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湍北大丁村明朝出了个丁娘娘与七里店、茶庵的村名及得子桥与唐王桥

刘晓博 凤凰南阳在线 今天

明朝洪武元年,有一位姓丁的书生从江西南昌府迁到邓州市城内,在文庙后边置了一处庄园。后来他不愿住在人声嘈杂的闹市,把宅基捐给黉学,迁到城北湍河岸定居,以后世世代代,子孙繁衍成为一个大村庄,因为都是丁姓,人称大丁营。村里人为了防止匪患骚扰,又修筑了3里长的寨墙,因紧临湍河北岸,名曰湍阳寨。寨墙周围是一圈寨河,深沟高垒,固若金汤。    邓州的老百姓说:丁家沾了好地气,日后要出大人物呢!果不其然,大约在六世以后,出了一位娘娘,丁家自此成为皇亲国戚,威名大震,丁娘娘的身世也在民间传为美谈。

大丁营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美丽的湍河绕寨而过,村内绿树成阴,花果飘香。村外绿油油的庄稼一碧千顷。大河里运货的帆船川流不息,船工号子声此起彼落,河滩上牛羊骡马在自由自在地吃草,野鸭、鸳鸯在水中嬉戏,白鹭在沙滩上舞蹈。村里人男耕女织,一派祥和的景象。村里有富人,也有穷人。    要说最苦的还属丁大妮。她父母双亡,八九岁就跟着哥哥嫂嫂一起生活。哥嫂命她拾柴烧火,,刷锅洗碗洗衣服,稍不顺心,非打即骂。大妮不仅命苦,模样长得非常丑陋,从小无人照料,头上长满疥疮,起脓痂、流黄水,又害过天花,落了一脸麻子。长到十七八岁时,已成为姑娘群中的大能人了。哥嫂对她仍是冷眼相看,家里地里那些又苦又累又脏的活都让她干遍了。她也从不计较,反倒十分乐观,终日哼着自编的歌曲:“柳叶黄、柳叶青,朝廷选我当正宫……”好话重三遍,鸡狗不耐烦,她那厉害嫂子更是听不进去,指着她的鼻子骂:“就你这又秃又麻的丑八怪,朝廷要是选你当娘娘,除非是石头发芽驴扎角,太阳西边出来东边落。”

且说这一年皇帝宣旨,派两位钦差大臣到民间选妃子。事前由高僧指点,一是选美的方位在京城西南,不拘千里。二是不讲模样讲天象。选妃这一家房顶上必须是“活兽点头”,门前必须有“金龙摆尾”。二位钦差领旨后带上随从人员按高僧指定的方位到民间走访,当他们到达邓州后,让知州拿出地图观看路线时,一眼看出湍阳寨,风水不凡,离城又近。就决定到大丁营湍阳寨察看一番。他们进了东寨门,走到村中间时,饥渴难耐,打算向村民找杯茶喝,正想进门喊人时又停住了,只见这家人连房门都没有,门前挂着一条麦秸织的烂蒿席,风一刮,稀哩哗啦地乱摆动。二位大臣不禁心里一动,这莫非是“金龙摆尾”?可这间烂草房里能藏住贵人么?再用心一看,就看出学问来了:正好丁大妮家一对老公鸡叨仗,越叨越激烈,从地上叨到墙上,从墙上叨到房上,几百个回合,不分胜败。时值中午,两只叨仗的老公鸡都累了,一头一个卧在房瘠上,张着嘴,点着头。二位钦差大臣见状,不仅合掌大笑,这不是活兽么?有了“活兽点头”,有了“金龙摆尾”,又有一个十八岁的姑娘,谢天谢地,真是不虚此行。钦差大臣让人找到村里管事人,说明来意,众人不胜欢喜,只是担心大妮相貌丑陋,皇上咋能中意?二钦差说:“这是天意,不管她是秃子、麻子,我们也要把她带回去向皇帝复命。”于是,众人都赶忙帮大妮梳洗打扮。不料,头脸一洗,脱下一个又厚又大的壳子,秃痂子、麻点子不见了,露出了乌黑油亮的秀发和白里透红的脸蛋,完全一副窈窕淑女的模样。一时间整个湍阳寨像锅滚了一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二钦差命大妮上马,她的恶嫂嫂此时跑前跑后对大妮百般恭维。大妮不屑一顾,呸!一口唾沫吐在地上,活生生的是颗金豆子,她嫂子赶忙趴在地上去捡,姑娘一脚蹬在她的脊背上,愉快地上了马。嫂嫂就这样当了姑娘的马蹬子。

