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管理是个招人烦的絮叨老太太?

声明
  • 本文为彭剑锋、苗兆光、陈明、李志华几位老师的讨论整理而成

  • 来源:管理之声(ID:guanlizhisheng2015)

  • 管理之声为华夏基石《洞察》杂志读者服务号

  • 欢迎转载,请通过向公众号后台或者加微信(syling130、qslihaiyan)申请并获得授权

  • 管理咨询及其他合作事宜请联系市场部:010-58752828转863、编辑部:010-58752828转801

经营和管理本质是阴阳两面,但中国人习惯分开,那究竟经营和管理是个什么关系?

经营是从0到1,管理是从1到100

彭剑锋:

首先,要真正把内部管理提升作为软实力,要舍得投钱,舍得投入。管理是一种软实力的投入,不能光把管理当成成本,这种投入是有价值的、有回报的,但是它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觉得中国企业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喜欢买土地、买机器设备,但是不舍得在人才和管理上投入。华为从1995年到现在,在咨询费上就花了两三百亿,这才打造了卓越组织、卓越的管理。

如果说给企业建议,首先还是从观念上需要改变,不要把管理当成成本,管理是能够产生巨大价值的资本投入。就像人才投入一样,不要嫌人才贵,花了高价钱请来的人只要能创造价值,他就是最便宜的人才;管理能服务于经营目的,这种投入就一定是有价值的,一定能转换成经营能力。管理和经营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不能截然分开。有些管理行为变成了经营的突破能力,有些经营的行为既在约束管理、规范管理,又在牵引管理、引导管理。所以,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其次,一定要清楚管理不是追时髦、赶时尚。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是把管理作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时髦,大家都喜欢追求创新、追求高大上。但实质上,管理是积累和沉淀、是持续改善,管理的创新是70%的积累+30%的创新,强调的是最优实践的总结经验,强调迭代创新,强调持续改善,在持续改善中不断完善。为什么说管理是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因为没有哪个企业敢说它的管理水平是最好的。商业模式可以走到尽头,管理没有尽头,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持续改善、不断优化、不断迭代创新的过程。所以管理还要回归到科学管理,这是管理的基础。科学管理就是最优化、简单化、规范化、标准化、可复制。现在所谓数据化、智能化也是建立在科学化的基础上,所以管理不能赶时髦,它是实实在在的投入,需要每个员工、每个管理人员去践行,需要一点点地积累。

苗兆光:

我非常同意彭老师的一句话,“管理是投资”。我把中国的股市定义为投机平台,就是因为中国缺乏持续经营的企业。中国老板不缺经营,他们是一群懂生意的人,中国人在生意上是有天赋的。中国企业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都是很有智慧的,但恰恰是因为没有管理,企业变得不可持续,企业一旦不可持续就丧失了长期投资价值,就使得企业在交易市场上只是一个投机平台,都是昙花一现。

管理本身是引导企业持续规范的。很多投资人去考察企业的时候我们也跟着去看,在看同一个企业时,我们的着眼点和思考就会不一样。我们会想,这个创新在研发上怎么实现?在资源上怎么实现,但是投资公司只看资源,看它有没有资源,他认为这个公司有投资价值了在管理中就能实现这个价值。但是就短期而言,我认为中国企业在生意上是长项,在实现价值方面还是短板。

彭剑锋:

我理解你说的是,中国人从0到1可以,从1到100就不行了。如果从0到1是讲经营的话,从1到100就是讲管理了,我们就做不到100。

苗兆光:

大多数老板在生意上想到了,如果在管理上能做好的话,中国会产生更好的企业。

彭剑锋:

对,中国很多企业都是靠商业模式创新,但是管理确实很乱。前几天我们去了一个非常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发现就管理而言它跟华为比就差远了,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但是它也在赚钱,也发展的很好,它是一点规矩也没有、一点秩序也没有,但它也在经营发展。它们是以高速增长化解了管理问题。但是,它毕竟只有十几年的生存史,如果这家企业要持续发展,要做成一个伟大的企业,它必须有自我变革精神,不断地去强化管理,如果管理做不好、跟不上,那它可能只是草莽英雄。所以,我认为经营永远只能解决99分的问题,差的那一度,就是水烧不烧得开,是要靠管理的。

管理是投资,也是一种资源

苗兆光:

