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彤云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总结与分析

​陈彤云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总结与分析研究意义: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临床特点是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常因瘙痒难耐,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而西药治疗往往只能缓解患者一时的痛苦,停药后易反复。中医治疗往往有不错的疗效,且副作用小。在临床上,陈彤云教授遇到的多是反复就医难愈的患者,通过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皮损状态,减少复发次数及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研究目的:通过收集整理陈彤云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医案,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其用药及组方规律,研究陈彤云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为继承陈彤云教授的学术思想提供相关数据支持,为后人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临床指导。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陈彤云教授在北京中医医院门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患者处方,共计495张。通过中医传承软件和SPSS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用量统计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不同中药的频次分布、四气五味、归经、核心药物组成,以及门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特征等。研究结果:共收集处方495张,涉及中药156味,药物总频次7974次,平均每张处方16.11味药,其中高频次(≥100次)中药共21味;单味药频次

前二十位为白鲜皮472 次(95.35%)、海桐皮 458 次(92.53%)、乌梅 440 次(88.89%)、甘草 434 次(87.68%)、地肤子406次(82.02%)、茯苓皮400次(80.81%)、冬瓜皮379次(76.57%)、麻黄366 次(73.94%)、赤小豆 348 次(70.30%)、连翘 338 次(68.28%)、防风 330 次(66.67%)、当归 317 次(64.04%)、黄芪 309 次(62.42%)、白术 303 次(61.21%)、地骨皮 267次(53.94%)、荆芥 263 次(53.13%)、五味子 186 次(37.58%)、苦杏仁 178 次(35.96%)、银柴胡175次(35.35%)、大腹皮164次(33.13%);药物功效频次前五位为利水渗湿药 1648 次(26.50%)、清热药 1256 次(20.19%)、解表药 1063 次(17.09%)、收涩药668次(10.74%)、补虚药563次(9.05%);药性频次为寒2104次(33.94%)、凉429 次(6.92%)、平 1416 次(22.84%)、温 2229 次(35.96%)、热 21 次(0.33%);药物五味频次为辛1974次(22.69%)、苦2678次(30.78%)、甘2953次(33.94%)、咸41次(0.47%)、酸1055次(12.13%);药物归经频次前三位为脾经3160次(39.63%)、肺经3079次(38.61%)、肝经2202次(13.91%)。

核心药物组成共4组:白鲜皮、海桐皮、地肤子、生甘草、乌梅、麻黄;白鲜皮、海桐皮、生甘草、乌梅、地肤子、茯苓皮;白鲜皮、海桐皮、乌梅、生甘草、茯苓皮、冬瓜皮;白鲜皮、生甘草、乌梅、海桐皮、地肤子、防风。从中分离出2010年1月——2015年12月处方共257张,涉及中药116味,药物总频次4084次,平均每张处方15.89味药,单味药频次前十六位为白鲜皮245 次(95.33%)、海桐皮 237 次(92.22%)、甘草 232 次(90.27%)、乌梅 227 次(88.33%)、地肤子197次(76.65%)、防风197次(76.65%)、茯苓皮196次(76.26%)、当归179次(69.65%)、荆芥 178 次(69.26%)、黄芪 178 次(69.26%)、冬瓜皮 176 次(68.48%)、白术170次(66.15%)、麻黄149次(57.98%)、连翘138次(53.70%)、赤小豆130次(50.58%)、地骨皮118次(45.91%);2019年1月——2020年12月处方共61张,涉及中药71味,药物总频次972次,平均每张处方15.93味药,单味药频次

前十六位为白鲜皮 59 次(96.72%)、赤小豆 58 次(95.08%)、麻黄 57 次(93.44%)、地肤子 54 次(88.52%)、乌梅 52 次(85.25%)、茯苓皮 50 次(81.97%)、甘草 50 次(81.97%)、海桐皮 50 次(81.97%)、连翘45次(73.77%)、冬瓜皮44次(72.13%)、地骨皮39次(63.93%)、银柴胡35次(57.38%)、防风 34 次(55.73%)、五味子 34 次(55.73%)、白术 33 次(54.10%)、当归30次(49.18%)。495张处方中,女性患者181名(67.29%),男性患者88名(32.71%);20 岁及以下 24 名(8.92%),20~30 岁 43 名(15.99%),30~40 岁 70 名(26.02%),40~50 岁 68 名(25.28%),50~60 岁 28 名(10.41%),60 岁以上 36 名(13.38%)。

