故宫屋顶的神兽都有哪些?排在最前面的唯一的骑凤仙人又是谁?

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屋顶

故宫最容易被忽视就是屋脊上的小神兽了。这些小兽的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吉祥兽数量的不同,多为一、三、五、七、九等单数。数目越多,表示级别越高。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是仅此一处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为什么要在屋脊上安放小神兽?因为中国古建筑皆为木式结构,中国古代先民相信,在屋脊之上安放镇脊神兽,不仅会带来吉祥,而且还可以避火消灾。故宫太和殿屋顶角上的装饰神兽有十个,重脊前为骑凤仙人,其后依次为龙、凤、狮子、海马、天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大清会典》上说这些琉璃釉面小兽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其中天马与海马、狻猊与押鱼之位可置换。如若数目达不到9个时,则依先后顺序,小兽的递减是从后面的行什开始的。故宫太和殿为等级最高的古建筑,角脊之上排列着10个小兽,其顺序为:“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狎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什么是“五脊六兽”?

古建筑中的庑殿顶,有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五条加起来,是为五脊。

关于〝六兽〞的说法则有很多,其中一种说法是,在一道垂嵴上有吞兽+五只蹲兽──狻猊、斗牛、獬豸、凤、狎鱼,就是〝六兽〞。

一、吞兽:深藏功与名的楼顶保安

吞兽又叫〝龙吻〞,正嵴两端各有一只。它是用十三块中空的黄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匠人称为〝十三拼〞。传说它有喷浪降雨之神技,却被仙人用剑镇在殿嵴之上,不能逃跑,只得老老实实地〝站岗〞。

二、狻猊(suān ní):文殊菩萨的坐骑

它是龙的九子之一,人们常叫它金猊或者青狮子,喜欢烟火缭绕之处。所以除了在屋顶上,还能在香炉的脚部上看见它,据说这只神兽性情喜静,被收作文殊菩萨的坐骑。但在《西游记》里,它却耐不住寂寞,跑到凡间成了假乌鸡国国王,后来又和白象王、大鹏鸟占山为王,闹腾得很……狻猊在古籍记载中是接近狮子的猛兽,能食虎豹,亦是威武百兽的率从。一说它日行五百里,性好焰火,故香炉上面的龙首形装饰为狻猊,有护佑平安意。

三、獬豸(xièzhì):谁狡辩我就吃掉谁

在古代,法官们的衣服上印着的就是这只神兽,獬豸浑身黝黑,头上长着巨大的独角。它明辨是非,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顶倒,吃下肚子。所以古时司法官员的帽子也叫〝獬豸冠〞,以示公正无私。獬豸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不触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四、狎鱼(xiáyú)与斗牛:一个灭火,一个治水

狎鱼是一个线条精瘦秀美的神兽。它在龙生九子中排行老八,是古代中国传说的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狎鱼是中国宫殿建筑的脊兽,起的是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斗牛,不是牛,而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虬龙,又称“虬螭”。传说它是镇水兽,可兴云作雨、镇火防灾,是吉祥的神兽,因此古代时易发水患的地方大多以斗牛镇之。据《宸垣识略》记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寓意镇邪、护宅。

五、凤:百鸟之王

民间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人们总觉得凤凰是雌性,实际上是凤为雄,凰为雌,象征尊贵祥瑞,比喻有圣德的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这里充分反映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亦是皇后的代称。

六、太和殿上的〝蹲兽十兄弟〞

作为紫禁城中规格最高的宫殿,太和殿的屋顶还足足住了包括龙、狮子、天马、海马和行什等一共十只蹲兽。

龙与狮:作为蹲兽的龙与狮外表虽小,却掩不住威风凛凛的气势。狮子是威武的护法神,代表勇猛、威严。《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天马与海马:像征皇家威德通天入海。汉朝时,称西域的良马为天马。此天马形状如马,能日行千里,追风逐日,凌空照地,是人们心目中的神马,象征尊贵。“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太和殿屋顶的天马,显示皇家傲视群雄,开拓疆土的气势。海马是各种海兽的通称,也称为“落龙子”。它与天马一起,象征忠勇吉祥,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逢凶化吉,畅达四方。同时,海马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也是吉祥的化身。

行什(hánɡshí):雷神的化身,尖嘴猴腮,背生双翼,手持金刚杵,能降魔驱妖,防雷防火。是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它,只在太和殿出现,是举世无双的第十只角兽,因为排行第十,就叫它行什。清代人说是猴子,但是它有翅膀,手拿金刚宝杵,会降魔。是传说中雷震子的化身。

