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困扰他们的问题是这个
真正困扰他们的问题是这个
作者:李广生
每到新学期开始,总有年轻教师或新任教师和我探讨教学问题。他们有很多困惑,课怎么上、知识怎么教、学生怎么管等等。他们希望我提供一些优质资源,比如课例、课件等,说是用来学习借鉴。
二十年前,这样的需求可以理解,因为那是一个资源匮乏的时代,谁掌握了资源谁就占据了发展的先机。而今天,在我看来,最不缺的就是资源。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都积极投身到资源建设中,优秀的课例、课件、教案、讲座,视频的、音频的、文本的,可以说比比皆是。你想要什么吧,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可是我敢保证,没有一个你可以拿来就用的资源,哪怕是写的非常详细的教案再配上制作精致的课件。原因很简单,教师的工作最重要的不是教书,而是育人。书都是一样的,可以用一样的方法教;人却是千差万别的,不能用一个模子来套。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比如欧姆定律。在北京是欧姆定律,到海南还是欧姆定律,在城市是欧姆定律,到农村还是欧姆定律,它变不了。但是,因为学习欧姆定律的人的不同,教学方式必须有所不同。城市的孩子因为耳濡目染早就对欧姆定律有所了解,而农村的孩子还以为欧姆和汤姆是一个人呢。能用一种方式教吗?城市的孩子从小就用电饼铛、电饭煲、电熨头,对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农村的孩子没用过这些东西,但家门前有一条小溪,你是不是要用溪流模拟电流向他们讲解?
在教学这件事上,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最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是教给谁而不是教什么。我再次强调,因为教师的最重要的工作是育人而不是教书。很多年轻教师确实很努力,也很勤奋,但方向搞错了。他们看到那些有经验的老教师说起学科知识侃侃而谈、见微知著,好像是某个学科的专家似的,便心生羡慕,也想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少是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认为这样便可以轻松驾驭课堂了。殊不知那些老教师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学生的经验,他们非常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孩子们喜欢什么、基础如何、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问题等等。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够有精力探索学科的奥秘。如果你不信,那好办,让一个优秀的高中教师去教小学生试一试。你立即就会发现,决定课堂成败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关于学生的经验。我自己就有这样的惨痛教训,我这个老教研面对四十个五年的小学生,手足无措像个刚入职的小老师。
这就是我想说明的观点,真正困扰教师的问题是学生而不是学科。
这节课是小学三年级语文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会怎么教?很多教师会把注意力放在李白和《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上。他们要查很多资料、看很多教案、下载很多课件,做非常充分的准备。但是到了课堂上,还有可能讲得乱七八糟。为什么?因为他们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把这些东西教给谁。他们只知道这是一群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如此抽象的一个概念,却不知道这是一群活生生的具体的孩子。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哪些、他们为什么来学校、他们都来自哪些家庭、他们各自的特点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教师一概稀里糊涂。对眼前的孩子置之不理,却对一千多年的李白和孟浩然投入极大的热情,课能上好吗?或是说,可以把书教好,但育人就没把握了。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人们并不清楚真正困扰自己的问题是什么,还希望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看到一张给新任教师培训的讲座的PPT,赫然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笑了,心里暗想,这三个问题你自己想明白了吗,连自己都没想明白不就是忽悠人嘛。我经常参加新任教师培训,我告诉自己决不能跟他们讲套话。如果他们从我这里学会了忽悠,转脸就会走上讲台忽悠学生。如果能多跟年轻教师有一些真诚的交流,你就会发现,真正困扰他们的问题,既不是我从哪里来,也不是我到哪里去,而是——我来这里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