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说 | 张爱玲: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

参与昨日《漫长的中场休息》互动活动的获奖者为:
@百合依然 @努力-登顶 @SuperMary @王雪涛 @陌晨CHEN
@野鹤 @堃 @ 杨蕾 @燕麦片 @Quan
恭喜各位,我们会尽快安排将好书快递到您手中哦!

    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那是严格的试验。——张爱玲

  不知道“抓周”这风俗是否普及各地。我周岁的时候循例在一只漆盘里拣选一件东西,以卜将来志向所趋。我拿的是钱——好像是个小金镑吧。我妨姑记得是如此。

童年张爱玲

  还有一个女佣坚持说我拿的是笔,不知哪一说比较可靠。但是无论如何,从小似乎我就很喜欢钱。我母亲非常诧异地发现这一层,一来就摇头道:“他们这一代的人……”我母亲是个清高的人,有钱的时候固然绝口不提钱,即至后来为钱逼迫得很厉害的时候也还把钱看得很轻。这种一尘不染的态度很引起我的反感,激我走到对面去。因此,一学会了“拜金主义”这名词,我就坚持我是拜金主义者。

  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小苦虽然经验到一些,和人家真吃苦的比起来实在不算什么——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在家里过活的时候,衣食无忧,学费、医药费、娱乐费,全用不着操心,可是自己手里从来没有钱。因为怕小孩买零嘴吃,我们的压岁钱总是放在枕头底下过了年便缴还给父亲的,我们也从来没有想到反抗。直到十六岁我没有单独到店里买过东西,没有习惯,也就没有欲望。

  看了电影出来,像巡捕房招领的孩子一般,立在街沿上,等候家里的汽车夫把我认回去(我没法子找他,因为老是记不得家里汽车的号码),这是我回忆中唯一的豪华的感觉。

  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里给了我五块钱,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我母亲怪我不把那张钞票留着做个纪念,可是我不像她那么富于情感。对于我,钱就是钱,可以买到各种我所要的东西。

  张爱玲的母亲

  有些东西我觉得是应当为我所有的,因为我较别人更会享受它,因为它给我无比的喜悦。眠思梦想地计划着一件衣裳,临到买的时候还得再三考虑着,那考虑的工程,于痛苦中也有着喜悦。钱太多了,就用不着考虑了;完全没有钱,也用不着考虑了。我这种拘拘束束的苦乐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每一次看到“小市民”的字样我就局促地想到自己,仿佛胸前佩着这样的红绸字条。

  这一年来我是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关于职业女性,苏青说过这样的话:“我自己看看,房间里每一样东西,连一粒钉,也是我自己买的。可是,这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这是至理名言,多回味几遍,方才觉得其中的苍凉。

  又听见一位女士挺着胸脯子说:“我从十七岁起养活我自己,到今年三十一岁,没用过一个男人的钱。”仿佛是很值得自傲的,然而也近于负气吧?

  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充分享受着自给的快乐的,也许因为我于这还是新鲜的事,我不能够忘记小时候怎样向父亲要钱去付钢琴教师的薪水。我立在烟铺跟前,许久,许久,得不到回答。后来我离开了父亲,跟着母亲住了。问母亲要钱,起初是亲切有味的事,因为我一直是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母亲的。她是位美丽敏感的女人,而且我很少机会和她接触,我四岁的时候她就出洋去了,几次回来了又走了。在孩子的眼里她是辽远而神秘的。有两趟她领我出去,穿过马路的时候,偶尔拉住我的手,便觉得一种生疏的刺激性。可是后来,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天伸手问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

  

  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那是严格的试验。

  苦虽苦一点,我喜欢我的职业。“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从前的文人是靠着统治阶级吃饭的,现在情形略有不同,我很高兴我的衣食父母不是“帝王家”而是买杂志的大众。不是拍大众的马屁的话——大众实在是最可爱的顾主,不那么反复无常,“天威莫测”;不搭架子,真心待人,为了你的一点好处会记得你到五年十年之久。而且大众是抽象的。如果必须要一个主人的话,当然情愿要一个抽象的。

  赚的钱虽不够用,我也还囤了点货,去年听见一个朋友预言说:“近年来老是没有销路的乔琪绒,不久一定要入时了,因为今日的上海,女人的时装翻不出什么新花样来,势必向五年前的回忆里去找寻灵感。”于是我省下几百元来买了一件乔琪绒衣料。囤到现在,在市面上看见有乔琪绒出现了,把它送到寄售店里去,却又希望卖不掉,可以自己留下它。

