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内家拳与武举

以武学打开世界

一、武术内功的发展

民间结社组织既习拳又练气的活动,促进了武术与气功的结合。不少武术家既习武,也练导引气功。《清史稿·甘凤池传》载:甘凤池不仅武艺初中,而且“又善导引术”。

清代武术专著中开始出现“练气”的论述。苌乃周著《苌氏武技书》中便有专论练气的部分,名为《培养中气论》。后定为六卷七十四篇,包括“中气论”、“阴阳入扶论”、“养气论”、“过气论”、“行气论”、“点气论”等,并指出习练者必须“练形以合外,练气以实内”。

清光绪八年(1882)刊印的《天壤阁丛书》辑有《内功图说》一书,王祖源在序中说咸丰四年他与临潼力士周斌同游嵩山少林寺,得《内功图》与《枪棒谱》而归,后改名为《内功图说》刊行。《内功图说》基本上同于咸丰八年刊印的《卫生要术》,其内容即十二段锦、《易筋经》之类。由此可见,入清后,少林寺僧也由专习武术,一变为兼习气功导引,注重内练。

清代武术与气功导引的结合已不再仅仅表现为二者兼练,特别是在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系中,二者已有机地结合为一体。《苌氏武技书》中要求学拳要“神与气合,气与身合”。王宗岳《太极拳论》也提出太极拳行拳时要“虚领顶颈,气沉丹田。”《六合拳谱》序言也提到:所谓六合,其中之一便是“气与力合”。也正是由于要求内外兼修,行拳时必须“以意领气,以气助力”等特点,太极拳等才被称为内功拳——内家拳。

二、清代武举制

清王朝建立后沿袭了历朝施行的武举制度。顺治登基次年,便开武科乡试。它与文科一样,也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举行。

童试即初试,三年举行一次,应试者先经县试、府试,然后由学政进行院试。乡试每逢子、午、卯、酉年,三年举行一次,为正科。逢清点则增设恩科。乡试时直隶、奉天人应试于顺天府,各省则在布政司所在地举行。会试也是三年一科,于乡试后次年九月在京城举行,为正科。但遇庆典,也特开恩科。初时会试规定某一级别军人皆可应试,后来则取消了这个规定,只限武举出身者参加。殿试亦称廷试,会试后数月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考生限于会试入选者。

童试被录取者,称为“武秀才”或“武生”。乡试被录取者,称为“武举人”。会试被录取者,称为“武进士”。殿试录取者按成绩分为“三甲”:前三名称“鼎甲”,第一名为“武状元”,第二名为“武榜眼”,第三名为“武探花”。“鼎甲”为“武进士及第”。二甲十余名,为“武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为“同武进士出身”。

武举出身在清代为武职正途,十分荣耀。顺治时规定:一甲武状元授参将,武榜眼授游击,武探花授都司;二甲授守备;三甲授署守备。其余武进士均在兵部注册,以备选用,也可回本省在营中效力额。雍正时又规定:一甲武状元授一等侍卫,武榜眼、武探花授二等侍卫,二、三甲进士授三等及蓝翎侍卫。

童试、乡试、会试、殿试俱分内外场举行,外场又分为两场,内外共考三场。

首场试马箭,射毡求,发九箭,马射中二为合格。马射之树,树距三十五步,纵马三次射出,中三箭为合格。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二场。乾隆时,增马射地球一项。球为斗形,直径约二尺,用皮毡做成,置于马道旁边高三尺之土墩上,射中而且球落下者以中论,虽射中但球未落下者以不中论。

二场考步射、技勇。步射为射步侯,九矢中三为合格,后又改为中二矢为合格。步射后再开弓、舞刀、掇石试技勇。弓、刀、石均分为三号,应试者自选。弓要拉满;刀要完成“左右闯刀过顶”、“前后胸舞花”等动作;石要提起离地一尺,方为合格。

三场为文场,又称内场,试策论。外场合格者,方可试内场。“策”为问答,“论”为议论。顺治时试题用《武经七书》,试策二篇,论一篇。康熙时改试论两篇,首题用《论语》《孟子》,次题用《孙子》《吴子》《司马法》。乾隆时又改为试《武经》论一篇、策一篇。由于应试武人多不能文,嘉庆时又改内场策论为默写《武经》一段,无错即为合格。从此,武举考试遂专重技勇、骑射,内场如同虚设。

