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贪玩少年到677分上北大,他只因一个习惯
总策划丨李建峰 胡震环 采 访 丨张宇 武洁 王华丽
【编者按】他在今年的高考中,以文科裸分677的高分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他“原则上不主张宣传类的报道及专访,还是要低调好”,拒绝接受媒体采访,从高考成绩揭晓到如今,网上未曾有他任何的报道。但因《创新作文》发表过他的文章,他也曾参加大河书局组织的活动,他说“当年的游学活动,令我印象很深,学到了很多,很喜欢咱们老师”。所以,在得知我们请他给学弟学妹介绍学习经验时,他冒酷暑而来。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厦,龚晟源接受了大河书香、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的采访。
龚晟源(左二)做客河南日报大河书局
白色T恤,中等个儿,身材壮实,皮肤微黑,见面很有礼貌地问候道“张编辑好”,声音柔和,有些低,却很真诚。如果你以为这个看似平凡的男孩儿最大的不平凡,是摘得郑州市区文科状元桂冠,那你就错了。走进他的思想,你会看到在耸立的冰山之下,有着怎样一个令人惊叹的世界!
一不小心实现的大目标
Q:高考裸分677分,这是郑州市区文科最高分了!成绩出来后,你觉得意外吗?
A:有点儿意外,我本来觉得能进北大就挺开心的,结果比我想象的要好。
Q:是裸分上北大的吗?
A:本来我参加了北大博雅计划,也有加分项目的,现在的这个分数,已经用不到了。(笑)
Q:你是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录取了?
A:是的,我之前是把它当目标的,没想到真能考上。我们学校前几年考取清华北大的不多,学生不敢以清北为目标。我看各省高考状元大都是去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我想就以这个为目标,这样的话我即使去不了光华,起码也能掉到北大其他专业。
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Q:要有个大目标,万一实现了呢。你是一个比较喜欢挑战的人?
A:可能吧。我是个比较喜欢悠闲的人,但适时需要挑战,这时我会觉得很兴奋,有奔头。我心态比较好,在心理上给自己设一个上限和一个下限。目标上限定得高一点儿,我并不觉得够不到,反而很有动力,能激发我的斗志。相反,低了就没意思了。有时失败两次心里会很难受,为了不再难受就把下限越定越低,反倒是在退步。
其实,高三确实挺枯燥的,文科班男生可能更枯燥一些,我们班大部分都是女生,她们有什么难事都可以抱成一团,互相聊聊。班里男生就十个,老师还让我们分开着坐,每个人像孤岛一样。所以,要靠自己来调整心态。我平时会写点东西,其实也没有多紧张,焦虑更没有。因为我有这个良好的的心态,所以没有崩掉。
一次成功带来的巨变
Q:你高中阶段的成绩稳定吗?
A:一般是年级第一或第二,文科有点波动,但还是比较稳定。
Q:这期间有没有哪次成绩曾让你受到过很大打击的呢?
A:有,还真有。我本来以为我高中三年不会有这种情况,到最后竟然真有这么一次。那是高三下学期刚开学时的一次考试,是和衡水中学及其他省好多很厉害的中学联考。那次一下子都掉到年级50名了,当时我就觉得这肯定是我高三考得最差的一次。
Q:在我们看来,年级50名已经是很棒了,可对你来说,却是当头棒喝?
A:我们班主任说都到年级50名了,你就什么也不用想了。之前我考差,比如考个年级第五呀,老师批评时,我心里其实还是有点儿不服气。但是那会儿考到50名,确实是自己都觉得不应该这样。上午放学之后,我就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不应该再像平常那样了,就没有去食堂吃饭,一路跑到校外的书店买了几套卷子,我也不知道有用没用,就觉得需要买几套卷子激励一下自己。
因为没有吃午饭,跑回来的路上又在糕点店里买了两块儿切糕,带到我的小屋里面,边吃切糕边翻卷子,看哪些题能做做。当时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并不怎么悲观。高中三年能有这样的体验也蛮难得的。
Q:这么看来,偶尔遭受一些打击,经历一些挫败,还是很有益的,可以让人警醒,催人奋进。你成绩这样出色,又这样奋发,从小到大,一直是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吗?
