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进勇接手惨败的武元甲,武元甲被撤时留下8个字,结果字字应验

中越战争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出名的一场自卫反击战,当时我军主动出击,不久便将越之野心扼杀在摇篮之中。当人们回首这场战争的时候,总会下意识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当时越军元老统帅武元甲。甚至有人说如此不是临阵换将,可能越军还不会这么快败退。真的是这样吗?那当时武元甲又为何成为临阵撤换之将?

作为越军的元老统帅,武元甲为何被临阵换下?

武元甲,越南共产党早期的成员之一,是真正越军的元老之臣。他曾在1944年负责组织了“越南解放军宣传队”,用三天时间完胜费克和那银的队伍。也因为他出色的军事领导才能,才得到胡志明的重用:越南解放军总指挥。
有人说武元甲是与拿破仑齐名的人物,特别是在与法国、美国抗战过程,为越南的统一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据说美国《时代周刊》曾三次登出武元甲,如此之大名可见不虚。不仅如此,武元甲本身是一个“亲中”派,因为他一直热衷于中越相安的事业。
事实上,因为了解,武元甲才会在心里更倾向于我国。当时,我国也是处于百废待兴之状,对于战争这种事,本身就不热衷。而且,作为礼仪之邦,我们从来就不会主动挑起战争。越南刚刚结束了自己国家的战事,便在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蛊惑之下挑衅我边境,可谓狼子野心。
武元甲本身对中越关系出力不小,自然不希望两个国家之间掀起战端。可他没办法左右国家上层的意愿,只好眼看中越关系走向破裂。而且,当时以武元甲的身份与地位,是不二的领战人选,黎笋将其任命为越军总司令,颇有些深意。
为什么?当时武元甲已经久未领战,有关他的战绩都是停留在十多年之前的传说。而且,武元甲对于中越关系一向视为共赢之本,自身并不愿与我国对战。当年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黎笋才让武元甲“休养”多年。很显然,这个时候再次启用武元甲针对我国,就是很不明智的选择。
可黎笋当时还有另外的考虑,首先中越之间必有一战,而士气非常重要,武元甲则是越军士气的风向标。其次,武元甲对我国了解颇多,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且武元甲的才能不是盖的,用人当然要用这样的人。所以,黎笋当时虽然并不想启用武元甲,却最后还是违心地任命了他,这本身就是自我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想见黎笋的内心之纠结。他一方面看好武元甲的实力,一方面又担心武元甲因为“亲中”而下手不狠。这种用人态度明显犯了军事上的大忌,兵家有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当你对自己的主将有所怀疑时,这场战争也就已经输了一半。
当这种纠结在战争马上爆发之后,连连败退的现实最终将黎笋内心的那点希望压碎了。于是,黎笋再次对武元甲进行了“压抑”:替换主将,武元甲卸任。

武元甲已有先见之明,直接预见了战争的结局

其实,黎笋自己可能并不清楚,以当时我军的实力来说,越南换个再强的统帅,那也只能是以失败告终。武元甲可能不会胜,但他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越军的伤亡,这就是一个大将的作风:不一味用强,不穷兵黩武。
可黎笋要的只是胜利,他肯定不管什么叫伤亡,什么叫以卵击石。当自己的首都河内遇险后,他急了,完全将责任推给了武元甲的“不作为”。于是,他下了命令:撤掉武元甲总司令之职,由文进勇走马上任。
我们先不管文进勇是谁,兵家向来有语:临阵换将,必败无疑。黎笋一个不懂兵法的人,只一味用强,明显不合兵家规矩。在这样的情况下,越军败退也就不奇怪了吧?而且,前面说过,武元甲是越军的士气风向标,当武元甲一撤,那后果就可以想象了。
当然,文进勇也不是什么善茬儿,他的能力虽然不及武元甲,却称得上越军中的人才。只不过,文进勇更多的是武将的受命执行之道,与我国对抗就是他接到的命令,他不会管谁对谁错,也会区分谁强谁弱,他唯一能做的,那就是用命抵抗。
武元甲又如何不知道文进勇其人?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感觉到无奈,才在临走之前对文进勇说了这样一句话:“越南失败已是必然。”
这话听上去有点动摇军心的意思,但却是字字珠玑之语。武元甲从年从事中越关系的维持工作,他不只到过中国,也了解了太多中国队伍的素质。而且,以当时我们国家刚刚从被侵略现实中站起来的心情,那是“有战必上”的勇气。没办法,我们被侵略、欺压的已经怕了,我们不能再放软自己的身段。
而且,武元甲在这过程中已经与我军短兵相接数次,他之所以能让我军攻到河内,那就已经说明:中国的前进之势已经无法阻挡。可惜的是,文进勇其“勇”堪赞,便其“谋”略逊。
他如同古代人眼中的一个“死忠”之士,不惜士兵的性命,坚决要与我国对抗到底。这样一来,那战争就表现的有些激烈了。
但不管文进勇如何抵抗,失败还是不可逆转。三十天的时间,越军便成了溃败之军,而越南领土几乎失却大半,连首都河内的重要办公机构都不得不迁出去,寻找安全之地安置。面对这样的现实,黎笋恐怕没办法接受,而文进勇也没办法交差了吧?
可这却恰恰说明了武元甲的理智:与一个大国相较,除了适当地服输之外,还要有正常的心态。想要扮猪吃老虎,那恐怕就只能是自寻死路。
武元甲不恋战,在他心里,是非常清楚两国之差的。一名武将也好,一名政治家也罢,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不能认真看清现实,那结果当然就只剩下自毁的结局了。武元甲正是那个看透了现实,看清了局势的人,也是因为他的存在,后来中越关系再次恢复正常。
参考资料:《越军统帅武元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