清末,清军装备基本上已全为火器,培养新式军事人才的武备学堂也陆续在各地建立。旧式武举的考试内容显然已与军事现实脱节,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出来的旧式人才,领导军队作战和训练,已显然无法胜任。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的惨败更加暴露了这一点。战后,废除旧式武举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1898年,康有为上《请停止弓刀石武试改设兵校折》,正式提出了废除武举制度的主张。他认为:武举自唐代始,过去了千年,已为“博物院之古物”,若以大刀弓箭与克虏伯大炮对垒,无疑是儿戏。他奏请立即停止弓刀石之武试,广设武备学堂。戊戌维新失败,康有为的主张自然也未能实现。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清军再度败北,举国上下,要求废武举之呼声更高。次年,清廷终于下令:武科一途,“相沿已久,流弊滋多”,与当时的军事现实已相径庭,故而“一律永远停止”。施行了约1200年的武举制度至此终于废止。

武举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为历代选拔武勇人才,无疑对武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射术与摔跤活动

清王朝统治者向来夸耀“我朝以弧矢定天下”。清代立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以武力征服整个华夏的过程。因此,清军入关前,骑射作为主要的军事技术手段一直备受重视。清王朝建立后,骑射又作为清贵族为巩固其政权服务的军事训练、军事体育最重要的内容而被长期提倡。

清代八旗学校,京师国学,各省府、州、县学,均开设骑射科目。科举文科考试,也必须先考骑射,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笔试。对满族子弟,这项要求更严。

满族尚在关外白山黑水之间时,素有射猎习俗。以后,又以之作为行军作战的演习手段。入主中原后,清王朝仍然高度重视射猎活动,并将其列为典制而世代延续。清代射猎活动称谓很多。皇帝射猎称“行围”、“大猎”、“大X”;满族民间则呼之为“打围”,因此又有“合围”、“行围”、“撤围”之称。“木兰秋X”,便是著名的清代皇家大型射猎活动。清代皇帝中,精于骑射者多矣。圣祖玄烨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向侍臣夸耀说:他自幼及老,共射杀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小兽不计其数。此一雄举可谓惊人。

另外,清代士大夫中还流行“射鹄子”、“射月子”、“射绸”、“射香火”等射艺娱乐活动。

清代盛行摔跤活动。满族、蒙族开展摔跤活动相当普遍。史籍中称“布库”、“布克”、“扑虎”等,均是蒙语、满语摔跤一词的音译。

清代皇帝多喜观跤,有的还亲自参与。康熙选小太监与之一起习练摔跤,后来擒获鳌拜,又比摔跤,即为一例。穆宗载淳也喜欢摔跤,常和小太监摔跤取乐,不少人在他手下受伤,甚至有因此送命的。

清代组建“善扑营”,为八旗中善跤勇士组成。凡编入人员称为“扑户”,分一等、二等、三等,以技艺高下为等差。善扑营人员为200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遇重大喜庆节日时做摔跤表演;当一些少数民族朝贡时与之较量摔跤技艺,既是娱乐,又是炫耀。除此之外,善扑营还要“以备宿卫”,兼有警备皇宫的任务。

善扑营的训练,称为“捐弄”。据《民社北平指南》载:善扑营勇士“其技纯以臂、腿、腰三功为胜”。练臂功以抖麻辫为主,练腿功以踢白蜡杆子为主。“大杆子三百六,小杆子如牛毛”,大木桩要踢断几百,小木桩要踢断无数,方能练成。可见练功之艰苦。

清亡而进入民国时期后,善扑营人员多流散四方。后来著名的北京跤、保定跤、天津跤,都是受善扑营影响的结果。

清代蒙古族的摔跤,除与内陆相似、以将对方摔倒为胜的一种外,还有一种“厄鲁特”式摔跤。这种摔跤虽被摔倒亦不算输,“必控首屈肩至地”,方为胜了对手,颇与现代国际摔跤相似。清人所画《宴塞四事图》中,就有这种厄鲁特式摔跤的场景。

四、清代著名武术论著

清代武术论著较前代更为宏富,由于清代武术门派发展,这些著作也多专门论述本门拳械理论与技术。较著名的武术论著有:《内家拳法》《手臂录》《苌氏武技书》《拳经·拳法备要》《六合拳谱》(抄本)、《太极拳经》以及《单刀谱》《阴符枪谱》等。

(0)

相关推荐

  • 清朝武状元的升级之路

    在清朝,要从一个普通的武童生到武状元需要经历哪些考验,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呢?清朝初期的武状元曹曰玮的考试升级之路就是一个清朝成功武生的范例. 按照清朝的科举制度,武科举每三年一次,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增加恩 ...