A:不是,不是。我小学的时候一直在玩,高中学习的空隙也在玩,只是换一种玩法。我小时候不爱学习,经常和我们院子里的小伙伴蹲在地上打王牌,到五、六年级快择校了,我还不会奥数,现在也不咋会。(笑)后来班里很多同学考上了几所很好的初中,我都去考了,结果都没考上,就选择了一所比较一般的初中,入学成绩也一般,(笑)但那儿挺适合我的。刚上初一的时候我也一直在玩,当时我爸说,你都初中了,该好好学了。我就想,那我就好好学习试试呗,就尝试着少玩,到了初中也不怎么打王牌了,慢慢长大了一点,也知道学习了。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刚入学时还是两百多名,初一期末的时候,我一下子考了年级第七。当时我特别激动,我竟然能考全年级第七!我想既然考了年级第七,那我就把它保住,说不定下次还能考年级第七呢?结果第二次考试考得更好!我就想,是不是我也能考全年级第一啊?我到初三才真正考了全年级第一,当时我感觉特别奇怪,心想我也能考年级第一?怎么有这个称号?到高中其实就没有什么了,感觉不考全年级第一才奇怪。(笑)
Q:不奇怪是因为习惯了。人们总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在你的经历里,我还看到了成功对更大成功的引领。最初的年级第七名,对你之后成绩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那取得这个第七名这样大进步的原因是什么呢?
A:是那段时间渐渐知道学习了。其实我学习习惯比较好,而且我比较喜欢思考、研究一些学习方法,边练边总结。有效了,就坚持。效果不明显,就继续探索,再检验。这种试错我感觉挺有意思的。如果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其实是很轻松愉快的。
学习不要用尽十分力
Q:如果让你自己来评价,之所以成为学霸,勤奋和聪明两个因素中,哪个占的比重多些呢?
A:我有些朋友,尤其是一些理科生确实特别聪明,我不是很聪明,但我肯定不笨。(笑)如果我属于有一点聪明的话,也不是那种一看就会的聪明。我喜欢多琢磨琢磨学习方法,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另外,我善于分配个人时间,比较注重提高学习效率。
要说勤奋的话,我也不及我们班很多同学。我就感觉有一种压力,觉得大家都这么努力。但我听从我爸的建议,他不让我使十分力,建议我高一高二大概使七分力,到了高三顶多八九分力,弦不敢绷太紧了。所以,我高三其实过得挺悠闲的。
Q:那你剩下那两分力干什么了呢?
A:那两分力就没事思考思考,时间排太满的话就像上了发条似的连轴转,一点空闲没有,反倒会过犹不及。
Q:听你刚才的描述,你高中是没有住校吗?
A:是的。高二高三时我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里面只能放一张床,一张书桌,一个书柜,就放不下其他东西了,挺小的,住进去感觉就像隐居了一样。
龚晟源学习日常
Q:现在很多人都独处不了,会觉得很孤独、心慌,不知道干什么。你独处的时候会觉得很孤单吗?
A:高三有很多作业陪着我,做都做不完。我看书时就不觉得孤单,但需要挤掉一些写作业的时间。我一般中午的时间抓得比较紧,一天的作业基本上一个半小时就写完了,晚自习的时候就再写写自己的东西。但是高三时有一段时间想看自己喜欢的书,有时一看就一中午,就只能搁到晚自习再写作业,其实也有点耽误事。
关于独处,我看弗洛姆《逃避自由》中说,人们斗争了上百年才把自由的权利争取了过来,有了自由后反倒觉得很恐慌,都在逃避自由。世界那么大,自己这么小,而且你还是自由的,你做什么事情都要自己负责,所以每个人不由自主有一种融入别人的趋向,很想窝在人群里,大家做什么,我也做什么,就会觉得很心安。但是我觉得,反正总是要融入群体,如果有一些独处思考的时间,可以对人生更明确一些,也能停下来看看走过的路。
Q:既是习惯,就不是一朝一夕的,是哪些因素促使你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呢?这跟你的成长经历或者性格有关系吗?
A:小时候我是比较内向的小孩儿。因为很少说话,就经常一个人想事情。我觉得在思考的时候,人能跟世界能融为一体,你把眼睛一闭,就会觉得世界是你身体的一部分。
后来长大了些是受我爸的影响。初一的时候我不知道看什么书,他就告诉我可以看一些历史和哲学类的书籍,说有本事的人都是看这些书的。(笑)初二的时候我爸给我买了套《史记》,文白对照,我看的是白话文,很快就看完了。到初三,我自己又要求买《资治通鉴》。我先看了一些历史书籍,然后慢慢开始硬着头皮读一些哲学。我现在看的这些还刚入门,像柏拉图、康德的著作我看了一点就感觉很枯燥了。初中看些历史和哲学这类深沉一点的书,思考就会多一点。想多一点,思想就容易飘,飘一下,然后在学习中再沉一下。当时我看贴吧里面好多人写自己的学习心得,我也喜欢想一想、写一些心得,可能就这样培养了思考的习惯。
Q:你有发过帖子吗?