研究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可以较清楚地看出陈彤云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用药经验与规律。陈彤云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多与脾、肺、肝三藏相关;治疗上多以利水渗湿、清热解表为法,同时兼顾收敛补虚。

处方主要从多皮饮、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过敏煎、当归饮子化裁而来,兼有玉屏风散加减。通过比较2019~2020年与2010~2015年间,陈彤云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用方可以观察到其处方的变化,发现陈老的处方中银柴胡、五味子的比例较之前有增加,说明其加强了过敏煎的使用。...

(0)

相关推荐

  • 【朱仁康:外科皮肤科方51首】

    朱仁康 (1908-2000),字行健,男,祖籍江苏无锡,中国皮外科专家.早年从其兄长及江南外科名医章治康先生学医,后在苏州.上海开业行医.曾主编<国医导报>.1952年到上海市青海路公费 ...

  • 【内科名医方系列(231)陈 超内科方11首】

    陈超,男,字钅享教,生于1925年10月,湖北省嘉鱼县人.其家三世业医,秉承家技,学有渊源.弱年读书之暇,常随诊于叔父,令其诵读<内经>.<难经>.<伤寒论>.&l ...

  • 顽固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

    顽固荨麻疹属风热久郁营分,反复发作多年,缠绵不愈者,可用自拟"顽固荨疹散",治疗多例,均无复发. 经验药用 :赤芍.荆芥.炙僵蚕.炙乌梢蛇.徐长卿各10克,白鲜皮.地肤子各15克, ...

  • 荨麻疹中医名家内服效验方(三)

    荨麻疹内服名家效验方 18.祛风二乌汤 (1)处方乌梅20g,乌梢蛇12g,夜交藤30g,苏木5g,防风.生甘草各10g. 风寒者,加制草乌.川桂枝: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薄荷:血热者,加生地.丹皮 ...

  • 陈彤云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

    总结介绍全国名老中医陈彤云对慢性荨麻疹病因病机.临床特点的认识和辨证论治慢性荨麻疹的独到经验.陈老认为慢性荨麻疹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是卫气耗散.阴血耗伤,不能"温分肉.肥腠理",既不 ...

  • 朱慧婷:王萍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及方药分析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 开放  共享  积极  共赢 每周五 12:00 追更新 · 右上请标星 及时见 · 右下点在看 朱慧婷 副主任医师,讲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 ...

  • 刘爱民教授运用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

    慢性荨麻疹属于中医"瘾疹"范畴,缠绵难愈.刘爱民教授认为一部分荨麻疹患者病程较长,常规用药难以奏效,证候表现既有营卫不和,又有肝气亢旺,遂采用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本文从 ...

  • 黄尧洲治疗慢性荨麻疹用药经验

    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多与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感受外邪有关,外感邪气.服用药物.饮食不节等是发病的主要诱因.提出镇心安神.疏风止痒是治疗的主要大法,临床遣方用药以重镇药物为主,辅以疏风止痒之品. ...

  • 杨晋翔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名医心鉴· 邱岳李志钢苏琳潘雪 [摘要]文章介绍了杨晋翔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的临证经验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调摄等方面的认识.杨教授指出气阴亏虚.胃络瘀毒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

  • 陈彤云教授治疗黄褐斑临床用药规律探讨

    目的分析总结陈彤云教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用药经验.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陈彤云教授治疗的黄褐斑患者医案109诊次,从药物类别.药物性味.药物归经等方面进行总结 ...

  • 唐旭东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分析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唐旭东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经唐旭东教授诊治有效的CAG患者113例148诊次的病例资料.应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quo ...

  • 王书臣教授治疗慢性咳喘病经验总结及诊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经验的数据挖掘

    王书臣教授治疗慢性咳喘病经验总结及诊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经验的数据挖掘 王书臣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呼吸病专家,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学科带头人,王 ...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巴元明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

    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巴元明教授诊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nerulonephritis,CGN)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探求巴元明教授诊疗慢性肾炎的用药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