  就是这样充满了矛盾,上街买菜去,大约是带有一种落难公子的浪漫的态度吧?然而最近,一个卖菜的老头称了菜装进我的网袋的时候,把网袋的绊子衔在嘴里衔了一会儿。我拎着那湿濡的绊子,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自己发现与前不同的地方,心里很高兴——好像是一点踏实的进步,也说不出是为什么。

转载自悦网美文日赏(ID:meiwenrishang)

原载《极简的阅读第二辑——过日子》

(0)

相关推荐

  • 《第一炉香》:张爱玲告诉你,最糟糕的婚姻也需要彼此妥协

    壹. 虽然说,<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但这小说刻画的男欢女爱,至今看来依然触目惊心.还没有多少感情经历的张爱玲,全凭着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精准捕捉.然而,往往都是对别人一针见血:对 ...

  • 父母的教养,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简宁的领读 音乐 | Daniel Martin Moore-The Hour Of Sleep 谷主麦家说:"读书就是回家."  今天,是我们陪大家读 ...

  • 爱啃书的初拾的主页

    女孩薇龙为完成学业,便投奔美艳的交际花姑妈,姑妈想让清纯的薇龙为自己勾引男人,便对别人说了一番话,薇龙得知后自愿卖身为妓! 因为上海沦陷,女学生葛薇龙跟随家人来到香港避难:受物价飞涨的影响,家人在香港 ...

  • 张爱玲为什么特别爱钱?

    作者:陌游常乐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一边感叹钱财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可是我们也在一边贬低把钱看得很重要的人,我们甚至不敢光明正大的承认自己就是很爱钱.这个观点对于普通人而言是这样,对于文人来说更 ...

  • 《第一炉香》:单纯最易腐败

    爱读书 Bookworm 这个周末,用我自己都感动的见缝插针,读完了张爱玲的原著中短篇<沉香屑·第一炉香>.当然,起因肯定是由于最近电影<第一炉香>劈天盖地的宣传,但是看多数评 ...

  • 张爱玲《第一炉香》:走向极端的婚姻,将酿成悲剧的人生

    1943 年,受太平洋战争影响,张爱玲从香港回到上海,开始投入文学创作. 她凭中篇小说<沉香屑  ·  第一炉香>在上海文坛一炮走红. 张爱玲自己说,这是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 它讲的是: ...

  • 《第一炉香》:葛薇龙活成了梁太太,这是对婚姻最大的“成全”

    壹. 如无意外,这是我最后一篇<第一炉香>.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要讲的故事也该完了.看着胖嘟嘟的葛薇龙,我只敢在深夜里发出一声叹息. 多年以前开始喜欢张爱玲,也深知张爱玲对笔下女子的&q ...

  • 当他露肉也无法成为卖点

      选角究竟有多重要? 在争议中完成了挑人.拍摄.宣发的电影<第一炉香>便身体力行地诠释了这一命题. <第一炉香>是张爱玲在1943年发表的小说,讲述的是从上海来到殖民地香港读 ...

  • 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

    有文有艺聚 众家 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 --读张爱玲 文/月理朵 1992年7月,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四卷本<张爱玲文集>,首次较为全面地把张爱玲作品介绍给大陆读者,从而在国内掀起了& ...

  • 张爱玲《第一炉香》:小白兔被诱做了交际花?葛薇龙才不是傻白甜

    相比于<倾城之恋>这样妇孺皆知的名作,<第一炉香>虽然也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但在知名度和国民讨论度上还是低了不少的.也就是近来许鞍华翻拍<第一炉香>的消息一出,才给& ...

  • 张爱玲《第一炉香》:太过贪心的女人,往往没有好下场

    古希腊伟大的预言家伊索曾说过:"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事实的确如此,进了赌场的人都没有能赢着回来的,就是因为一个字"贪", ...

  • 《第一炉香》:女学生葛薇龙为什么自甘堕落,沦落成高级交际花?

    很多人都认为,张爱玲的<第一炉香>是个言情故事: 痴情女孩为爱沦为工具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美丽赚钱,养活着吃软饭的渣男. 其实,不是这样的. <第一炉香>不是讲爱来爱去,而是讲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