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一个懂得感恩的人,通常会有这3种表现
“总喜欢把自卑感隐藏起来的人,通常都不怎么懂得感恩。”——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近段时间我在读一本书,叫《自卑与超越》。
其中在讲到关于“自卑感”的问题时,有非常富有哲理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它是人类进步的诱因。”
作者还表示,在他看来,人类的一切文化都是以自卑为基础的。
书中举了一个非常贴切的例子:科学的发展,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并预测未来的变化。
在读完《自卑与超越》之后,我更体会到“自卑感”与个人成长的密切联系。
而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感恩之心”更是不可或缺的优良品德之一。
不懂感恩的人,终究是不太可能会有太大成就的。
那么一个人是否懂得感恩,该如何判断呢?在读了《自卑与超越》之后,我总结归纳了以下3种懂得感恩之人通常会有的表现。
01:常怀念过去的美好
人们时常会怀念过去,而且通常会更倾向于怀念更美好的人和事。
这就好比我们常会怀念刻骨铭心的初恋一样的道理。
一方面是因为“契可尼效应”,即对于未完成的事情印象会更加深刻;
初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可以算作是一件没能完成的事情,所以我们常会对初恋怀念;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趋利避害”的人性使然,对于已经过去的、已经无法做出任何改变的事情,我们潜意识里会记得好的一面。
一个人,如果时常怀念过去的美好,那么他便能时刻感恩那些给了自己美好经历的人或事。
怀念过去的美好,会让我们心情更好,也能让我们心胸更加开阔。
与此同时,还能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当下。
这样的人,人生成就自然就会更高了。
02:会正视自己的自卑感
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行为举止处处故意凌驾他人之上的人,我们也怀疑他是为了隐藏自己的自卑感,需要装腔作势一番。”
也就是说,真正行为表现很傲慢的人,其实他们内心是非常自卑的。
而为了掩饰隐藏这种自卑情结,他们便会刻意强调自己,以免被他人“看不起”。
当这种“傲慢”形成习惯之后,感恩当然就不复存在了。
事实上,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是会正视自己自卑感的。
就像《自卑与超越》中所说的一样: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弱小,他会跑到具有优越感的环境里去。他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强、更有能力,而是让自己在自我眼中显得更强大。”
简而言之,不敢正视自己自卑感的人,通常都是“自欺欺人”;
反之,敢于正视自卑感的人,往往会让自己更懂得珍惜这种自卑感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动力。
03:富有社会责任感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优越感的目标取决于每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认识到“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就能从自卑走向超越。
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本身是极其弱小的,我们适应环境的方式便是和他人达成“合作”,否则便只能完全听凭环境的宰割。
而“合作”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前提。
在《自卑与超越》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类对价值和成功的判断,总是以合作为基础。”
合作这个词,无非就是你帮我、我帮你,共同达成一个大家都能受益的目标。
而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懂得感恩。
这种感恩既是对合作者提供的支持与帮助的感恩,同时也是对整个社会的感恩。
因此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我们对行为、理想、目标和行动的要求,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的合作事业。
在我们正视自己的自卑感,而在追求优越感的时候,富有社会责任感、懂得感恩,那么就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结语感悟
人其实是非常容易陷入到自卑感的“陷阱”中的,这种陷阱一是自己容易将其隐藏起来,二是很多人错误引导的结果。
事实上,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作者一再强调:自卑感并不是什么坏事。
我们首先需要正视自卑感的现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然后再用合理的方式把“自卑感”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源。
俗话说:“堵不如疏。”
明明现实存在且不可避免的自卑感,只是刻意隐藏其实并不能让我们变得更优秀。
我们一生都在克服自卑感,追求优越感,只是需要正确引导。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能让我们正确认识自卑感,并给予了我们很多寻求优越感的正确的方法。
让自己变成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吧。
不要只是眼望未来,珍惜当下、怀念过去也是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