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丰之路(下)——周明照传
安陆水易居,汇聚好文章。人人可发表,只要是原创。何不试一试?佳作共欣赏。点击标题下蓝字“安陆水易居”关注。投稿微信(水易居):syj620325;QQ335831346(水易居)。
禾丰之路(下)
——周明照传
刘鸿凌
在人生的转折点,有远见,能够审时度势,以坚定的意志把远大的目标化成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就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先机。
——题记
周明照
(七)进军西部
精明的企业家只有嗅觉敏锐才能精准解读国家政策,从中发现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商机。那种感觉迟钝、闭门自锁的公司老板常常会无所作为。
1997年,对于中国的民营经济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1月10日至1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再接再厉,乘胜前进,确保1997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朱镕基讲话精神主要体现在:一是要保证粮食收购资金的供应,支持国家粮食储备局用定购价收购专储粮,支持地方粮食部门用保护价敞开收购议价粮,把市场粮价稳定在合理水平。二是要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按有关规定,做好企业兼并破产工作,支持再就业工程。三是要充分运用各种金融手段,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恰逢其时,让对宏观大势和微观个体有着最敏锐的感知、擅长做产业“加减法”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们看到了机遇,认为他们的企业将会有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作为。
1997年,也是周明照的公司命运转折的一年。
白兆山下,绿树掩映着红墙碧瓦飞檐斗阁。周明照和他的核心团队在做出“进军西部市场,开拓禾丰新生命线”这个重大决定后,走在一片辽阔的湖水旁,岸边杨柳正吐出新绿,柳丝低垂,轻拂着水面,荡出一圈圈的涟漪。
周明照慵懒地仰着脸,眯着眼睛,透过亮灿灿的阳光,看着前方悠悠的远山,层层的丛林,还有远处淡蓝色的天空、白云,他的心也似乎飞到了远方。那双温润的眸子里,星光点点,宛如暗夜的星子,又像浸在水银中的黑钻,闪烁的光让人不自觉地怦然心跳。那浅浅的笑容,是从心湖的最底层泛出来,一层层一波波荡漾开来……
进军西部市场,当然要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粮食问题渗透在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量价关系、品种结构、当下长远之间,需要宏观政策给予关照;西部处于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等因素,将会使得企业在西部生存环境十分艰难;西部人均收入水平低,意味着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低,消费者购买力水平低,价格承受力低,从而影响消费需求的种类、数量与档次……
虽然说西部的经营环境看似不太理想,但同样充满着巨大的商机。周明照认为,只要根据人性的需求去选择项目并“深耕细作”,自己的企业一样能够从夹缝中获取赚钱的机会。
要想在西部粮油市场立足,销售是龙头,销售最难的是建立渠道和获得客户,打通产品上行渠道。好在周明照的公司里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销售团队,他们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企业开拓新市场的营销模式。
在打通湖北——西安——甘肃——青海——西藏粮油市场时,周明照是亲历者,开拓者。当时的艰辛,他每次回想,依然历历在目。
春末夏初的时候,当时车队从宁夏进入甘肃某地后,恰逢地震。路面的破坏程度日益严重,地震引起了大量的滑坡和泥石流,公路两边的山峰上,更是不时有滚石飞落。余震不断,加上大雨如注,泥石流和滑坡问题更加严重。
周明照的车队需要不时停下来,等待工程队将路面上堵塞的巨石或者滑坡塌方清理疏通。一路走走停停,五个多小时,车队只前进了不到六十公里。出发以来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之中的周明照,几乎筋疲力尽。每当车队停下,他就赶紧俯在方向盘上打个盹,保持体能。
望着前面车尾不断明灭的红灯,周明照集中全部精力,小心翼翼地把着方向盘。夜路寂静,除了发动机的声音,就是雨水打在车顶上的嗒嗒声,前面目力所及的两盏红色车尾灯,渐渐有些模糊。
车外仍旧下着雨,沉沉的雾霭遮蔽了道路,充溢在山野。他看不到前面,再侧头看向汽车两侧,连绵的山峦竟然望不到边。
车队里几个人的腿因为长时间坐着,已经麻木,没有了知觉。手臂和躯干也因为长时间趴在方向盘上,异常的酸痛僵硬。周围除了浓浓的暗夜,就是簌簌的雨声……
这样的经历,成为了周明照和他的创业团队在西部打拼时的常规剧情,毕竟任何成功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好在,周明照与他的开拓团队,打开了西部销售市场。
不过,整个西部粮油产销市场狼多肉少,竞争比较激烈,粮油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口碑在短期内却并非那么好提升,周明照的公司在开拓西部市场过程中遇到巨大困难与挑战,产品销售情况一开始也并不尽如人意。
周明照的开拓团队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从产品推销观念向市场营销观念转变,从单纯的销售观念向系统的销售观念转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调整产品的结构,最终提升了公司产品在西部粮油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让禾丰这个民营企业在西部不断增强了存在感与获得感。
《周易·既济》有云:“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意思是告诫人们:安定时不忘记动乱,平安时不忘记危险。处在平安稳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危险。不忘记,才能有所准备;有所准备,才能够防止困难和危险的出现。在安逸中看到危机,在危机中寻找机会,是每一位创业者必备的要素。但每一次危机背后都能够锻炼团队,只有经历风雨才能够打造出一只铁杆部队,才能够在市场上披荆斩棘!
