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1474)明 文征明《石湖泛月图》

【名称】石湖泛月图

【年代】明

【作者】文徽明

【现状】2011-11-21 首届艺术品拍卖会

【成交价】RMB 460万

【尺寸】151 x 54 cm

【材质】绢本 设色

无论在书法史还是绘画史上,文征明都堪称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巨匠。此幅数次出版流传有序的《石湖泛月图》则是文氏粗笔山水之极致。此图接近元代著名画家倪瓒的笔意,平远构图,虽不着色,纯以水墨画出,但笔法苍劲,墨色浑厚。近景坡岸陡峭,松树茂郁。一片湖水中只有浅渚高树,稀疏错落,峰峦连亘、水天一色,湖中一叶扁舟三人坐船赏月,极富冷寂清幽之致。恰似:爱此陂千顷,扁舟夜未归。水兼天一色,秋与月争辉。浦断青山隐,沙明白鹭飞。坐来风满鬓,不觉露沾衣。

诗文与画面和谐统一。在构图上有疏简之分,注意突出主体,皴法较倪瓒短粗,且多湿笔,富浓淡变化,用笔简意苍茫,中锋侧笔兼施,笔法刚中有柔,苍中带秀。墨笔随意而运,浓墨为主,间施淡墨,层次多变。山石轮廓各异,线条苍劲,浑厚的山峦及披麻皴法。好似画面有无限的空间,意境飘缈,虚实相生,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题识:爱此陂千顷,扁舟夜未归。水兼天一色,秋与月争辉。浦断青山隐,沙明白鹭飞。坐来风满鬓,不觉露沾衣。甲辰八月既望,延望具舟载余夜泛石湖。是夜风平水净醉饮忘归意甚乐也。徴明。

铃印:徴明

明 文徽明《石湖泛月图》局部 题识

鉴藏印:球图宝骨肉情、西蜀张爰之玺、不负古人告后人、大风堂长物、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太仓陆润之印、黔南景剑泉平生欣赏、藏之大千、海粟审定、镜塘审定、海昌钱镜堂藏、数青草堂、小天籁阁、新安项芝所收藏书画私印

明 文徽明《石湖泛月图》局部

此幅作品作于甲辰年(1544年),文徽明自身可谓书画双绝,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通,如此全面且成就高深,纵观历史恐惟有赵孟頫一人可比。特别是在“文人画”发展史上,文徽明更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文人画在宋代即已发端,文同、米芾、杨无咎、赵孟坚、郑思肖等人冲破长期以来中国画形的束缚,追求绘画的笔致、墨趣、意境与格调,开文人画之先河。至元代赵孟頫大力提倡“书画同宗”,强调笔墨的内在审美表现,文人画开始大获发展,渐成中国画的主流。明代“吴门画派”的出现,使文人画一跃而变为中国画的正统,文徽明身为“吴门画派”的旗手,对文人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他画的花鸟对明清写意花鸟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之风。无论对文人画还是写意花鸟画的变革与发展,文征明都可谓功不可没。历来公认与评价最高的当属山水。

明 文徽明《石湖泛月图》局部

明 文徽明《石湖泛月图》局部

文征明19岁开始学画,26岁拜一代大家沈周为师,毫无疑问受沈周画风的影响甚大。但其山水画并不局限于沈周,而上溯宋元两代,从米芾、赵伯驹、赵孟、王蒙诸家中汲取了很多养分。他的山水画同沈周一样在用笔及风貌上大体分“细笔”与“粗笔”两种,但沈周以雄健粗犷的粗笔著称,文征明则以细密典雅的细笔称胜,这一点他们又有很大的不同。目前,传世的文征明山水画有青绿山水、细笔本色画、粗笔山水、仿古山水等风格,反映出其转益多师,面目众多的特色。文征明的山水另一类是极端的粗笔,但他的画不像沈周那样苍健,粗线条中有粗细旋转的变化,墨色浓淡干湿浑然一体,且墨色过渡,层次丰富。文征明还有不粗不细的,有近似粗笔的,近似细笔的,然苍劲浑厚之余而不失温润,粗而不怪,简而不率,笔墨没有干枯狂燥之弊,并运用许多书法的用笔来勾皴点染,表现力丰富,节奏感很强,抒写性甚浓。

