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腰痛,服7剂药缓解医案附治疗思路
唐某,男,44 岁。
主诉:腰部冷痛 10 年,加重 1 年余。
既往有 2 型糖尿病史。患者 10 年前出现两侧腰部酸痛,继则出现冷痛,曾在广东省中医院诊治,症状好转,近 1 年上症加重。现症见腰部酸痛不适,晚上入睡困难,易汗出,疲倦,无口干,尿不多,大便调,舌淡暗,苔白,脉沉细涩。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28mmol/L,甘油三酯:3.91mmol/L。
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瘀血阻络。
处方:党 参 20g,白术 20g,云苓 20g,柴胡 6g,枳壳 15g,赤芍15g,玉米须 15g,怀山药 20g,丹参 15g,熟附子 8g(先煎),三七10g(先煎),炙甘草 8g。水煎服,日 1 剂。
1 周后复诊:患者腰酸症状缓解,晨起腰酸痛,遇阴雨天加重,纳寐可,二便调,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弱。续以上方加山萸肉15g,鸡血藤 20g,北黄芪 15g,熟附子增至 10g,继服 7 剂。再诊时,患者诸症减轻,神佳,守原方巩固治疗而愈。
按:腰痛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是临床常见病证。《丹溪心法》指出:“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病因虽广,可以虚实责之。
本案患者病史长达 10 年,久病多虚,而见冷痛、疲倦、汗出、脉沉确是明证。痛则不通,反映在舌暗、脉细涩上面,提示血脉不畅。《证治汇补·腰痛》曰:“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治疗上选用四君子汤、四逆散健脾益气,舒畅气机;另加玉米须、怀山药、丹参、熟附子、三七等有助温阳补肾,祛湿通络。初见成效后,加山萸肉、鸡血藤、北黄芪固养肝肾,补气活血,以达气血生成有源而运化无阻之效。
本文摘自《彭万年40年经方实践录》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