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胶圈结构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随着细纱机速度的提高,在牵伸过程中胶圈与罗拉、上下胶圈摩擦副之间的滑移问题和中凹问题明显导致成纱条干差,因此有必要对胶圈结构做深入研究。
一般来讲,细纱胶圈是三层结构。外层为伸长层,因其直接接触纤维而要求表面光洁,并有一定的弹性和摩擦因数;内层为压缩层,因其直接与罗拉和上、下销子等金属接触而要求光洁有弹性,且耐热耐磨;中间层为补强层,一般以棉或化纤织物做筋,提高强度、减少伸长。
从细纱上、下胶圈与后罗拉之间形成的后区牵伸状态分析可知,只有当上、下胶圈的线速度接近下罗拉的线速度时,才能保证后区牵伸的稳定;上、下胶圈的线速度越接近越能保证对须条的稳定输送、不产生上下层纤维的变速差异,进而达到前区稳定牵伸的目的。但由于胶圈工作时拉力差的存在,再加上胶圈是弹性体,下胶圈与下罗拉、上胶圈与下胶圈之间会产生滑移差异,而这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为保证前区稳定牵伸,生产企业应对胶圈结构进行改进和创新。
在理想牵伸状态下,纤维在牵伸区的每一区段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但纺纱牵伸过程中众多因素,尤其是胶圈松边的出现,使胶圈在运行中出现中凹问题,导致摩擦力界减弱且不稳定,产生须条的附加不匀。
胶圈的内径根据牵伸装置及所纺纤维长度而定;其宽度应与胶辊相同,以充分发挥胶圈的弹性作用。内径过大,上、下胶圈不能紧贴,且呈波浪形回转,会使条干恶化;内径过小,胶圈张紧而阻力大,回转时产生抖动、打顿,会出现竹节纱或硬头。使用尼龙弹性上销,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节胶圈长度差异,减少其对棉纱质量的影响。
上、下胶圈的总厚度一般掌握在1.9毫米~2.0毫米。这是因为胶圈厚度的配置对胶圈钳口、浮游区长度、胶圈的滑移率都有一定影响;因此,通常采用上胶圈厚度小于下胶圈厚度,目的是为了改善或提高上胶圈的被动性与回转灵活性;但也有试验表明,较大厚度的上胶圈有利于增强胶圈钳口的纤维控制,减少上胶圈中凹问题。较薄的下胶圈有利于减少滑溜、平稳运行,因而使成纱条干得到改善。
胶圈是控制纤维运动的主要器材,在应用丁腈胶圈时,要求丁腈材料结构均匀、表面光洁、圈形圆整,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柔软性,适宜的硬度、耐磨、耐油、耐老化,吸放湿性能好、伸长小,胶圈的长、宽、厚及内径须严格控制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来满足纺纱工程的特殊要求。
胶圈的弹性对纺纱非常重要,其外层柔软而富有弹性,上、下胶圈挟持须条同步运动(理想状态),一方面保证纺纱工艺的需要;另一方面,胶圈能维持较长时间而不被磨损。一般情况下,上、下胶圈的外层硬度基本上要求统一;也有用到上胶圈软、下胶圈硬的,这样在细纱机运转过程中上胶圈具有被动性好等特点。
试验表明,胶圈搭配时采用上胶圈采用平面胶圈、下胶圈采用内花纹胶圈这样的组合较好。因为使用平面胶圈会造成胶圈与中铁辊或胶圈与上销粘连而回转不灵活,导致成纱条干变差;使用内花纹上圈,上销易被胶圈“啃”坏,钳口处受到较大阻力,使上胶圈的紧边更紧、松边更松,纤维进入浮游区后的摩擦力界波动较大,会对成纱质量影响较大。下胶圈是内花纹胶圈,其与中下罗拉滚花表面接触时,由于内花纹胶圈内表面花纹呈凹凸状,与中罗拉表面滚花槽呈亚啮合状,使其与中下罗拉之间运转滑移率明显减少,大大加强了下胶圈与罗拉同步运行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运转线速度的均匀率,能较大程度的使下胶圈按工艺设计与下罗拉同步平稳均匀地运转,提高成纱质量。如果采用齿形胶圈、带滚轮的销,效果可能会更好。
资料来源:中国纺机网
轮值编辑:赵继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