周明照是一个很明智的人,他很认同“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企业家居安思危,才能顺时忧逆。
高原上秋风渐凉,树叶染成了绚烂的金黄和艳红。天空是苍茫高远的浅灰色,远方的原野上有鸟儿在云雾里穿梭。天地苍茫,豪迈辽阔,说不出的霸气。周明照不觉就贪图了这辽阔大地的壮丽,更爱目之所见后心胸也为之开阔的惬意。
古城拉萨,屋宇连绵,亭榭桥廊。一轮皎月,挂上了夜空,银光飒飒,氤氲开来。在朦胧的光线中,周明照浑身上下都仿佛浸染上了一层柔柔皎皎的光华。他忆起了留守湖北大本营的妻,忆起了她那明亮的目光中闪烁着的笑意,还有那来自她对他的温暖牵挂。
秋天是一个迁徙的季节,周明照觉得自己也该带着开拓团里的那些人,像候鸟一样飞回故乡——湖北安陆,与阔别已久的家人们好好团聚,悠然地过一个温馨的冬天。
禾丰生产区
(八)做大做强
虽然说每个人的花期都不一样,但愿意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人,种自己的花,爱自己的宇宙,其花期一定是漫长而繁茂的。
一个成功的创业家须具备三个要素——眼光、胸怀和实力;最像老板的三个心态——归属感、责任感和危机感;狼性三种精神——生存第一、绝对竞争和危机意识。这三点周明照都具备,故而他的人生花期注定是绵长与炫目的。
在20世纪90年代末新世纪初,周明照已经积累了千万元的资产,他随即又扩大经营规模。禾丰公司凭借合法经营、过硬的产品质量与对桑梓的回馈,成为各级政府扶持的对象。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企业的利润便像滚雪球一样,从一个家族企业一跃而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湖北省粮油食品工业十强龙头企业。
也正因秉承质量至上的理念,产品受到了用户青睐。周明照的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影响力也开始跳出湖北,向外辐射。
此时,三农问题依然严峻。由于粮价不高,种粮效益不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整体的粮食生产已有所放松。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基层政府对粮食生产有所放松,对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和指导没有以前的力度大了;其次是继续出现土地撂荒、甚至一些稻田也撂荒;第三是农民产生了应付(即对土地不精耕细种)的倾向。
之后,忽视粮食生产所带来的后果终于显现。2003年,全国出现粮食紧张,中央高度重视。从2004年开始,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以指导农村工作的文件发出,强调稳定粮食生产。同时,中央还不断出台了对农民进行种粮直补等一批重视和稳定粮食生产的激励政策。粮食生产与销售,始终是农村改革绕不开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凸显,无疑折射出农业自身发展的失衡问题,需要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时势造英雄,英雄顺应时势成就伟业,周明照仿佛天生就是来解决某些问题的。“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周明照在为父老乡亲忧心之时,他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商机。所以说,“赚钱跟思维有关,富有跟心智有关”这句话是极富哲见的。
办创业做生意,在市场竞争中,每个人的商机大都是差不多,但是人们利用商机的方式不同。有些人选择视而不见,让商机流失;有些人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导致商机迅速消失;有些人目光敏锐,行动果断,牢牢抓住商机,为自己赚取了可观的财富。面对商机,如果不能马上抓住,就可能失败。
在周明照看来,创业之于他而言,前路浩浩荡荡,万物皆可期待。墨守成规,四平八稳,优柔寡断,畏首畏尾,不是他周明照该有的气质。
当时,大米加工行业利润不高,如果全用当季新稻谷加工大米,除非做成高端大米,不然基本都会亏损。为了维持生存,调和米在一些米厂大行其道。所谓调和米,就是一部分新米,掺混一部分陈米或者低价的进口大米——经过技术处理后,普通消费者无法分辨,按常规大米市价出售,米厂还能维持微利的状态。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企业家既面临市场的挑战,也面临空前的机遇。周明照和他的创业团队,抓住历史时机,进行集团规模扩张、企业转型升级、品牌价值重塑、精神文化重塑。
企业家最大的悲哀——不是输给竞争对手,而是团队管理出了问题,输给了自己。一个优秀的企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并且能够让每个人,尤其是优秀的人更好的发挥其强项,并将每个人的劳动成果转化为财富。周明照无疑是这方面的高手。他谨慎冷静,目标清晰,意志坚定,手腕成熟,心态稳健,不被情绪所左右,能以最快的速度和超强的笼络人心的手段,结成有利于自己的利益联盟。
他的创业团队中的管理精英们,如夏金保、周明耀、周建华、常玉珍、周思保等,唯周明照马首是瞻,公司整个管理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坚定的执行力、高度的责任心和深度价值的认同感。
周明照是禾丰的布局人,管理团队是禾丰的根本,周明照和他的团队的格局决定了禾丰集团基业始终长青的态势。
2008年3月,湖北德安府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它是湖北禾丰粮油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之一。占地面积123亩,员工218人,现有资产1.2亿元,可年生产麦芽糖浆和果萄糖浆各10万吨、大米蛋白粉2万吨。是湖北省内唯一一家拥有三条生产线的糖浆专用生产企业,每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糖浆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医药等领域;蛋白粉是一种高蛋白含量的饲料添加剂产品,特别适用于乳猪、幼禽的增长,并能增强畜、禽的抗病害能力。公司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秉承“拼搏、创新、求实、文明、奉献”的企业精神,坚持“开发一流产品、打造一流品牌”的企业目标,奉行“节能、环保、绿色”的企业理念,始终把变革与创新作为企业的发展动力,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致力于生产绿色、环保、健康的产品。