A:我发过关于刘邦的,被加精了。当时好多人都说“哇!好厉害!”我说我才上初三,都说“哇!更厉害!”现在再看,觉得挺幼稚的。考上北大之后,我又翻了这个帖子,竟然还没有删掉,我就“挖坟”,又加一句“这个是我初三时候写的,现在我考上北大了。”他们又评论“哇!好厉害!”(笑)
Q:你觉得过去的十几年,在你的学习生活中,在你诸多的思考中,有没有让你最困惑的问题?
A:我在学习上没什么大困惑,遇到困惑就去找老师了。我真正的困惑,是在我上高中时,想得越来越多了,我就想我为什么要学习啊?为什么要生活啊?想到最后就像佛家一样快空掉了。当时有一段时间比较迷茫悲观,就觉得这么渺小的一个人,这么大的一个世界,一个人最多就活一百年。看《资治通鉴》的时候,这一页他还是个平民,翻到下一页可能就是一个小官,再下一页有可能他就当上皇帝了;或者有的人这一页是皇帝,下一页可能就突然死掉了。看多了,刚开始会给你很大的动力,到后来又会有点悲观,因为觉得才一页纸一个人就没了,再到后来可能又会有一种比较开阔的感觉。
我高一时看过一篇英语阅读理解,挺震撼的,现在还记得。那篇文章是这样说的:一位教授问全班所有的同学:“谁能记得你们父母的名字?”大家都记得。然后又问:“谁能记得你们祖父母的名字?”大部分人记得。之后又问:“谁能记得你们曾祖父的名字?”又有很少几个人举手。接着又问:“谁能记得你们曾曾祖父的名字?”就没有人举手了。最后教授说:“你们曾曾祖父离我们也不过一两百年,他最亲的子孙却连他们的名字都记不住。那么再过一两百年我们的后代也记不住我们的名字,我们活着能留点什么呢?”当时我看了这篇阅读后心情十分复杂,下篇阅读也无心去做了,我就想到了人生价值和意义。现在我就想走着看呗,说不定到后来就能被人记住了,其实也不一定非要让别人记住,但是可以增加一些生命的体验,增加生命的厚度。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那可能更快地被忘记。
指物属文立就
Q:很多人认为在语文学习上,男生似乎天生不占优势。你语文很不错,在《创新作文》上发表过文章,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也拿了不错的名次,你是如何学习写作的?
A:女生写的作文多是非常柔美的,男生作文风格偏向雄浑大气,非常阳刚,这种风格的文章写出来很难得。但是男生的字大多写得不好,所以考场上好文章容易被埋没。
我在高一时就曾经构想过一个“大语文”的想法,记下试卷中的古文、古诗词用到作文里面以增加文采;做传记阅读题时,我就想把这些人物事迹运用到议论文中;卷子上的成语也记下来,写作时运用上一些好的成语,也是很出彩的。这样全盘联系起来看,把这些东西都加到作文里面,不仅是做了一套卷子,做完之后对作文也会有所提升,这样能够最高效率地提升学习效果,提高作文水平。
高考作文大都是议论文,议论文有应试需求,但我自己比较喜欢写的是记叙文,没事儿就写写。我有时候会观察一些东西,把杂感、想法写到本子上,就像《培根随笔》那样一小篇一小篇的。我高三时新买了一个本子用来记录这些感想,到高考时,大概写了有半本。
我不是坐下来要写的时候才构思,我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想想。不论在哪儿,我一发呆就乱想,一出现有意思的想法,就在手机备忘录上随便记几个字提醒一下。比如我有一些小故事,从小学开始想,一直想到现在经历了十几个版本,一直在脑子里改改,其实一直都没有动笔写,(笑)但是基本上人物剧情都想了好多年了。
另外,写作要有发散思维,你指着一个什么东西让写一个故事,我基本都能写,一指,我就能想到好多东西。
Q:是不是真能指物立就,以咱们面前的这盆绿萝为例,你来试试看?
A:有些东西你不能单论这个东西本身的价值。同样一盆绿萝,如果只是放在楼下小饭馆,可能就不起眼,但是要是放在人民大会堂的桌子上,就会有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就像李斯说过“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他看到在仓库里的老鼠吃得很好,但是在厕所里面的老鼠总挨打。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地方也会受到不一样的待遇。
花盆就像一个“框”,绿萝走不出来,永远以这个“框”为中心,往四周辐散,把它摆在哪儿,它就在哪儿。如果它一直就在这个“框”里面,就会觉得天生就是这样,没有想过其他同类可能长在山上、长在坡上,完全有不同的生命状态。我就想到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职业啊,地位啊都像是一个“框”把每个人框起来了,每个人都想换更好的“框”,但他忽视了他是在这个“框”里面,就像花盆把你固定住了一样。如果我接受这样的人生观的话,我就不想学习了。我本来就觉得我高三一年的学习一直很枯燥嘛,回到那个小屋就我一个人,只有晚上我爸会来陪我,中午的时候我没事就想想写写,逐渐形成自己比较奇特的三观,能够既冷静一下又能激励自己。
我最早看的是马克思说的这种“异化”,到后来我又接触到法兰克福学派,尤其是弗洛姆《爱的艺术》和《逃避自由》对我影响很大。我以前接触的主要是中国古典的思考方式,后来一看他这种现代西方的文章就觉得很新奇,所以,我高三寒假来学校自习时就带着弗洛姆的书,没事儿就翻翻看看,一个寒假看完了,觉得对于我的思考多有启发。
Q:那你奇特的三观是什么样的?
