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说文解字》之《说“马”》
这种毫无原则的违心之举,使“拍马”从日常礼仪演变为趋炎附势的虚伪奉承。说是“拍马”,其实是“拍人”,为了达到巴结、讨好对方的目的,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与尊严。
说字
“马”是象形字。许慎《说文解字》云:“马,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甲骨文的“马”字,就像一匹马的形状,有马头、马尾和马脚。“马”的本义指马这种大型家畜。马是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和武器装备,体格矫健,疾步如飞,孔武有力,所以许慎说“马,怒也,武也”。
说词
拍马。“拍马”又称“拍马屁”,原本是一种表示友好和礼貌的行为。据聂焱《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在古代西北游牧民族地区,人们骑马相遇时,看到对方的马比自己的彪悍,就会下马拍着马屁股连声称赞“好马”,以表达欣赏、艳羡之情。事实上,这也是见面打招呼的礼节。后来有的人看见权贵驾到,不管马的好坏,总是蜂拥而上,抢着拍马屁股恭维说:“大人骑的马就是好来就是好!”这种毫无原则的违心之举,使“拍马”从日常礼仪演变为趋炎附势的虚伪奉承。现代意义上的“拍马屁”一词,由此而来。说是“拍马”,其实是“拍人”,为了达到巴结、讨好对方的目的,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清人石成金《笑得好》中有个故事说,一名阔佬在客厅放了个屁,旁边的客人一个说:“屁虽响,不闻有一毫臭气。”一个说:“不独不臭,还有一种异样香味。”阔佬听了客人的恭维,满脸发黑:“我听说放屁不臭则五脏内损,死期将近,我是不是快死了?”第一个客人闻言,赶紧捞了一把空气,嗅了嗅说:“现在有点臭了!”第二个客人当然也不甘落后,把鼻子皱起来,使劲呼吸说:“我这里更臭!”又,明人冯梦龙《古今谭概》说:“赵元楷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谄事元帅侯君集。君集马病颡疮,元楷指沾其脓嗅之。”赵元楷是由隋入唐的政治人物,上司骑的马,前额长了疮,他就用手指沾疮上的脓液来闻,以此邀宠。这两个故事,一个说的是对金钱献媚,一个说的是对权力乞怜,拍马丑态,大抵如此。
说诗
马既用于运输,也用于打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古至今,都是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军旅诗人吟咏的重要对象。“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汉家旌旗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戴叔伦《塞上曲》)、“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郁达夫《钓台题壁》),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清人欧阳双南《义马行》诗云:“有马有马,公忠马忠。公心唯国,马心唯公。公歼群丑,马助公斗。群丑伤公,马驮公走。马悲马悲,公死安归?公死无归,马守公尸。贼牵马怒,贼饲马吐。贼骑马拒,贼弃马舞。公死留銙,马死留髁。死所死所,一公一马。”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入侵广州,都督陈连升战死,他所骑的战马不受英军驯服,悲鸣而死。陈连升有中华民族铿锵的气节,他的坐骑,则有“怒也,武也”的不屈性情,可谓人马合一,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