周明照与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一样,一生做的最聪明的事情,就是把希望和成就分散在人生的个个节点,一点一点去达成,而不是急躁冒进,孤注一掷,把全部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
2009年4月3日,禾丰旗下成立了安陆金丰置业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凭资质证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粮食及农副产品购销;房屋、厂房出租(涉及许可经营的项目,应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后方可经营)等。
2010年2月2日,禾丰旗下成立安陆市裕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园艺作物种植;休闲垂钓服务;农业项目的投资等。
只有家族服务于企业,企业与家族才能同时生存发展;假如企业的运营是以服务于家族为原则,则企业与家族必两败俱伤。为有效解决集团化运营带来的“企业多,难管理,法人多,难治理”的问题,周明照果断推行股份制改革,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了从家族企业到现代化企业的转变。
2010年6月1日,湖北禾丰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组建成立。禾丰集团秉承“立足农业,依靠科技,面向市场,发展壮大”的宗旨,通过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打造大米加工全产业链的优质产品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带动农民增收。
禾丰集团的企业宗旨是:立足农业,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展壮大。
禾丰集团的企业目标是:创建中国一流的有机米产业集团。
禾丰集团的企业精神是:拼搏、创新、求实、文明、奉献。
拼搏——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努力奋斗,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顽强拼搏。
创新——改变本企业面貌,锐意改革,标新立异,不落俗套。
求实——实事求是,对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不搞花架子。
文明——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每个员工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一种崭新的精神面貌。
奉献——员工要为企业奉献忠诚,奉献时间,奉献智慧,奉献体力。
在中国经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机遇中,周明照都能紧紧抓住时代脉搏,带领禾丰人不仅仅花很多时间研究自己的产品,而且还在怎么卖的问题上做了很多实践工作,实现了禾丰作为民营企业的不断跨越式发展。
周明照最打动人的地方,是他带领自己的创业团队一步步的走来,在每一个重要的岔路口,都做出了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抉择。
读周明照这样的企业家,不要只读他的表面行为,而要学会读他的底层逻辑。周明照之所以能够成功,是他不仅能够满意客户、成就员工、回报股东,而且更能够实现自我,以管理智慧、商业思想、人生哲学塑造人格品牌和企业文化,形成超越行业、引领行业未来的时代影响力。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周明照是踏过山水万程的追风者,是时代潮流中的渡船人,是把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的成功企业家。
糖业公司
(九)拓荒非洲
俗话说“富贵险中求”,在一些人眼中,非洲这片大陆就像一个跌碎了的巨大存钱罐,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故而,这片土地也成为了冒险家们的天堂。
30多年前,一些中国人怀揣脱贫暴富的梦想远赴非洲淘金,像东非角马一样在中国与非洲之间奔忙迁徙着。即使这些人早已经青春不再,但中国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们衣锦还乡的传奇故事。
广袤无垠的非洲大陆,辽阔无比的草原、富饶肥沃的土地,丰富多样的动物和植物……是这个星球上最绚丽多彩的地方,也是世界上发展水平低、发展潜力大的大洲。
非洲的农业十分落后,传统粮食种植业不发达。许多国家还盛行迁移农业,多数地区的耕作方式和技术都非常落后,现代化水平极低,仰天靠地,丰歉皆由天定,使农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
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首次在北京召开峰会。在中非农业合作框架下,提出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非农业投资,进一步参与非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机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非洲人民的生活品质。