十只神兽在屋顶上站成一排,而领头的则是〝骑凤仙人〞。关于〝骑凤仙人〞则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传说一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王,一次在作战中大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后边追兵就要到了,他走投无路。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跟前,齐王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传说二,则是据说这位仙人是姜子牙的小舅子,一心想飞黄腾达,但是他的才能有限,姜子牙便对他说:〝你的官已升到顶了,如果再往上爬就会摔下来了。〞古代的建筑师们就根据这个传说,把他放在了屋檐角的最前端,如果再往上爬一步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所以对于名利欲望要适可而止,小心提前享尽此生福报,招致祸患。

神兽最初的功能是螺丝钉

故宫宫殿屋顶的神兽,最初的功能却是一颗颗“螺丝钉”。因为宫殿的屋脊是屋面两个坡的交线,这个位置用来粘瓦的泥巴一般非常厚且松软,瓦放在泥巴上容易产生下滑。为了防止瓦下滑,古代工匠常常用钉子来固定该部位的瓦。然而,裸露的钉子很容易在空气中生锈,因而工匠便给钉子戴了个“帽子”,还做了个造型,这个“帽子”的造型就是不同形象的神兽。久而久之,神兽逐渐与屋脊部位的瓦件连成一体,成为了防止雨水渗漏和屋脊松散脱裂的重要琉璃部件,对脊的连接部起着固定、支撑、装饰作用,默默守护了几百年。就像建筑大师梁思成所说: “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神兽历经百年,却依旧光鲜亮丽

这些神兽历经沧桑巨变,却依旧光鲜亮丽。这是因为屋顶神兽是用琉璃瓦烧制而成。琉璃瓦与普通陶瓦都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过原料处理、成型、干燥后,在高温下烧制而成。但琉璃瓦还在瓦胎体表面施加釉料,并进行第二次烧制以获得光亮而又黏接牢固的釉面层,这种釉面层牢牢地与瓦胎体黏接在一起,很难脱落。从化学成分来看,琉璃瓦的主要成分有氧化铅、二氧化硅、氧化铜等。其中,氧化铜是呈色剂,它采用铅丹作助熔剂。琉璃瓦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色彩是因为其主要着色剂是铁、铜、锰、钴等金属氧化物,在烧制过程中,铁使釉呈黄色,铜使釉呈美丽的翠绿色,锰使釉呈紫色,钴使釉呈蓝色等。紫禁城在明代建造之初,屋顶就使用了以黄色为主的琉璃瓦,屋顶上的神兽也因此外表披了一层琉璃釉料,不仅不容易脱落,还具有防水、保持屋顶恒温、防止瓦件风化、保持表面清洁等优点,这使得神兽的形象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披了件“金”衣裳。

故宫屋顶的神兽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名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它有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宫殿的房檐角上会有各种吉祥瑞兽,太和殿最多,8条垂脊,8位仙人,80只角兽。据考证,垂脊兽是依据明永乐年间营造工匠“阮安、杨琼、蒯祥”的研究,形成的北京城的房脊装饰。在垂脊上有垂兽,在岔脊上有截兽,这些统称“兽头”。脊兽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套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脊兽之一,安装于仔角梁的端头上,起作用是防止屋檐角遭到雨水侵蚀。套兽一般由琉璃瓦制成,多为狮子头或龙头状。垂兽,又称角兽,是中国古建筑上垂脊上的兽件,是兽头形状,位于蹲兽之后,内有铁钉,作用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加固屋脊相交位置的结合部。宋《营造法式》规定:官式建筑的垂脊端部用垂兽。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上都有垂兽。戗兽,中国古代建筑戗脊上的兽件,戗兽是兽头形状,同垂兽形式,将戗脊分为兽前和兽后,兽头前方安放蹲兽,有镇妖驱邪、防雷和固定屋脊等作用。

太和殿屋顶上还有一位鸱吻(音:痴吻),位于殿脊正脊两端,痴痴地“深吻”着屋脊。它是传说中龙的孩子,是前面老五狻猊和老八狎鱼的弟弟,老九。这位龙子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性格也与两位哥哥不同,口阔嗓粗,平生好吞,喜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唯独与八哥狎鱼相同的是,它也能灭火,既能将火一口吞下,又能喷浪降雨,是个双料灭火小能手。所以,每个房脊上都有它两席之地——两边一头一个,刚好吞下房脊,以取避火防灾之意。

这些神兽一般叫做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垂脊吻等,古建行内部也称为小跑或“走投无路”。它们已经“走”到了檐角的最前端,再向前一步就会掉下去,真的是走投无路的。把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古人把建筑装饰上这些走兽,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 这些神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吉祥兽数量的不同, 在小仙人之后,坐姿排列着一队小动物,根据建筑规模和等级不同而数目有所不同,多为一、三、五、七、九等单数,最多故宫太和殿在最后增加了一个行什。数目越多,表示级别越高。拿故宫来说,太和殿用了十个,天下无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用九个;中和殿是用七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用七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用五个;某些配殿,用三个甚至一个。

