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为三的文物,拼成后却被盗走,漂泊14年后终于被捐还

1976年3月,山东博兴县的一位农民在挖土建房时,发现了一大堆石质佛像。它们大多数已经残破,但堆积得还比较整齐,只不过其中许多都被当地的农民当作石料运走了。当地的文管部门得知后,经过了几年的追寻,终于找到了回了几百块残件。经过修复专家之手,拼接了70多件佛像,其中最著名的还是蝉冠菩萨像。

之所以当地出土这么多石质佛像,大概就因为当地处于龙华寺遗址。古寺院始建于北魏中晚期,香火一度十分旺盛,后来几度毁坏,几度重建,现在只有一堆废墟。

蝉冠菩萨像就是当年寺庙极盛的见证,它通高120.5厘米,外形十分精美,头部后面有着巨大圆光。菩萨面露慈祥的微笑,头戴高冠,身上的衣着被雕刻得相当华丽。褶皱之处,都被精心雕刻,显出飘飘欲仙的神态。山东境内最多的是弥勒佛雕像,其次为观音雕像,这尊石像虽然没有铭文,但应该属于观音菩萨雕像。

这座精美绝伦的雕像中,最特别的是带有蝉纹的宝冠。纵观世界范围内,这样的装饰也是极为罕见的,所以石像便以此命名为蝉冠菩萨像。普遍认为,它有两层含义。

第一,蝉冠最早为汉代时侍从官所佩戴,他们经常陪伴皇帝左右,参与决策,有时候权力甚至超过宰相,为世人说羡慕,所以又以“蝉冠”来形容显贵。

其次,蝉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特别的寓意,它既是高洁的象征,又是重生的代表。蝉的幼虫曾在土中,成虫才会飞上枝头,古人认为这就意味着新生,代表着不灭。所以,这尊独特的蝉冠菩萨像寄托了当时人们诸多复杂的情感。

然而,它被发现时,也同样已经破损,一分为三,而且被三位不同的农民取走。当地的文管干部李少南秉承着高度的责任心,经过三年的奔波,最终将三部分的佛像凑齐。专家修复之后,让它处于基本完整的状态,并归藏于县文物管理所。

时间匆匆过了十多年,在1994年的一个雨夜,这件足以惊艳世界的石像居然不翼而飞。此后几年,案件没有破获,石像的下落也杳无音信。直到五年后的1999年,海外的两封信函告诉了中国文物专家,这件石像的下落。

原来,在石像被盗的第二年,它就被送到了英国文物市场拍卖。日本美秀博物馆花费巨资,将其购得,并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也就是说,信件告知中国方面,石像当时的下落。

中国立即组成了由文物、法律相关人员为主的专家团队,前往日本进行谈判。按理来说,按照国际公约,被盗文物理应无偿归还,但这件石像却有特殊之处。

美秀博物馆是从正规途径购入,花费十分巨大,而且在购买之前,他们还专门查阅了国际被盗文物清单。因为疏忽,这件石像并未在清单之列。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美秀博物馆客观上保护了石像,还是有贡献的。

经过友好而艰苦的协商,双方密切来往,原则上达成协议,石像将无偿回归祖国。然而,在两个细节方面,双方还存在分歧。一是归还时间,美秀博物馆希望按照惯例,在保留十年后归还石像。二是归还的方式,日本方面认为应该是捐赠。

中国专家却有不同看法,对于时间,他们希望越快越好,再也等不及了。对于捐赠这个词,中方觉得也不合适,因为毕竟是中国文物,只能称为归还。

双方毕竟都存在善意,经过多回合谈判,终于在2001年达成正式协议。这件精美文物,将在2007年,美秀博物馆创立10周纪年之际回归祖国,而且每隔五年到美秀博物馆展览一次。另外,对于回归的方式,双方采用了“捐还”一词,算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最终,这件稀世珍品于2008年被山东博物馆收藏。它的经历有些坎坷,但也在无形之中为中日两个博物馆结下了善缘。它不仅诉说着昔日的历史,更是见证了文博人之间的友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