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一首七绝惊艳世界,同行借题发挥,句句反驳亦是经典

在唐朝,诗人们排遣心中郁闷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喝酒和登高了。并非每人都是酒仙李白,千杯不醉还能斗酒诗百篇,但每人都能登高远望,在旷达的境界之中,慰藉自己的不快。因此,登高诗的佳作频出,最著名的当属七律之冠的《登高》,那也是诗圣杜甫的名篇。不过,相较之下,高蟾的这首《金陵晚望》也毫不逊色: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这首诗的意思是,曾经伴随着云朵等到傍晚,也曾在此看到秋天的落日。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丹青妙手,却没有一个人能将我的这份愁苦画出来。

从字面上来看,这首诗写得十分婉转凄美,韵律上更是朗朗上口。其实,要结合当时的背景,我们才能更深入理解诗人的那份良苦用心。

高蟾是晚唐诗人,生卒年不详,但从他在僖宗乾符三年登科,并在昭宗时官至御史中丞的经历来看,已经是活跃在唐朝的夕阳余光中。正是在这个伟大朝代的末期,听说过盛唐时期的巅峰故事,才会发出如此感慨。

一个“曾”字,一个“浮云”二字,不仅是实写高蟾的生活,更是在描述唐朝一去不复返的辉煌盛世,道不尽诗人对于朝廷命运的惋惜和忧虑,这恐怕也是他登临高山,俯视金陵的原因。只不过,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并不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高蟾再有千般愁情,也无法解开唐朝走向衰落的死结。

所以,诗人只好感叹,再好的画师,能够画出金陵的壮美山河,也描绘不出此时他心中的无限伤心。这种伤心,自然是对唐帝国的一片忠心,又何尝不是为即将到来乱世百姓的担心呢?

高蟾的名气不大,诗歌留存下来的不多,而此诗无疑就是他的代表作,尤其是最后一句,写尽了衰亡朝代百姓的无可奈何之感。生在末世,本来就是众多百姓的不幸,此诗一出,立即引起了轰动,惊艳世界。当时很多人都竞相传抄,流传广泛。即便是现在,人们评价唐诗中的登高诗时,也绝对不会错过它。

然而,与高蟾几乎同时代另外一位诗人韦庄,偏偏却和此诗唱起了反调。韦庄是著名的花间派诗人,虽然出身高贵,在考场上却一直不得志,直到近六十岁的时候,才考中了进士。不过,他厚积薄发,在辅佐王建之时,劝其称帝,建立前蜀,并被封为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好歹也是一个割据政权的宰相。

韦庄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他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延续了大唐诗坛最后的辉煌。他凭吊古都金陵时,写下了这首《金陵图》: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有人说这是韦庄在登高之后,又看到某位画家的六幅《金陵图》之后的题画之作,心怀感慨而作。诗人第一句就反驳了高蟾的千古名句,他表示谁说这份伤心是画不出来的,只不过那些画师,都是为了迎合当权者,歌功颂德不愿意勾勒丑陋的一面而已。你看这六幅南朝往事的画卷,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堆积在整个金陵城中。

韦庄是在针对高蟾吗?自然不是,高蟾是在感伤盛世远去,担心危机四伏的唐王朝,韦庄则是在感慨有些人,都是为了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这才是君王最大的敌人,也是帝国最大的隐患。也许韦庄是利用了《金陵晚望》的热度,将自己的新作推出,同样成就了经典诗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