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角债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外地人去一个村庄旅游住店时,老板告诉他100块钱的押金,100块钱的住店费,
老板拿着这个100块钱去供应猪肉的屠夫,
屠夫拿着这个100块钱去赊酒的酒庄,
酒庄拿着这个钱给了妓女,妓女又拿着这100块钱,回到酒店付了欠的房费。
第2天外地人退房,老板把这100块钱还给他。
请问这当中这100块钱经历了什么?
钱通过生产和流通的过程实现了社会资金的大量增加,流通中流通的次数越多,社会的总资产越多,钱也就越多,当经济繁荣时,大家都觉得手里财富比较多,就敢于消费,钱的流通次数和流通速度都会加快,使得看起来社会上有很多的钱。
但是,等到经济萧条的时候,大家的购买能力或者预期购买能力下降,人们的消费意愿和投资意愿都下降,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财富减少
钱从一个端口流向另外一个端口,最后回到外地人手上。
正如我们一样:
采购方跟供应商赊账,供应商跟工厂和面辅料工厂赊账,面辅料与工厂对工人进行月结或者年结,明显工人在这个底层是提供劳动价值,但并不承担流通价值。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三个重要观点: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而不是消费;
第二,改善恶化的经济状况,需要储蓄,而不是消费;
第三,经济不景气时,需要通货紧缩,而不是通货膨胀
凯恩斯认为,越节约,越衰败,调节经济需要靠一双看得见的手,
亚当,斯密认为调节经济有一双看不见的手
哈耶克认为居民不消费,把钱都用于储蓄,但储蓄的钱,也会被银行用贷款的方式,转移到企业手里,用于增加投资。投资也是GDP的一个部分,还顺便解决了就业
到底谁是对的呢?这就是宏观经济学神奇的地方,这个问题,到今天为止,经济学家们,还在争吵中。
但是年底了,请各大采购商把货款结清,不要再拖啦,今天开始也不再接新单,多谢大家对小袁以及团队的支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