中国对非农业援助的历史悠久,从派遣援非农业专家,到建立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方式不一而足。而随着援助方式的改变,许多中国农业企业开始到非洲开始带有商业性质的经营活动。
在此背景下,一群中国人飞越了印度洋,出现在了非洲广袤的原野上,从事农业投资。
周明照与他的禾丰创业团队看到了非洲农业发展蕴藏着无穷潜力和巨大财富。通过实地调研,周明照得知:非洲农业虽然发展迟缓,发展水平也很低,但如果在局部地区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机制,那么,非洲农业的低生产成本和廉价劳动力,就成了可以利用的资源。禾丰集团应该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机遇,抢占发展先机,拓荒非洲,闯开合作发财、合作共赢的路子。
他们把拓荒的目光聚焦到了莫桑比克这个国家。希望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与莫方开展务实合作,共享绿色农业发展成果,实现互利共赢。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东南部,东部濒临印度洋,与坦桑尼亚、马拉维、赞比亚、津巴布韦、斯威士兰和南非接壤。以林波波河下游为代表的莫桑比克的多数平原,资源禀赋出众,被赞誉为“拥有海南的气候、汉江的水资源、东北的黑土”。
尽管这方水土肥沃,拥有优越的产粮潜力,但却不丰饶。由于囿于资金、技术等限制,莫桑比克的农业发展仍受滞碍,粮食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有在非洲拓荒的想法是容易的,但要把它变成现实,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周明照和他的禾丰创业团队在非洲的耕耘时段根本就算不上什么高光岁月,却更像是一段艰苦修行。
根据莫桑比克法律,土地所有权为国有。但通过两种方式可获得土地的使用权:一是对土地的长期占有或实际占有,也就是依据风俗习惯长期占有土地,或是对土地的使用达到10年以上;二是通过土地转让许可制度获得对土地的租赁使用权,租期可达50年,到期后仍可续租。
为了更好地拓展非洲业务,2013年,禾丰集团旗下成立了联禾非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很快在莫桑比克的贝拉市打开了局面,以象征性租金换来了1000多公顷土地的50年租期合同,还另外获得了一片永久性使用的土地。
贝拉市坐落于索法拉海湾,位于印度洋海岸中间,不仅是莫桑比克同时也是津巴布韦、赞比亚和马拉维通往外界的主要门户,是非洲东海线重要的贸易港口。
当经历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周明照和他的拓荒团队来到莫桑比克中部地区贝拉时,他们发现这里就像是四十年前的中国内陆:由于缺乏诸多现代化农业技术和手段,贝拉地区的土地没能被合理利用起来,导致农业生产力低下,当地农民普遍贫穷。
2014年10月,南半球的春季,莫桑比克的播种季。数十名身着橘色制服的莫桑比克农民在贝拉一片水田中撒下水稻的种子,黑色泥浆水中映着一排生机勃勃的倒影。远处的田垄上,一名莫桑工人正在中国同行的指导下驾驶着一台拖拉机在肥沃的黑土之上徐徐前行。
这片方圆1000多公顷的土地,就是禾丰集团在贝拉地区的农业项目。禾丰拓荒团一边开垦荒地、深耕细作,精挑细选培育种苗;一边克服语言障碍,发动当地村民来农场打工。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开拓,在设备和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原来的荒野变成了肥沃的良田,谷物长势生机盎然。
公司还将开垦出的部分土地交付当地农民经营,农户可赊账从公司购买优质的中国稻米种子,公司也会提供农机、技术方面的指导与服务,最后公司依照合同,扣除成本收购农户种植的大米,农户亦可平价购得公司生产的大米。
但此项目自落地以来就一直命途多舛。
2013年起,贝拉地区连续两年洪灾泛滥,农场几乎颗粒无收。之后,原本运营的部分项目又因国内项目出现资金危机,该项目濒临破产。
遭遇危机后,中非基金伸出援手,项目重新步上正轨。
当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起来了,禾丰开拓团引进了合作种植的模式。在两季之后,很多当地农民都从中受益,他们建起了新房,一些人家甚至买了汽车,生活条件和生活品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2019年,“伊代”在贝拉登陆,龙卷风以周明照的农场为中心,暴雨倾盆,河水暴涨,农场被洪水吞噬,机械设备被冲走……周明照的农场再次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尽管经历坎坷,但没人能否认禾丰这个项目巨大的影响力。
周明照的联禾非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实现企业自身盈利的同时,提升了当地社会就业率,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当地人对这个为他们提供了就业门路、带去了中国生产的肥料、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优质种子、并教会他们科学的种植方式、改变了他们生活处境、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的中国公司充满了感情,他们纷纷猜测这个中国公司会不会撤资。
在创业的路途上没有谁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一个企业家可能需要无数次的碰壁才能突出重围走出第一步,然而一旦迈出了第一步,针对这些挑战的解决方案也会开始变得清晰。
在非洲创业会遇到许多的挑战,惶恐和不安几乎是众多走出国门的企业家们共同的体验,唯有战胜它们的人才能继续轻松地走下去。
在自然界给予的困境面前,周明照和他的拓荒团队没有黯然神伤。他们坚信:在梦想“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也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境。在贝拉,在莫桑比克,在非洲,还有新的机遇在等着他们,禾丰人在非洲大陆奋斗的故事尚未写下终章。