七里店与茶庵村名由来    钦差大臣带着丁娘娘,旌旗招展,威风八面,簇拥着沿湍河往前走,赶赴京城。刚交住大道,娘娘回望湍河依依不舍,就向路旁一家小店铺的老板娘打听,这叫啥地方?老板娘说,这里连个地名都没有,不知道咋称呼。娘娘问:“这里离城几里?”答曰七里。娘娘道:“就叫七里店吧!”借娘娘的金口,从此,七里店出了名,成了水陆码头,交通枢纽,生意兴隆,曾发展到三十二条街,成为邓州名镇。湍河也因七里店的兴盛被后人称为“七里河”。    又往东走了数里,娘娘要喝茶。马道旁一个草庵里住着一对老夫妻,为娘娘烧了茶。后来这个地方就叫茶庵,沿袭至今。

唐王桥与得子桥    大妮进京后,被封为唐敬王妃。她不忘家乡邓州,为解决老百姓渡河艰难之苦,就耐心说服唐王在刁河上修了两座桥,一座是半店的唐王桥,一座是城西的得子桥。因娘娘在此居住,亲自监理修桥事宜,娘娘在此生一皇子,桥修好后才渡桥回京,故称得子桥。

这两座桥至今依然完好无损。后来娘娘的儿子继承皇位,但不幸早逝,由娘娘三岁的小孙子登基,拥为皇帝,娘娘垂帘听政,成就了一番大业。

民间传说难免有夸大故事化,那么历史上大丁村究竟有这出过一位娘娘吗?经过几番查证得知:
     明洪武二年(1369年),金吾右卫孔显奉诏镇抚邓州,带了50名工作人员,其中一个就是南昌籍的丁从善。丁从善落户“湍河之阳”,后逐渐形成一个村落。照旧制,虽丁家频出小官,也不够资格建如此规格的家祠。直到第七世,太学士丁垓的妹妹嫁给了唐藩(今南阳)的敬王(朱元璋家分封的王爷),“与朱元璋攀上了亲戚”,丁家遂有该祠。敬王生顺王,顺王生睿王,顺王早薨,敬王妃“抱孙权国”,祠堂越发红火。 应该说的就是大丁村祖上的这位贵人吧。   大丁村位于河南省邓州市裴营乡南端,湍河北岸紧邻市区,一座湍河大桥拉近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1个自然村,总人口1900人。大丁村从明朝以来先后出知州以上官员50余人,举人1人,拔贡、岁贡等36人,廪生、增生等321人。近代以来,该村出了20个博士、23个硕士、90多个大学生,在当地被称为“博士村”。“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丁肇青 先生和《现代汉语词典》编纂者丁声树(澍)先生都出生于大丁村。丁丁家祠堂

大丁是邓州市丁氏家族的始祖地,丁氏祠堂已有500多年历史,是邓州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迁一世祖从善,原籍江西南昌西山之阳港,于明洪武二年随将军孔显镇抚邓州,遂定居城北湍河之阳。其地后成丁氏聚落,称大丁营,现丁氏祠堂院兼做邓州市湍河北岸裴营乡大丁村大丁营村小学。

(0)

相关推荐

  • 花洲的树

    □杜思高在中原河南之南一隅的邓州市花洲书院内,有四株桂花树,这也正是花洲书院的象征.花洲书院是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诞生地,为北宋文坛大家.政治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府时创立的一座书院.花洲书院 ...