  • 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是怎么样的?

    古代并无文理分科,而是根据古代社会需求衍生出文试与武试两个不同的科举制度,前者入朝为官,忧百姓生计:后者在外为兵,保国家安定.文试自隋朝伊始,包含童子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考核级别,考试通过分别获得 ...

  • 清朝最后武状元,只靠2招便打垮霍元甲,却因看透官场惨死

    唐朝在武则天的要求下,第一次开设"武举"的人才选拔制度,到了宋朝的时候,则达到了顶峰,明清时期百姓更是热衷.光绪24年诞生了一名武状元张三甲,也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他力能 ...

  • 清代武科举强化社会控制

    清代武科举是一项通过考试选拔武才的制度,与文科举相对应,皆有取士的功能.然而,武科举与文科举名似实异,除去考试内容不同外,在制度立意上更是大相径庭.如果说文科举旨在选拔真才,武科举则在选才之外更偏重对 ...

  • 张三甲: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站着让霍元甲任意攻击却纹丝不动

    他是武林世家的传人,家中几代都是大名鼎鼎的高手,从小习武练就一身好武艺.他是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受当朝亲王青睐,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被光绪皇帝钦点.二百斤大刀在他手中如同绣花针一般随意耍弄,武学大师霍元 ...

  • 形意拳杂谈31:内家拳开胯的核心功法,简单易学,人人皆能掌握

    人体有四把锁,五条线,练习拳术者不可不知. 四把锁,分别锁住两肩两胯,以至于肢体动作迟滞,转换不灵.练习拳术,不管何门何派,都需要逐步打开这四把锁,让自己的四肢出入于自由之境. 五条线,两臂两腿一共四 ...

  • 了解三大内家拳劲路特点,让你学拳更有方向

    探密内家拳:了解三大内家拳劲路特点,让你学拳更有方向 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被称为内家拳三大拳种,虽然其核心都符合内家拳的核心理论,但三种拳的劲路却各不相同.本来我是想先分别详细介绍下内家拳的三大拳种 ...

  • 这个羞于启齿的地方,竟然是内家拳的核心秘密!

    内家拳秘要中之秘要:提肛 自古以来多数武林前辈们都有很多秘而不外宣的功法,很多拳师把提肛这一关看成是内家拳秘要中之秘要,当这一张簿的窗纸没有冲破之前,个个觉得神乎其神,其实,若讲清楚了是一件非常简单的 ...

  • 内家拳发劲秘要

    发劲掌心微相前送,人自身被两力相拉,一力由肩及顶项向上,一力向地下微踩,瞬间己身被内气填充,即丹田气炸向四肢周身,瞬间脚踩大地,故如大地打人 . 普通人是十二经脉通,而奇经八脉只每两时辰与十二经脉通一 ...

  • 探密内家拳:神秘的内功到底是怎么练出来的

    一说起内家拳,大家都会想到内功,而内家拳三大拳种,无论是太极,形意还是八卦,也都有内功这个说法.那么内功到底指的是什么,又如何练出来的呢?在这里我只说说自己看法,有哪位大师觉得不对的话请指正下,先谢谢 ...

  • 探密内家拳:科学解读内家拳将人打飞秘密

    上回我说了下内家拳的发力原理,很多朋友都有评论,非常感谢大家.看到大家一说内家拳,有人会想到气,有人会想到内功,整的很高大上似的,当然这么讲也没毛病,老祖宗就是这样教的嘛.不过我这里想说,这其实是练功 ...

  • 内家拳的“根”

    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鹅梨帐中香的前世今生 正身歌诀 领起神明升百会.松身勾尾裆成环: 沉肩坠肘鼓命穴.含胸拔背气归丹: 松膝座胯缠双腿.裆劲下行势如山: 下实中束上虚灵.松正沉稳此为关: 下盘歌诀 ...

  • 内家拳功夫|欲松腰胯舍尾闾何求?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练内家拳功夫讲"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动功与内家拳都注重松腰胯,但罕有谈及松尾闾者.然尾闾能运动周身之阳气(阳 ...

  • 内家拳塌腰、坐胯、提肛|何理?

    身心性 修身智慧,修心智慧,投资智慧 公众号 内家拳塌腰和坐胯 内家拳塌腰和坐胯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两点做不到位,其他的无从谈起.要做到坐胯首先腿部力量要强大,固本需强根,这是一般的常识.胯坐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