禾丰人把禾丰品牌的提升当作终生的事业,更希望禾丰能够深入非洲、扎根非洲,成为非洲人热爱甚至骄傲的品牌项目。
拓荒非洲
(十)此心无悔
国外创业总是伴随着困难与危险。虽然在非洲有丰富的商机,但在异国他乡打拼的代价也是不言而喻的。
一些非洲国家自然条件恶劣、政治动荡、投资风险很大。再加上当地社会环境相当恶劣,治安很不好,中国创业者既要面对制度风险,还随时可能会遇到抢劫甚至生命危险。
所有的资金都是趋利性的,农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风险更大。而西方一些非政府组织、媒体和研究机构关于中国企业家在莫桑比克农业投资的叙事常常绕不开三个主题:“圈地”、“愤怒的农民”、“紧张的土地关系”。
关于“圈地”的叙事,不外乎指责“中国企业免费获得了莫桑比克大片的土地,建立“农业殖民地”,将中国农民带来这里种地,并将生产的粮食运往中国”。其实,大米在莫桑比克被视为战略性作物,且将大米运回中国的成本十分高昂。禾丰集团占地面积对贝拉地区来说是很小的,而且截至目前为止,禾丰旗下的农场生产的大米完全都是在莫桑比克当地销售。
在没有与禾丰成为利益共同体前,贝拉的绝大多数人,还是喜欢西方的那一套说法,这就是他们的文化。
在非洲打拼的中国人对于当地非洲人的印象大部分是比较负面的:不爱储蓄,有多少钱花多少钱,今天的钱一定今天花掉,懒惰、贪小便宜、盗窃等,有人为了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甚至加入武装抢劫集团。
即使抢劫事件就发生在主街道,由于司空见惯,老百姓把抢劫看成家常便饭。即使当时车水马龙,也不会有一辆车停下来声援,附近的行人也会纷纷躲避,街对面的行人甚至会驻足观看,没有人愿意挺身援助。
就算报案,当地警察也很少作为,很多抢劫案件最终成为悬案。
随着禾丰业务不断增长,团队规模越来越大,贝拉当地一些不法武装分子盯上了禾丰非洲拓荒团队与他们所经营的农场。
钱财毕竟是身外之物,自己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禾丰非洲拓荒团队从当地保安公司聘请持枪保安站岗、巡逻,以确保员工与农场的安全。
2015年5月,有一支武装劫匪打伤当地保安,闯进了周明照的农场。劫匪们先是打开财务室保险柜,抢劫现金,然后洗劫董事长和经理们的房间,将屋内钱财席卷一空,连衣服、皮鞋、护照也抢走了。
这次抢劫事件后,农场进一步加强了安保措施。周明照和他的非洲拓荒团队每人都配备了一把枪,以防不测。
同年,针对禾丰的抢劫事件再一次发生。五名恐怖分子手持AK47步枪趁着夜色冲入周明照农场,并将几十名员工扣为人质。
周明照蹲在地上,但他还是僵硬地挺直着脊背。被劫持的人们感受到了从那些武装劫持者的身上,一股沉沉的威压气势丝丝缕缕地蔓延过来,笼罩住他们,压迫着他们,让他们的呼吸有些困难。虽然他们下意识地拼命地否定,还是从心底浮上两个名词——强盗?劫匪?这两个词就像两颗炸弹,在他们的心底轰然炸开,在死亡威胁面前,让他们平日的自信和镇定,霎时间灰飞烟灭。
随着劫匪们的腿迈出来的步伐,一步步向着周明照和他的员工们席卷过来,让他们几乎蹲立不住,更让他们忘记了呼吸乃至心跳。他们的心跳缓慢,胸腔憋闷,甚至身体的温度也一丝丝被这压迫抽离,手脚渐渐冰凉。
如若说虎目圆睁是描述男儿的勇猛和热血,那么,此刻这些武装劫匪们冰冷阴鸷的眼睛,就像野狼般,发着幽幽的冷光。这些目光冷冷的定在被劫持者的脸上,也射进周明照的眼底,周明照努力地使自己镇静下来。
屋外夜色黑浓,山风吹过树枝,发出阵阵萧瑟的声音。
劫匪们就像注视着无力挣扎的猎物般,残忍的冷酷中带着嗜血的嘲讽。
一名姓杨的员工因为紧张,感觉自己的胃仿佛绞在了一起,一阵阵地灼痛,他稍稍伸直了一下身子,抬头看了一眼劫匪们。那冰冷嗜血的目光,让他的心一缩,满心的恐惧,让他的身体颤抖不已,衣衫黏黏地贴在身上,已经被冷汗完全的浸湿……天地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下来,空气也似乎突然稀薄得令人窒息。
接着,听得一声枪响,这名员工不幸遇难。
夜色暗沉,一灯如豆。劫匪们来得急,去得也快。而被劫匪打劫过后的农场,一片狼藉。惨烈的场景令周明照他们明白:非洲终归不是家乡的土地,它保护不了他们的周全。
非洲确实不是净土,每当黑夜降临,一些黑人就去街上抢东西,去农场抢劫,去工厂抢劫……在非洲的中国创业者大部分对这片大陆怀着复杂的感情,他们无法在这里生根,仅仅把这里当作淘金之地。
在周明照看来,“危”和“机”是同一件事的不同侧面,重要的是,谁先在困局中看到了未来,谁肯率先改变自己适应未来,谁有能力、有准备引领未来。任何一个跨国公司的生命中自然都潜伏着尊严和价值的,如果这个公司怀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寻找符合公司能力的需求或者获得满足需求的能力,并克服重重危机与困难,就一定会在险象环生的前方找到开阔的世界。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害而患可解……”孙子的这话使周明照的心释然了——非洲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非洲是禾丰人冥冥中挥之不去的缘分,是禾丰人创新励志故事的新起点。
周明照深谙人之所以努力的内蕴——那是因为自己的姓,因为自己的血,因为自己所属的民族。新的大航海时代正在开启,新的星辰大海就在禾丰人的眼前。有人会死在创业的征途之中,但更多的人将注定活着看到星辰大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中的这句话让周明照与他的禾丰集团愿意付出代价,继续在非洲拼搏,也希望有一天,他们的下一代人在非洲创业时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禾丰果糖生产车间
(十一)管理秘诀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快速转型、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变的时代。企业家不仅要紧随时代的前进步伐,而且还要走在时代的前列,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握时代脉搏,总结提炼出适合社会建设的精神风貌,结合自己团队的特点,并准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创业团队成功的核心在于人,人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人的核心在于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能否成长强大,能否度过各种危机和困难,跟管理者的能力、判断力、行动力息息相关。