  • 河南邓州赵氏家族起源

    常回家看看 居住在邓州市境内的赵姓人口,大多都是明朝初年人口大迁移时搬迁而来.唯以邓州市张村镇堰子赵楼为源远的赵姓,包括士林.淅川.厚坡.香花.赵集.罗庄和内乡城关,灵山一带的部分赵姓不同.据堰子赵楼 ...

  • 何时缚住苍龙

    何时缚住苍龙 文|辛廉颇 昔日,多雨季节里的排子河,犹如一条桀骜不驯的苍龙,恣意蜿蜒在莲花镇的西边,翻滚咆哮在湖北和河南交界的低洼处,肆虐着两岸因势而成的村落:劫王庄.掠岁楼寨,冲冯营.决大岁营,垮刘 ...

  • 路兴源 | ​故乡的两河口

    故乡的两河口 文|路兴源   我的故乡在南阳盆地中心地带,一马平川的邓州市.境内湍.刁.严.赵四条河流不停地奔流,悠悠潺潺哺育全市一百多万人民,滋润着全市二百五十多万亩地.促使小麦.玉米金灿灿,年年粮 ...

  • 平岗龙-明朝古坟,发丁九村人。

    此梁氏坟,葬于明朝,相传是一牛贩,赶牛路过,卒死于此,后人闻讯赶来,即装殓棺材,就地安葬. 01,卫星图 图1,穴结土坡,前有池塘,塘中有泉水,四季不涸. 02,于案砂上看穴星示意图 图2,龙从高山发 ...

  • 【地名故事】何夏庄村:明朝出了个汀州知府黄蒙庵

    何夏庄村:明朝出了个汀州知府黄蒙庵 何夏庄村位于兰溪市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北偏西4500米,位处兰溪至女埠的公路边.村民委员会驻何夏庄自然村得名.原为何姓聚居,宋末黄姓自徽州迁来,入赘何姓,故名何夏庄. ...

  • 李白赠诗黄家溪?黄家溪村又出两本新书

    近日,盛泽镇黄家溪村出版发行了两本历史文化类书籍:<黄家溪村古诗词辑选><西村集>. 这是黄家溪村继今年年初出版了<黄家溪村志>后的,又两本极具地方历史文化气息的书 ...

  • 湖南2016北大清华保送生名单出炉 以四大名校为主

    被保送至北大清华的湖南"学霸"名单. 红网长沙3月31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周丹)能上清华北大是很多学子的梦想与追求,能通过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而被保送至高等学府,更是很多孩子的期待 ...

  • 走进云山街道石阜岭村:村中出了个理学家张润之

    走进云山街道石阜岭村:村中出了个理学家张润之 石阜岭村位于上华街道办事处驻地偏东3500米.村民委员会驻石阜岭得名.地处丘陵,区域面积为1.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57亩,山地1499亩.下辖石阜岭. ...

  • 卖小葱卖出了一个大学生——从郭村走出的高级工程师张增厂的励志故事

    我小时候,经常听到村里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看看人家增厂,一边卖着小葱,一边考大学·····不少村民羡慕之情油然而生,也是郭村东头大半个村的励志模范. 那么,他当年是怎么样一边做小买卖贴补家庭,一边又是 ...

  • 德孝姚村 代出名人

    德孝姚村 代出名人 姚村位于浙江省中西部,距市区5公里,属兰江街道管辖,村东面低山群叠,琅塘山海拔约90米,村西丘陵起伏,海拔31米.潆溪穿村而过,地势平坦,地形呈长方形,东与何夏庄接壤,南与新桥村接 ...

  • 不盛产皂角却成全国八成皂角集散地 土门村“剥”出亿元大产业

    0 皂角刺可消毒祛肿皂角皮制作洗化用品皂角米美容养颜佳品 □本报记者孟向东刁良梓本报通讯员廖涛 南召县留山镇土门村,这个看似普通的村庄,在全国的皂角产业链上,却是"神"一样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