骑凤仙人

其实骑凤仙人的形象很早就有了,宋代官方颁布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中把这个仙人叫做嫔伽(pín qié),是一个半人半鸟的人,上身是个美女,背后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手里托着一个放着金光的盘子,就像是仙界的礼仪小姐。随着时代的变迁,到明清时期,就转化成了骑凤仙人的形象。古建上将骑凤仙人安排在首位,表示腾空飞翔并有祈愿吉祥意。而建筑本身的作用,则是固定垂脊下端的第一块瓦件。紫禁城宫殿屋顶檐角上所塑造的琉璃“仙人走兽”,不仅仅只是帝王宫殿上的装饰物,而且还是屋顶防止雨水侵蚀渗漏和松散脱裂的重要建筑部件,是古代匠师们把实用构件与艺术造型巧妙地结合起来的经典之作。仙人”没有名字,“凤”也是朴素的,但它带领着身后名声赫赫的龙、凤、狮、马等占据着所有华丽宫舍的每一条蜿蜒垂脊,构成了中华古建最具标志性的天际线。在老百姓那里,它还有个更亲切的名字,叫“仙人骑鸡”。是的,它就是在华夏恢弘的建筑上,亘古不移地端坐在屋脊最前端的那尊塑像。唐宋时,还只有一枚兽头,以后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到了清代形成了今天常见的“仙人骑凤”领头的神兽列形态。

“骑凤仙人”,民间也叫做“仙人骑鸡”。民间对此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有人说这是商纣王骑鸡,因为纣王在封神后,被罚做司辰之神,须每日骑在公鸡身上清晨最早起来。还有两个故事则代表了民间对“仙人骑凤”两种截然相反的寓意。一说这小像是姜子牙的妻弟,想通过其关系攀附,而太公看出他的居心,也深知他才能有限,因而告诉他他已官至至顶,若再升则会摔下来。所以,这真人才会站在檐角脊端,有“走投无路”之意。然而,另一传说则又演绎了一则“柳暗花明”的故事。话说战国时齐宣王之子齐湣王即位后,穷兵黩武,一味膨胀自己吞并天下的野心,骄纵自大,致使君臣不和、内外树敌,终于引来五国联军的讨伐,奔逃之时被各国驱逐,眼看齐湣王走投无路之时,一只凤凰飞到他眼前,齐湣王飞身跨上凤凰背项,骑乘着它渡过大河,于绝处逢生。所以,这脊端的仙人骑凤也有“逢凶化吉”的寓意,虽然没有路可走,但可以飞。

“仙人骑凤”并不只出现在明清屋脊上,而是自古以来形成的一种形象,以陶器、玉器、丝织品、绘画或者文字记载的形式出现在早至先秦,迟至明清的各个时代的艺术品里。如汉代羽人形象在漆画和画像石中大量出现,卜千秋墓与马王堆墓中的绘画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骑乘凤鸟向仙境飞去的情境,这无不表达汉代神仙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凤鸟是灵魂通往仙境、到达神仙彼岸的纽带。而来到明清,凤鸟的神秘感渐渐消失,更多地接了“地气儿”,所骑之鸟也不仅限于凤,鸡也成了充满民俗风的新潮“坐骑”。骑鸡的形象也正是在此时极具戏剧性地登上了中国最高等级的建筑屋顶。同时,也有一个非常民俗情趣的解释:“骑鸡”正是“骑吉”。

龙有九子

故宫除了房檐上的瑞兽以外,更为出名的是多如繁星的龙。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九表极多,是贵数,又是虚数,仅太和殿内行龙、围龙、蟠龙等共13844条。龙有九子,护佑着故宫的万间广厦。

老大囚牛:爱音乐,立于琴头;

老二睚眦:好斗、喜杀,常见于刀环,刀柄;

老三嘲风:喜蹲,险要处张望。象征吉祥,美观、威严、震慑妖魔,清除灾祸;

老四蒲牢:善听,形:盘曲,于大钟上化为钟钮;

老五狻猊:好静坐,喜烟火。屡现于香炉,佛座的脚部;

老六负屃:最像父王龙,喜文采,碑文上的龙就是它的化身;

老七霸下:又称赑屃,最大力,似乌龟;

老八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重义气,明是非,仗义直言,落座于门环之上;

老九螭吻:又叫鸱尾,喜吞火,多安屋脊两头,消灾灭火;《明央五行记》明时,故宫有13次被雷击,6次中螭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