周明照经常告诫公司的管理者们:“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不应招聘一群仰望自己的人,陪自己一同玩耍。而应找到一群比自己强的人,陪同他们一起前进,要让人人都能成为管理者。禾丰经营管理的理念应是追根究底,止于至善。”
禾丰管理者的人性与魄力体现在于,能发掘员工群体中的积极因素,采取纠正、培育、提升、弘扬等步骤,让员工发展,产生自信,向前进步,使之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趋于一致。
禾丰粮油集团公司为了培养未来的管理者,现在的管理者们将其看好的员工挑选出来,让他们尽量多地去参加各种项目。禾丰这样做,一来可以让这些员工们开始培养其管理意识以及领导力,二来也可以在他们进展不顺利的时候去引导和辅助他们解决问题。
禾丰的管理者们为了下属升职而相互竞争,为员工们崭露头角、晋级升职提供了机会。在禾丰,如果自己的下属得到升迁,对管理者而言,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而且下属的升迁也是管理者的业绩,所以,他们为了帮助自己的下属,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去帮助其获得机会,快速成长。
禾丰集团坚决遏制部分管理者——因担心自己的位置未来被部下所顶替或其他原因而倾向于招聘比自己能力弱的人的现象,严查在工作当中倾轧能力强的下属怕其出头,或使下属之间相互争斗来“维持平衡”的恶劣行径。
禾丰集团坚决淘汰那些“跪舔”过度而能力不足之流。因为全能的人很少,所以要大家一起做。
对于刚进公司缺乏大局观念和协作意识的员工,禾丰集团尊重他们的个人兴趣,不抹杀他们的个人能力,激励与帮助他们做一些好的项目。在项目的挑战与锻炼下,使这些员工慢慢开始改变,融入禾丰这个大家庭,顾禾丰大局,以禾丰利益为重。
在禾丰,一些人成为管理者之后,经常通过小组活动培养部下的领导能力。由于全能的人很少,所以组员们会轮流地成为组长。当在某些方面有短板的人成为组长后,大家就会一起来辅助或帮忙,使其能够快速提升短板或有时间来提升短板。在禾丰,所有成员齐心协力弥补各自的弱点,踏踏实实地累积经验,最终克服自己的弱点。
很多禾丰管理者感慨“做小组活动的时候自己成长了很多”、“学到了作为管理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禾丰领导层很重视类似项目这样的小团队活动,从没有将它们当作“附加题”或“课外作业”,而是将其作为优秀领导者上位的必经之路。
周明照明确反对集团公司少数领导者在工作中,要么大包大揽亲力亲为,要么只行使权力不承担义务的行为。他本人很推崇小米总裁雷军的做法:在做工作的时候多做一些,在分利益的时候少分一些,他希望自己的属下真心诚意地愿意他当他们的老大了。
当然,禾丰管理者似乎在借鉴丰田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禾丰特色的“下属培养法”,为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励其不断寻求突破提升自我价值。
先设定一个超越现状的“不得了的目标”。当然,不是在过去的过程指标上作一个相应的增长那么简单,而是根据最新的目标来分析目前的各项能力和资源能否达到。如不能,则应着重提高这些能力,获取这些资源。除此之外,设定一个超越现状的“不得了的目标”,只有这样,竞争对手才难以模仿。
由于经济周期、生产周期、甚至不同部门之间人员的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同部门之间会出现“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的状况,这时候就需要“应受援”制度来调节人员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了。但很多部门都会想:“我们已经忙死了,派谁去支援呢?”一般公司的部门管理者大都会派出自己部门能力最弱的人去。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来被派去的人会认为自己是部门里能力最差的人而大受打击,二来接收此人的部门也会对派出部门没有好感,而且未来需要自己给对方部门派人时也会派最弱的人去。这样,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禾丰集团则不一样,他们往往会派出本部门最优秀的员工去往其他部门。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被派出者知道是因为自己能力强而被派遣,当然信心百倍。二、接收部门看到了派出部门的重视和诚意而倍加感激,当然也会投桃报李。三、能力强者才能从其他部门学回其他部门的优秀方法与经验,来供本部门借鉴和使用。另外,“能干者”在部门之间经常来往的话,公司全体都会因此而变强。
如果问“什么是管理者的理想状态?”也许有人会回答说:“作为管理者,要成为牵引大家的牵引车。凝聚大家,牵引大家,指导大家达成目标,达成目标之后跟大家一起庆祝。”但周明照在禾丰的做法是:在禾丰,管理者并不仅仅是一个劲儿地拉着大家走,而是要把“甜头”告诉下属。
如果说“拉着大家走”强调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话,那么把“甜头”告诉下属,强调的就是“怎么做”和“为什么”。
有位销售总经理告诉周明照说:“曾经我的销售经理对我的指令有时候会有点抗拒,有时候甚至认为我的指令还不如他以前的做法呢。当然,执行起来也会有点问题。后来我了解到他是不知道我为何要这么做。当我注意到这一点以后,我都会尽量地去给他解释为什么,或者把甜头告诉他,之后效果也就好多了”。
如果说科学而完善的团队管理制度能够提升团队向心力、凝聚力,可以保障团队工作中及时沟通、有效执行,把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和谐统一,那么掌握公司命运的就是公司的管理者们。
