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孙犁去世15周年||文彦群:​作家孙犁的文人意义

纪念孙犁去世15周年

   作者授权原创首发

作家孙犁的文人意义

□文彦群

新世纪到来第二年的七月,作家孙犁去世,至今已经十五年了。在孙犁去世之后的十多年里,他得到了不少后来者的怀念,敬仰他的文学,怀念他的为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很是不易,那就是当今文坛上最为重要的三位作家,中国作协掌门人铁凝、诺奖获得者莫言、茅奖获得者贾平凹,都与孙犁有过非同一般的文学关系,这个现象如果仔细一想,就决不仅仅只是一段段文坛佳话那么简单!

孙犁一生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一是抗日战争期间,他正值青春时期,在延安的土窑洞里写出了风格独特另类的《荷花淀》系列抗战小说,成为"荷花淀"文学流派的创始人。二是文革结束之后,进入人生晚年的孙犁面对南窗,展吐余丝,写出了十本小书《耕堂劫后十种》,创造了自己一生中的第二个文学高峰。可以说,只此一点,就彻底拉开了他与同时代人在文学史意义上的距离。

孙犁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位读书人,一介文人。读书人讲究书卷气,身上应有书生意气。文人(士人)一词,在历史上,往往与“风骨”二字联系在一起,成为时代良心的代名词。孙犁农家子弟出身,少年时代即开始崇拜鲁迅,以为做人的高标。回顾孙犁一生的所作所为,莫不是取法追踪乎鲁迅,保持和坚守着一个文人应有的气节和风骨,以致到了刻骨铭心的程度。

孙犁也是从延安走出来的老作家,他与毛泽东应该有过交集,毛对于他的小说《荷花淀》有过高评,但孙犁从不以此为荣耀而炫人,遍翻《孙犁文集》,也几乎不见他给伟人曾经唱过颂歌。文学巨匠郭沫若是何等人物,但在这一点上与孙犁相比较,让人们如何说呢?

解放初期,孙犁也是有机会进入京城核心文化圈的,但他自己谢绝了这样的大好机会。他也是有机会当大官的,他却甘愿在津报以一个编辑的名份终老此身。曹禺晚年的身阶高吧?但他又为什么活得那么纠结那么痛苦?

晚年的孙犁,固守书斋,深居简出,对于社会有着太多的批评。你或许可以说他老顽固,批评他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但他远离热闹喧嚣的文坛主流,自甘边缘化,却保持了文人的独立性和"旁观者清"的视角。他的“远离官场、远离政治”主张,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至理名言,既是对自己沉痛的人生经验教训之总结,也是对一些缺乏骨气的文人之针砭。

作为一代作家,孙犁注定是要进入文学史的。孙犁去世十五年了,时光虽非昨日,文坛如旧热闹。作为孙犁文学的崇拜者,我想到的是,对于今天的文人作家,孙犁的文人意义要远大于他的文学意义,文学样式可以有许多种,但文人傲岸的精神风骨不能随时代而改变,稍有所变,便不足为文人了。为什么有的作家进入了长久的文学史,有些人却只红火在他自己的时代,在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的当今社会,也可以说,这或许就是孙犁对于文人作家最富警示的时代意义。

2017/7/12

文彦群:中学教师,居于西安,孙犁研究者

微风轩书香社,专注签名书

赞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