作者简介:

文徽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徽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名称】石湖泛月图

【年代】明

【作者】文徽明

【现状】2011-11-21 首届艺术品拍卖会

【成交价】RMB 460万

【尺寸】151 x 54 cm

【材质】绢本 设色

无论在书法史还是绘画史上,文征明都堪称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巨匠。此幅数次出版流传有序的《石湖泛月图》则是文氏粗笔山水之极致。此图接近元代著名画家倪瓒的笔意,平远构图,虽不着色,纯以水墨画出,但笔法苍劲,墨色浑厚。近景坡岸陡峭,松树茂郁。一片湖水中只有浅渚高树,稀疏错落,峰峦连亘、水天一色,湖中一叶扁舟三人坐船赏月,极富冷寂清幽之致。恰似:爱此陂千顷,扁舟夜未归。水兼天一色,秋与月争辉。浦断青山隐,沙明白鹭飞。坐来风满鬓,不觉露沾衣。

诗文与画面和谐统一。在构图上有疏简之分,注意突出主体,皴法较倪瓒短粗,且多湿笔,富浓淡变化,用笔简意苍茫,中锋侧笔兼施,笔法刚中有柔,苍中带秀。墨笔随意而运,浓墨为主,间施淡墨,层次多变。山石轮廓各异,线条苍劲,浑厚的山峦及披麻皴法。好似画面有无限的空间,意境飘缈,虚实相生,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题识:爱此陂千顷,扁舟夜未归。水兼天一色,秋与月争辉。浦断青山隐,沙明白鹭飞。坐来风满鬓,不觉露沾衣。甲辰八月既望,延望具舟载余夜泛石湖。是夜风平水净醉饮忘归意甚乐也。徴明。

铃印:徴明

明 文徽明《石湖泛月图》局部 题识

鉴藏印:球图宝骨肉情、西蜀张爰之玺、不负古人告后人、大风堂长物、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太仓陆润之印、黔南景剑泉平生欣赏、藏之大千、海粟审定、镜塘审定、海昌钱镜堂藏、数青草堂、小天籁阁、新安项芝所收藏书画私印

明 文徽明《石湖泛月图》局部

此幅作品作于甲辰年(1544年),文徽明自身可谓书画双绝,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通,如此全面且成就高深,纵观历史恐惟有赵孟頫一人可比。特别是在“文人画”发展史上,文徽明更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文人画在宋代即已发端,文同、米芾、杨无咎、赵孟坚、郑思肖等人冲破长期以来中国画形的束缚,追求绘画的笔致、墨趣、意境与格调,开文人画之先河。至元代赵孟頫大力提倡“书画同宗”,强调笔墨的内在审美表现,文人画开始大获发展,渐成中国画的主流。明代“吴门画派”的出现,使文人画一跃而变为中国画的正统,文徽明身为“吴门画派”的旗手,对文人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他画的花鸟对明清写意花鸟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之风。无论对文人画还是写意花鸟画的变革与发展,文征明都可谓功不可没。历来公认与评价最高的当属山水。

明 文徽明《石湖泛月图》局部

明 文徽明《石湖泛月图》局部

文征明19岁开始学画,26岁拜一代大家沈周为师,毫无疑问受沈周画风的影响甚大。但其山水画并不局限于沈周,而上溯宋元两代,从米芾、赵伯驹、赵孟、王蒙诸家中汲取了很多养分。他的山水画同沈周一样在用笔及风貌上大体分“细笔”与“粗笔”两种,但沈周以雄健粗犷的粗笔著称,文征明则以细密典雅的细笔称胜,这一点他们又有很大的不同。目前,传世的文征明山水画有青绿山水、细笔本色画、粗笔山水、仿古山水等风格,反映出其转益多师,面目众多的特色。文征明的山水另一类是极端的粗笔,但他的画不像沈周那样苍健,粗线条中有粗细旋转的变化,墨色浓淡干湿浑然一体,且墨色过渡,层次丰富。文征明还有不粗不细的,有近似粗笔的,近似细笔的,然苍劲浑厚之余而不失温润,粗而不怪,简而不率,笔墨没有干枯狂燥之弊,并运用许多书法的用笔来勾皴点染,表现力丰富,节奏感很强,抒写性甚浓。

作者简介:

文徽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徽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