毛仲强告诫创业者们:“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大责任,就在于谋求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两者的一致,两者越一致管理效果就越好。”周明照深以为然。
“清风徐来,禾丰盛开”。禾丰发展壮大的秘密不仅仅在于禾丰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乐于奉献的优秀员工,更在于有一支不断成长的优秀管理团队,并将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完美结合,互利共赢。
禾丰大米加工设备
(十二) 皎皎禾丰
“隐形冠军”之父、德国著名的管理学思想家赫尔曼·西蒙教授曾经说过:“优秀的企业家身上,仿佛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力、精力和毅力”,其实,优秀企业之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处于长青之势,何尝不是与优秀企业家所带的优秀团队有着重大关系。
在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力、战斗力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一个企业如果有一个好的团队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它就会像冲锋的号角,激励员工勇往超前,奋力争先,不断战胜对手,取得竞争的胜利。因此,具有团队精神的企业,一定具有异于寻常企业的活力和毅力。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禾丰集团里面,周明照有无数战友的支持。禾丰良好的团队精神召唤着所有认同禾丰团队精神的人,自愿跟随着禾丰努力向前,为实现禾丰和个人的目标而奋斗。
任何企业都必须习惯——站在创业的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的事实。多年来,禾丰集团在经受亚洲经融风暴、粮油加工市场过渡饱和、非典危机以及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巨大打击之下,却又能快速修复,重回国内粮油企业大佬的位置,这其中秘诀是什么呢?
重视集团精英者的炼成,凝聚团队精神。
禾丰集团上下精诚团结、目标一致、协同共进,就如航行于大海的巨舰,在周明照这位聪明“舰长”的正确指挥,再加上禾丰勇敢“船员的”协同配合,在这艘“禾丰”巨舰上每一个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凝聚成劈波斩浪的巨大动力。
禾丰有很多级别的管理者,而且在禾丰,带领部下的人叫作管理者。管理者包括:经理、高级经理、总监、副总裁等。在禾丰集团,最重要的管理者不是总监和副总裁,而是经理和高级经理。他们往往工龄(本企业)都在10年以上,他们有很大的权力,当然也有很大的责任。总监和副总裁大都一线业务出身,这样也保证了他们具有指导下属的能力和经验。
周明照在禾丰粮油集团公司领导层会议上一再强调培训的重要性,他认为培训其实是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在禾丰粮油集团公司,成为管理者之前一定要接受培训。禾丰的员工们会一步一步地升职:经理、高级经理、总监等。但在升职前一是会被列为候补,然后接受培训。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候补管理者们可以相互竞争,有利于优中选优。又可以提前培训建立管理意识和能力,而不是通过事后培训,后来发现不适合或来不及,致使一些具有管理目标的员工由于看不到希望而离职出走。
在禾丰,总监培训经理,副总裁培训高级经理。而不是雇佣外部的培训公司。当然,顾问在培训前肯定要充分准备培训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来可以让培训更加地务实,二来可以让高层管理者有机会了解到平时不大接触的非直接下属(直接下属平时就有机会了解),三来也可以让听课者有机会向平时不大接触的非直接上级近距离学习(直接上级平时就有机会学习)。
如果现在他们没有时间来做培训,那未来他们一定有时间来处理这些员工处理不了的事情。人,永远是高层管理者最应重视的东西,因为只有他们,才是竞争对手学不会,偷不走的。
在禾丰集团,管理者必须要掌握“两个知识”和“三个技能”。
“两个知识”指的是“工作知识”和“职责知识”;“三个技能”指的是“指导”、“用人”、“改善”。
禾丰的工作知识,就是管理者要精通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流程。在禾丰,管理者要精通前后工序的工作内容。调动之后,要在一周之内记住新的工作。就是要求管理者快速精通上下、前后的工作。如果不快速,就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的工作;如果不能精通上下的工作,就难以很好地指导下属工作。而如果不能精通前后工作流程,就意味着这个管理者不会很好地理解其他同事、部门和兄弟单位的勾连,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
在禾丰集团,绝不能出现部分同事、部门、单位之间各自为政,相互竞争,有时甚至相互拆台。竞争可以有,但合作应该远大于竞争,因为这不是零和博弈。
禾丰的职责知识,就是管理者和员工要知道公司的规章制度。禾丰规章制度包括安全、员工手册等上的一些基本内容,最重要的是工作知识,管理者对这些制度必须烂熟于心。
禾丰的指导技能,就是拥有一个标准化的“指导工具”。在禾丰,管理者拥有的是“指导工具”,不是“执行工具”。“指导工具”放在那里,管理者可以用,也可以不用。而且,“指导工具”的重点在于其内容,而不是其流程。这些内容都是经过了若干年由公司前人归纳和总结的精华,这些优秀内容的存在使得不会由于人的离开而对公司造成影响。“指导工具”也是具有灵活性的,它不需要完全参照标准资料执行,而是可以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潜力进行调整,以保证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禾丰的用人技能,就是在非正式活动中学习。如果人已经“选”和“用”了,那剩下的就是“育”和“留”了。那么禾丰集团是如何实现“育”和“留”呢?
