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余秀华谈诗歌的发展,她的诗到底算不算粗鄙不堪?
大家好,我是黏黏书怪。用有趣的文字解读文学著作,让文学不再枯燥。
中国的诗,一直都是我们民族最自豪的文化之一。诗的演变很有趣,中国人对诗的要求非常高,对于对仗,韵律,意境都有很高的标准。它也慢慢生出了很多不同的格式,如古体诗,律诗,绝句。
诗的发展:古体诗与现代诗
它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直到民国开始,人们彻底打破了诗的格式。虽然说诗严格意义说应该分为古体诗与现代诗,这是完全不同不可拿来比较的两种诗体,但不可否认,诗歌的确是诗的发展趋势。
后来的诗人不再拘泥于标准的对仗但大部分依然保留着优美的韵脚。到七八十年代,诗人连韵脚都不要了,但是他们依然保留着诗歌优美的,或者伤感的意境。
如顾城,北岛,席慕蓉。他们的诗中仍然带一些诗人独有的,那些不大不小的悲伤,甚至有些'顾影自怜'的味道。
《远和近》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顾城
《陌生的海滩》北岛
冬天的废墟,
缅怀着逝去的光芒。
你靠着残存的阶梯,
在生锈的栏杆上,
敲出一个个单调的声响。
北岛
直到海子的出现,在诗歌中融入一种悲壮的力量。'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
随着海子的卧轨自杀,一众诗人的老去,中国诗坛再也没有光亮。也许是怕诗坛沉寂太久,某些圈子也开始搞一些事情,突然火了一位农民诗人,我并不歧视农民,也不歧视他写诗,毕竟那是一个外出务工人员对家乡最真挚的思念和对诗歌的热爱。我只是歧视把他炒火的人,不是断句的都叫诗,如果这也叫诗,那才是是对诗歌莫大的侮辱。
知心工友三两个,灯光暗淡围着坐。拼凑几块木板床,一瓶散白轮着喝。
没有好看的电视,没有女人来陪着。一碟咸菜花生米,忧伤开心别装着。
哥们喝醉了,千万别。孩子和爹妈,有咱媳妇呢。
哥们喝醉了,千万别。三亩五亩地,有咱媳妇呢。
诗歌一定是优美的吗?
真的是诗歌消亡的时代吗?有一天我刷着手机,读到这样一首诗。是余秀华写的。
来,封我为荡妇吧,不然对不起这春风浩荡里的遇见
我的野鸽子,你衔来桃花衔来杏花衔来炮弹
我备了酒备了背叛背了不死不归的决心
能让我在你身上找死吗?你的身体还如此干净
没有一口水晶棺材
我们有共同的情人:虚无,流逝,午夜里的红狐狸
……
我随手划掉了,心想,这也叫诗?我自己也写过几十首了,这都能火我没火,可真是瞎了眼了。我越琢磨越想回头读读这首诗,当我再读第二遍的时候,呵,我那些上不了台面的断句算什么呀。我已经很久没有读过如此有穿透力的诗句了。于是我又找到她最出名的那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我才知道,原来中国还是有诗人的。
余秀华的诗好在哪里?我个人认为,她的诗符合我对诗歌基本格式的认知,有一种节奏的美感。现代诗再散也是诗,它是存在一种很难言表的节奏在里面的。再有,我能感受到她在诗歌中的呐喊。
作为一个女性诗人,她的诗没有一丝一毫女性的柔弱,性感。她在诗中的用词毫不避讳,这也是她招来诸多非议的原因。她的文字的确不美,但是节奏很美。其实,读者如何看待余秀华完全取决于自身如何看待诗歌。
如果你认为诗歌就该是用词优美,意境感伤的,那余秀华自然狗屁不通。但我个人认为,诗歌从来都是取悦自己的。与文学作品不同。文学是用来抨击、讽刺、警醒。诗歌则不同。诗歌是写给自己听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是自己与自己灵魂的对话。
恰恰那些美好的诗句是写给别人的,比如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哇,美极了,但那是献给杨玉环的,是一场献媚。再比如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是写给一个日本女人的。我以前好喜欢这样的诗句,太美了,这才是中国文字的精粹。
后来,我的想法慢慢变了。我更喜欢李白写给自己的《侠客行》,虽然不够华美,但气势磅礴。我觉得思想更重要,优美的文字太小资了,不如悲壮的思想来得痛快。所以,我更喜欢徐秀华这样的句子。
'没有一口水晶棺材;我们有共同的情人:虚无,流逝,午夜里的红狐狸'
个人对诗歌的认知和观点,你喜欢什么样的诗,什么就是美的。不喜勿喷,喜欢的记得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