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只按照你认为也能成为普世的准则去行动|嚼白句
(伊曼努尔·康德,1724.4.22—1804.2.12日,德国哲学家)
在今天这个加速变化的时代,个体的努力之于历史的宏大叙事,太过苍白无力。但是,历史的宏大叙事可以无情碾压个体,却无法消除个体努力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个体努力的意义并非是历史的装饰,而是,为了个体自己的努力,却最终也能影响历史。
“要只按照你认为也能成为普世的准则去行动。”康德在他不朽的著作《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中写下的这一句话,这些年来,一直影响着我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无论过去在职场,还是离开了职场后的日常生活——无论是社交媒体的言说,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个人的阅读书写......这个普世的准则,并非对他人的要求,而是一种自我规训。坚守这样的信念,就能让自己免于蝇营狗苟同流合污而不自觉,也就免于“泯然众人矣”,在艰难时世保有自己的思想、体面和自己的生活。
今天这个时代,传播技术发达,每个人做的事,都可能会被传播甚至放大。如果我们能够按照普世的准则行事,无疑正向影响自己的身边人,自己的朋友圈,自己的读者,最终同行者日众。这样的结果,传统说法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现代表述则是“洛伦兹的蝴蝶”。
这也是我这些年一直说的“建设自己,就是改造社会,就是建设新中国”的真正意义。改变,就在坚持中。
(这段话是春节期间应腾讯大家编辑约稿作为新年作者寄语集纳所写。感谢大家编辑的厚爱。这个问题也是我日常思考并用以自我鼓励的。前不久读到复旦大学严峰老师写智能AI 时代,人类与机器人如何和平相处而不被最终奴役的问题,严峰老师所能给出的方案也是人类以自己的合乎道德的行为,为智能机器人立范——因为智能机器人学习模仿的对象,就是人类自身。如果人类残暴,智能机器人一定也会残暴,最终奴役人类;如果人类平等友善相处,那么,这个品质一定会影响机器人。我对这样的理解心有戚戚,尽管可能只是文科生的一厢情愿。
1989年,我大学毕业论文即以康德为题,但写了什么,已毫无印象,想来可笑得很。大学毕业后我曾经重读了他几本著作,诸如《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等,或许有生之年,偶尔也还会去翻他的著作)
关于老朱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