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与传心》连载|先秦儒家尊师重道典故(五)

(二)孔子与子路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前542~前480年)在遇到孔子之前是一个性格豪爽、粗鲁、好勇斗狠的武夫,喜欢腰挂利剑,头插羽毛,身披野猪皮,见孔子时也傲慢无礼。“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以礼相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最后使子路心悦诚服地穿上儒服,拜在门下。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论语》中多处记载孔子针对子路“好勇力”而因材施教的典故。
有一天,孔子说:“主张得不到采纳实施,那就坐着木筏到海外去吧!跟随的人也许只有仲由咯。”子路听夫子提到自己,高兴得不得了。孔子知道子路受到夸奖就容易自满,于是接着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冶长》)可子路并不认为好勇是毛病,一天逮着机会就质问夫子:“子行三军,则谁与?”他想夫子肯定会说带自己去,这就证明他的勇敢是有价值的。孔子是怎么回答和引导的呢?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后来师徒俩又一次谈及“勇”的话题。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子路入师门后与孔子形影不离,关系十分亲近。他性格爽朗,“志伉直”,事亲至孝,意见与夫子相左时一点也不谄媚,常常直言进谏。对于这样一个随时可能出言不逊顶撞自己的弟子,孔子却表现出了“不愠”的君子风度,充分展示着大成至圣先师的大胸怀与大智慧。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
一次,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图谋造反,招兵纳士,孔子准备去。“子路不说[1],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
又一次,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
孔子一心想要推行历代圣贤的教导,建设太平盛世,只要有机会就奋力尝试。弟子子路则从另外的角度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言辞尖锐,同门中除了子路恐怕再没有第二个人了。
孔子在卫国时拜见了卫灵公夫人南子。南子名声极差,子路认为夫子此事不合礼。孔子回来以后,子路的脸色就很难看。孔子百口莫辩只好指天发誓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
孔子一行在陈国受困断了粮,跟随的人都病了。子路看到这一幕就很生气。他不理解为什么君子也会有这样糟糕的境遇,于是就问:“君子亦有穷乎?”这种情况下说这样的话是很不合适的,但孔子却耐心劝解他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子路就是这样,既维护自己的老师,又勇敢果断,直言不讳。孔子对子路评价颇高,说:“子路无宿诺。”(《论语·颜渊》)
子路在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导下,关心政治,颇具才干。孔子也非常肯定子路的从政才能。季康子问孔子曰:“厓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仁则吾不知也。”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回到鲁国后,子路入仕季氏,推行孔子之道。后因得罪鲁国执政季康子,便到卫国任孔悝的宰臣。不久,卫国发生宫廷政变。他不顾朋友劝阻奔赴孔悝家救助,搏斗中身负重伤,帽缨也被击断。临死前他说“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从容结缨正冠而死,时年六十三岁。
子路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践行了恩师关于君子的教导。这与他当初“陵暴”孔子时粗犷鲁莽的武夫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真可谓脱胎换骨。可见孔子的教化浸润到了子路生命里。
子路之死,给孔子极为沉痛的打击。“子路死,孔子曰:'噫,天祝予!’”(《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这与当时哭颜渊“天丧予”意思一样。可见子路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
孔子周游列国,子路几乎全程陪伴。老师一生颠沛流离,学生一世随侍左右。因为夫子的谆谆教导,子路成为了一个有君子气象的勇者;因为子路的勇武护卫,孔子再也没有听到轻慢侮辱之言。“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师生之真情,生命之依怙,在方方面面展露无遗。孔子与子路也堪称师道与传心之千古典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