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选科很难?这里有一份解决方案

从2014年开始的高考改革,如今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

除了第一批试点的上海和浙江两个地区外,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在今年也完成第一届“3 3”模式的新高考落地。

而到了2021年,广东、江苏、河北、重庆、辽宁、福建、湖南、湖北等8个省份,也将加入到新高考的浪潮中。这些省份的2021届高三学生,也将成为第一批尝鲜“3 1 2”模式的考生。

这里面的“3”指的是数学、语文、英语三门必考科目,“1”指的是物理或历史二选一,“2”指的是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中选择两门学科,与物理或历史,共同组成选考的三门学科。

图源:upsplash

相比以前的高考,如果只是增加了选科的自由度,那么其实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利,因为一个学生可以从6门学科中,选出成绩最好的3门学科,避开那些学得不好的学科,从而实现总分最优。

只不过,新高考的规则并没有这么单纯。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参加高考的目的是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读一个未来有前景的专业,毕业之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比如很多人大学阶段想读计算机专业或金融专业。

但这些专业在新高考时代,对于学科有非常具体的限制,而且不同学校的限制还并不相同。

比如,大部分学校的工科专业都要求必选物理,那么对一个未来想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即使物理成绩不好,那么在新高考选科的时候也必须硬着头皮选物理才行,否则就无法报考大部分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图源:unsplash

这种选择其实还算容易,更难的是,对于不知道自己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没有意向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选范围覆盖更大的科目,还是选择自己的优势科目,变成了一种两难的困局。

所以,专业对科目的硬性要求,是选科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约束条件。

除此之外,因为选考科目是按照等级赋分的,如果某一科目自我感觉良好,但是由于全省选择这一科目的学生高手如云,导致最后排名比较低,赋分成绩不佳,也会影响最后的总分。

从这两个约束条件也可以看出,新高考选科其实是一个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相当复杂的选择,里面关乎很多的取舍,也关乎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职业认知和社会发展认知。

图源:unsplash

其实,对于以前的高考生来说,这种复杂的选择也从未缺位,只不过是在志愿填报的环节,而新高考某种程度上把这个过程提前到了高一阶段。

由于高考志愿填报失误,导致个人发展走很多弯路、入错行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身边的人,甚至我们自己可能就是当事人。

当社会需要,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情怀,家人的需求等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一个人是很难拥有足够多的信息做出明智的决策的。

即使是在社会上有丰富阅历和资源的家长,也难以为“孩子未来应该干什么”给出明确的建议。

甚至是富可敌国的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也同样做不到。

洛克菲勒曾经写过一篇帮助女儿寻找人生方向的文章,叫《梦想起飞于正确的人生规划》。当时她的女儿刚刚从一所历史悠久的私立中学毕业,还作为代表发表了毕业演讲。

即便洛克菲勒的女儿出色至此,她依然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充满困惑。

“爸爸,你说我十年后会干什么?”

洛克菲勒先是安慰了女儿一番,告诉她许多年轻人在面临这一重大选择时都会感到苦恼,接着他话锋一转,说道:

“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你,处于迷离恍惚的境界,不知所措,这是我们长辈的过错。作为社会集体,很遗憾我们没有尽到责任,没能使你们这个年龄层的人很有把握地决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没有为你们提供十分可靠、确实起到作用的信息。”

图源:unsplash

那么,难道就没有这样一本书,能为站在十字路口的年轻人提供这些十分可靠、确实起到作用的信息吗?

本着这样的初衷,新东方青少年成长研究院联合了多位优秀老师、生涯规划师和职场达人,为青少年编写了一本涵盖新高考选科、专业选择、职业认知、自我认知的职业启蒙书——《主动成长:给青少年的35堂职业启蒙课》

这本书最初的立意,原本是希望帮助高中生解决新高考的选科和志愿填报问题。

但随着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意识到一件事:

无论是怎样的选科技巧,无论再怎么展示各个专业、各个职业的发展前景,都无法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真正确然地帮助一个个生长环境、家庭条件、教育资源、学习水平、天赋、兴趣、志向都截然不同的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举个例子。

对于一个家境不好、但拥有历史或哲学研究天赋的学生,我们无法斩钉截铁地告诉他:学那些能赚大钱的专业才是你的正途,改善家人生活环境比你的志趣重要得多,你完全可以把历史当作自己的兴趣爱好。

抱歉,我们无法这样断言,尽管很多人或许会从现实的角度给出这样的建议。

特别是在这个媒介越来越发达、知识分享越来越方便的时代,那些以前注定清苦孤独的专业,在今天未必就一定不能赢得体面的生活。

图源:unsplash

再比如,纵然经济学、社会学已经表明,成为万人瞩目的明星、网红、歌手、球星、作家、画家都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是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应该极力避免的职业选择,但是我们也无法断言一个人的热切梦想在概率面前毫无意义。

我们能做的,就是告诉怀揣这些梦想的青少年,这样的职业为什么不容易成功,为什么在这些领域只有少数人能获得光环,多数人只能当炮灰,我们只能告诉他们这个底层逻辑和规律,但具体如何选择,还是要看自身的具体情况。

所以,与其说这本书是一本告诉青少年如何选科、如何选专业、如何选职业的生涯规划书,不如说这是一本拆解这些选择背后的底层逻辑的书。

图源:unsplash

例如,本书的第一章“主动理解职业”中,有一篇文章是《职业收入是由什么决定的》。

里面给出了一个公式:

职业收入=(行业×组织位置)² 岗位需求×个人不可替代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的平方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平方,而是为了强调这部分的重要性。

一个知道这个公式和不知道这个公式的人,一个读过这篇文章和没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对于未来的职业选择,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理解,很可能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很多人坚信“360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行做好了都能获得很高的收入。

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并没有错,因为当你成为行业顶尖人才的时候,你的“个人不可替代性”这个值会变得很高,职业收入自然也会变高。

但是,刨除个人的爱好和价值观不谈,如果单纯聚焦于收入这个维度,行业和组织位置的选择,显然是更加重要与直接的,也是获得高收入更重要的变量。

图源:unsplash

所以,当你理解职业收入的底层逻辑后,如果快速财富积累是你最迫切的需求,那么在选专业和职业的时候,你会更不容易“入错行”,也会更知道应该选择那些公司作为自己的雇主。

于是,你就做出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这正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它不告诉你新高考应该选什么科目,不告诉你哪些专业未来有前景,不告诉你哪些职业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它会告诉你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你只要顺着这个逻辑,很容易就能在互联网上查找到想要的资料,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在这本书中,这样的底层逻辑还有:

新高考时代,应该如何选科?

大学专业选择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人为什么要工作?

是“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

为什么有些行业会赢家通吃?

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

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

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路径?

……

应该说,这本书绝不仅仅是写给高中生的,大学生和职场新人同样非常建议阅读。

特别是现在对专业不满意,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大学生,这本书第四章中的10位职场达人的案例分享,一定会打开你新的视野,带给你全新的个人发展思路。

读完本书,萌萌菌最大的感受是:如果我在高中时或大学时读过这本书,过去的选择应该会有很大不同吧。

对于未来依然有无限可能的你,建议现在就拿下这本书,拿下书中35个通往远大前程的底层逻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