A:我认为人生在世永远都要去努力。我看人家说人会成长三次:第一次是努力就能得到,第二次是知道了有些东西即使努力了也得不到,第三次是虽然知道努力也得不到,但还是会去努力。虽然比较鸡汤,但是为什么大家都说看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我觉得并不是看懂了这些道理,而是有些话是一个人结合自己一辈子的经验才得出来的,你就肤浅地看完了字面,其实完全没有感觉,还是影响不到自己。
这只是开始的结束
Q:有没有哪些对高考作文针对性比较强的书目推荐给学弟学妹们?
A:在中学阶段,《培根随笔》对我的影响很大,文章短小精悍,每篇一千多字,而且是偏议论性的。这几年高考流行任务驱动类作文,给你一个很小很小的事情作为材料。往大了写,800字铺展不开,往小了写,也写不好。其实这几年高考都没有出过时事性那么强的作文题,所以我们老师让我们写议论化散文,既要有议论化的思想,又要写得美一些,这样文采和议论思考都能兼顾到。也推荐学弟学妹们看看《人民日报》的社论,大手笔,学习他们对时事的观点和见解,都是很新颖的;如果想提升文采,可以多练习一些古典的对仗、对偶,比如《笠翁对韵》,要是融会贯通,化用在作文中,既对称又朗朗上口。
在高三阶段我不建议读大部头的世界名著,这个时间成本和知识量的吸收不成正比。世界名著的文采并不是铺在文章表面,而是在其思想内在。如果只是追求一个华丽的辞藻,还不如言情小说。(笑)我看我们班有些女生的文章很华丽,就问她们是怎么写的,她们说都是以前学着言情小说写的。我一听,这我一时半会儿学不来,我没看过这些啊。(笑)而世界名著不是因为表面的华丽才成为世界名著的,它的文采是隐藏在深处的,这种文学性是很难学的。比如但丁的《神曲》,它是三韵体的,每三格韵一次,这我们学不来,在高考也用不到。高三时建议读一些短小的文章,我们老师给我们订了《中国青年报》,可以多看报纸中摘出来的文章。还有就是确实要学习一些好的文章,效果比较好,而且不只是看,因为有时把书合上发现还是什么都没记住,所以甚至需要背下来,背下来后它的结构、句式、思路都可以转化一下吸收再用。
Q:你说的“好文章”是在网上自己找的吗?
A:平时考试老师会挑一些分数比较高的作文供我们参考,我自己也尝试着去找,但发现很难,网上很多打着“高分作文”旗号的文章其实质量并不高。不过我看《创新作文》这个杂志上很多文章就很不错,高考前我也见班里同学在传阅,还有专门给我们高考生准备的特刊,还包括古诗词特刊这些,当时我也借阅了,感觉很有帮助,对作文提升太大了。
Q:《创新作文》对高考有比较针对性的训练,有快速提升的效果。
A:我觉得不只是快速提升,经常看肯定能潜移默化有所收获。语文提分还是挺难的,主要是靠积累,很多人是从小到大都是高分。大家普遍在语文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少,因为见效非常慢。但是也不能不重视语文,能保持在120分最好。我认识很多理科生,他们对于语文不是很重视,更倾向于理性思维。我觉得各种思维都应该涉及些,而且从长远看,语文对于人生都是很有用的。
Q:有人高考结束后会觉得茫然,一直坚持奋斗十几年的事情一朝结束,似乎失去了方向。你会有这种感觉吗?
A:我想到丘吉尔的话,“这不能算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而可能是开始的结束”。我们才十八岁,人生还很长,高考只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事,将来还有更大的事等着我们去做。我也一直在想,能不能找到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认为,以前大家被外部限制,什么事都是外界强迫你去做,而新教精神就是新教徒把宗教的信仰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以此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虽然这个观点有待商榷,但是可以视其为一种对自己的督促。
龚晟源,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2018届文科毕业生,以677分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曾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获得全国(高中组)二等奖。
编辑丨王华丽
校对丨谢梦涵 张淼 刘阿敏
责编丨刘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