除了利用正式活动以外,禾丰员工还可以利用非正式的活动去跟其他部门的人员学习,而管理者则可以去跟本部门的员工“促膝相谈”。而不是为了“拓展”而“拓展”,或吃吃喝喝就完了。当然也不是在活动中,管理层们在一起“玩”,底层员工们在一块“闹”。否则,非正式活动的效果就难以达到。
禾丰的改善技能,就是为了实现理想状态而进行各种努力的能力。在禾丰集团,这样的技能一定不是在单向的集团培训上获得的,而是通过各种不同的项目,在双向甚至多向的沟通和实践中逐步锻炼出来的。因此,禾丰的管理者和潜在的管理者们除了参与本职工作以外,更是积极参与,用不同的项目来加强自身的改善技能。
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创业途中,个人与团队关系就如小溪与大海。有些企业家,虽然商海沉浮积威已久,但如果缺乏精英团队的引领与团队精神的神助攻,其创业历史会随着强者陨落而化为尘埃。
企业总裁、总经理、企业领导班子有什么样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他们带领的团队就会有与之相似或相近的共同价值观。所以,禾丰的秘密不在精益生产,而在精益培训和精益领导力。禾丰企业班子、特别是董事长周明照的世界观、人生观、利益观、幸福观等,对于打造禾丰团队精神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激励着员工去完成禾丰赋予的使命,并且引领员工向着卓越和高效不断地前进。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周明照的禾丰集团精英荟萃,团队精神丰盈,他们是为了履行一项使命而工作,而不止是为了利益而奔波。所以,禾丰集团才会在中国民营企业的宏阔原野里,闪亮如“皎皎白驹”。
中国农业转型学习交流项目代表团来安陆考察活动
后记
“在每一个旷世伟业的背后,总站着一个身肩重任、苦心孤诣的人。”这个人身上一定具备“市场精神,社会洞察力,整合社会资源,处理政商关系,达则兼济天下”等几个特征。
潘志泉先生认为创业的本质在于坚持和耐得住寂寞。创业这条路要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加荆棘密布。能否在面对层层困难时成功地坚持下去,是创业成功的关键。优秀企业家一直都和自己的企业深深地融为一体,并且将其个人愿景与企业使命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对这些企业家们来说,工作动力主要源于对企业愿景的认同感和工作的成就感。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和奉献,在员工和客户那里赢得了极大的信任和赞誉。
回顾那些优秀企业家的创业史,人们不难发现,这些人大都出身贫寒,童年时代生活艰辛苦难,通过自己的双手一步一步铸造了自己人生的辉煌——对于事业的成功,他们有自己坚定的预判,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努力克服,整合资源,直到自己的职业路途走得更高更远。
周明照也是草根创业成功的典范,并因此而荣誉等身:现任安陆市第八届人大常委、安陆市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安陆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湖北省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常务理事等职务……
周明照明了:创业者永远需要的三样东西,一是智慧,二是勇气,三是回报社会。这三者缺一个也当不了真正的企业家。企业家只有面对现实、变革自己,站在今天看未来,在对变化的把握中抓住创造的机会,才能在危机的倒逼下使自己和企业重生、提升。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用企业家精神做公益,“达人成己,反哺社会”,才能完成从企业家到慈善家的华丽转变。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周明照领导着禾丰集团,将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责任有机融合在一起,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回报社会,发挥企业核心优势解决行业和社会问题,助力精准扶贫,为无数贫困对象送去温暖和希望。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周明照带领着禾丰集团,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关爱留守儿童,捐资助学,助力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
周明照和他的禾丰集团不忘家国情怀,心系疫情,捐款捐物……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做过的人都知道:慈善不仅要靠责任和情怀,它同样也是一项技术活。而禾丰人的情系慈善与担当大义,都是源于“心有人民”这枚柔软的茧。
“这世界充满着商机”,但创业这条路,路漫漫其修远兮。赚钱或者负债,普通的人们或许只关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但是这其中的创业艰辛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像周明照这样的企业家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坎坷蜿蜒,这个中的酸甜苦辣又有多少人品尝过呢?
周明照与禾丰人都懂得:作为创业者,应该学会适应社会大环境,虽然创业之路很艰辛,但依然有人在走,那就值得坚持。
三十年的时间,匆匆如逝水;禾丰之路,蜿蜒曲折,也惊心动魄。
白云苍狗,乌雀高飞,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走遍天涯海角,周明照和他的禾丰创业团队都会坚守一种难以忘却的创业情怀。
凭栏眺望,周明照仿佛看到那些时代的弄潮儿们正在远方的浪尖上出没,在天际的云隙间低语、吟唱……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天地间的花语月吟,仿佛在咏叹周明照这一代民营企业家们在时代潮涌中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的宏阔诗章。
憧憬未来的周明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