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散文】潘大林:赏荷第一城
电视散文
贵港市作家协会
贵港广播电视台
贵港市大布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合出品
荷花在盛夏时节开放,这个时候,早已万花纷谢、百卉稀微。
烈日当空,连勇敢的飞鸟,都已躲到了树林中歇息。
荷花却在这个时候,适时地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美丽。
她们是无畏的战士,迎着烈日,迎着风雨,挺立起自己的胸膛。尖尖的小荷是荷戟的先锋,又像是探测的天线,最先将大部队即将出现的消息,传递给了整个世界。然后是绿叶,那些铺天盖地的绿,晶莹碧翠,应该是大地流出的最本质的颜色,一下子从地层深处冒出来,像有一支支粗大的画笔,一笔一笔、飞快地写满了荷塘,让人想见那繁盛的春天、想见顽强的奋斗,想见那些最为普通的劳动者。
最后出现的,是那些出身卑微的荷花,她们恰如出自下等人中的明星,打扮得婷婷玉立,千姿百态,或粉红、或淡蓝、或洁白,尽管娇媚却不妖艳,尽管美丽却不自恃,有的略带娇羞,有的落落大方,有的登高远眺,有的低首徘徊,有的成群结队,有的孤芳自赏——不,孤芳共赏,无论她们取何种姿态,都知道自己离不开低贱的泥水所养育,应该被最普通的百姓所欣赏。
在欣赏荷花的人群中不难看到,有结伴而来的白发老者,有蹒跚而行的学前孩童,有摆拍婚纱照的红男绿女,有欢声笑语的锦衣姑娘,有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更有劳作不止、挥汗如雨的荷田守护人——只有他们,才能让荷田的美丽更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些美景,存在于七月荷城,西江岸边的古郡贵港。
有荷城美誉的贵港,千百年来与荷花一直有着不解之缘。
贵港所在的浔郁平原,地处西江中游和北回归线上,到处湖塘密布、河汊纵横,是水源丰足的鱼米之乡。自古以来,湖塘里就长满了莲荷,每到盛夏时季,就会出现一片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迷人风景。
莲荷与贵港人的密切关系,在两千年前的汉墓中得到了最切实的证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贵港先后挖掘了罗泊湾一号、二号两座汉墓,墓中除了出土大量青铜器、漆器、陶器等珍贵的一二级文物,除了从文物的铭文中证实秦、汉的桂林、郁林古郡,郡治布山就在贵港,还从陪葬的食盒里出土了古莲子,那种可以穿越时空、隔代而生的美丽的精灵。
此外,从原港北区历代官署遗址出土的瓦当中,从那些精美的荷花图案雕塑里,我们还可以看到贵港古人千百年来对荷花近于痴迷的喜爱。这种喜爱,或许直接影响了宋代的大儒周敦颐,他曾到龚州——现在贵港辖下的平南——担任程颐和程颢的家庭教师,后来写下的千古名篇《爱莲说》,对莲花给与了热情的赞美,应该受到过西江边上美丽莲荷的影响。
翻开民国版的《贵县志》,里面所附当年贵县城厢图,从中不难看出,城区被大面积的荷塘包围着,人们进城要经过荷塘,下乡要经过荷塘,串门要经过荷塘,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莲塘夜雨那些美丽的传说,就很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莲塘成了与老百姓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精灵,成了美丽与神奇的化身,成了人们挥之不去的甜美之梦。
现在的贵港,一年一度有了自己的荷花节,启动仪式在新世纪广场上举行,广场周边陈列着数百种盆栽荷花,摇曳万方、婀娜多姿,将荷城人爱荷种荷赏荷的热情,推到了如火如荼的夏季。
人们顺着美丽的指引,来到了覃塘镇龙凤村的平田屯,来到尧山村的群山屯,来到湛江镇平江村的罗塘屯,来到所有荷花盛开的地方,尽情地欣赏着这份来自乡野间最为原始、也最为本真的大美。在平田屯,人们甚至可以看到一个虽然不大,却知识丰富、资料齐全的荷文化陈列馆,这应该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为基层、最接地气的一个荷文化展示场馆。
在美丽的荷乡里,人们悠闲地坐在荷塘的包围中,畅饮着清凉败毒的荷叶茶,品尝着用莲藕做成的全藕宴,欣赏着周围荷花盛开的风景,让心情得到了难能可贵的放松和休息。
荷花年年有,但普通人赏花的心境,只有此情此景、此刻此时,才是最为惬意的。中央电视台新闻微博去年发布《最新版!75个一定要去的旅游地大全!》一文显示了全国欣赏梅花、荷花等10种名花的好去处,贵港位于全国赏荷好去处之首。贵港目前的荷花品种达750多种,为我国种植荷花品种最多的地方,将贵港称誉为“赏荷第一城”,那是很贴切、很中肯的评价。
荷城贵港。(摄影/股歌)
荷美覃塘。(摄影/股歌)
贵港红莲。(摄影/贵港论坛网友laopan)
作者简介
潘大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贵港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文学创作一级,个人专著有《南方的葬礼》《岁月无声》《最后一片枫叶》《天国一柱李秀成》《广西当代作家丛书·潘大林卷》《风雨荷城》《大林作品》(三卷)等十余种,曾获广西区人民政府文艺创作铜鼓奖、中国作家协会庄重文文学奖等。
贵港手机台
精彩等你来
言而有齿
相伴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