作为管理活动来讲,管理是成本,作为企业发展来讲,管理是投资。

彭剑锋:

这个老苗概括的非常好。管理从它本身来讲、从财务的角度来讲,它确实是成本;但是从成长、从经营的角度讲管理就是投资。你对管理投入的越多,越能产生价值,软实力越强,能使企业跑得更远。管理是提高了企业的耐力,经营是提高企业的速度、活力。

苗兆光:

同样是投资,华为说要做手机就做起来了,为什么有的企业也说做手机就做不起来?华为在做手机方面有什么资源?你说华为有研发能力,但是它那些技术跟手机技术是没关系的。所以,如果有了能力,管理本身就是一种资源。

彭剑锋:

对,管理既是投资,也是一种资源。华为最重要的是有人才,要进入新领域,大量的人才马上就可以转化过来。再一个,华为在战略上、经营上一旦看准了,资源就追加上来了。三星在4年前就跟我探讨说,他们在中国的竞争对手是华为而不是小米。我当时问他们,你们怎么认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华为呢?他们说:第一,华为有技术背景,小米没有技术背景;第二,华为的文化很可怕,这种“狼性”很可怕;第三,任正非的战略思维非常聚焦,一旦看准了会不顾一切,把所有的资源配置过来一定会做起来。这就是说华为有组织做支撑,一旦战略确定了,资源就可以配置过去。

苗兆光:

把经营变成管理原则,把经营内生的管理原则做起来、落实好。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之所以经营不好是因为错误的管理。管理分为错误的管理和正确的管理,很多时候管理出现认知或行为误区,就是因为脱离了经营搞管理活动,本身就是错误的事情。我们不是管理不够,而是缺乏对的管理,企业要做大、走远,还是要下功夫去做对的管理。

经营是保持活力,管理是培养耐力

彭剑锋:

在中国做得比较成功的企业,管理水平也相对比较高。比如地产行业的万科、万达,万达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很高,组织执行能力很强。华为、联想、海尔,管理水平都很高,中国的行业领先企业还是都体现了较高的管理水平。完全没有管理的企业都活不长,所以管理是解决持续发展的问题,耐力的问题;经营解决的是活力、激情的问题,使企业有速度、有冲击力。

做好管理其实最难,第一要付出。从管理活动来讲,它是成本,而且你还看不见,摸不着;第二需要持续改善。从人性的角度来讲,经营是张扬人的优点、潜能;管理是约束人的弱点、缺点,就是让人不爽的。而经营从某种程度上让人爽——我给你权利、给你市场,让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管理就不一样了,管理是规范你的行为,让你不爽,所以管理有时候让人讨厌。但管理就需要冷冰冰、需要六亲不认,就因为这是原则,这是经营规则,你不这么做就得死,没得可选择。管理原则要有普适价值,但经营是靠创新,因为再好的经营模式做到一定程度就消亡了,所以没有太多的普适价值。经营需要个性化,管理需要标准化,你不按照这个标准来就没有效率。华为在这一点就很聪明,在管理上照抄照搬先进管理原则,讲究先僵化、固化,再优化,就是老老实实的学,老老实实的做,再根据发展阶段不断优化,而在经营思路上,华为的经营始终处于一种战略状态。

管理需要理性,而经营需要感性,感性就是要不断地变,要与众不同;管理是规范化、标准化、可复制,是克服人性的弱点;经营是彰显人性的潜能和优势。管理像个唠唠叨叨的老太太,要求这个、规劝那个,不招人待见;经营像个水灵灵的小姑娘,新鲜活泼,充满灵动性,让人欢喜。

陈明:

我最后提几点比较实际的建议:

第一,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不能一下子就把管理搞上来。

第二,搞管理要问题导向,不能为了搞管理而搞管理,一定要问题导向,这样才能抓住最主要的问题,而解决了问题才能沉淀管理。

第三,管理思想、方法现在很多,但企业更要做的不是积极引进,而是认真消化;引起来容易,但关键是要做好切合企业实际的消化。

(摘编自华夏基石《洞察》杂志总第34期)


索要《洞察》双月刊,请发邮件至shangyl@chnstone.com.cn,或加微信(syling130、qslihaiyan)注明公司、职务、地址、联系电话,审核通过后将惠赠一年期洞察杂志。管理咨询及其他合作事宜请联系市场部:010-58752828转863,编辑部:010-58752828转80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