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文化:九溪十八峒四十八源今何在?
九溪十八峒四十八源,在明清时期还都是瑶族等小数民族的居住的,但现在,很多地方已经不再是小数民族住居地了。比如说:今石家洞村就多为汉民族了。这些地名中,还有一些至今是指何处,已经弄不清了。有知道的,欢迎发给小编呵!
宁远历史上有九溪十八峒四十八源这个地名,它起源于元末明初。所谓溪峒,是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居住地的统称。那宁远(含周边县)明清时期的四十八源是哪四十八溪峒源呢?下面笔者就给大家整理一下:
九疑瑶 太平瑶 廖峒瑶 鲁塘峒 石溪峒 黄柏峒 上罗源
椒叔源 踏礁源 麻江源 马鞍岭峒 小猛峒 下古源 上古源
枧下源 蒲竹源 大江腹源 棣箭源 乾溪源 蔗塘源
天塘大冲源 毛坪源 草坪源 偷牛岭源 石岭源 四木峒 金峒
水东峒 黄峒 干把源 辽头狮仔峒 羊山板峒源 水流源
东岭源 九牛坝峒 东冲峒 秧田峒 石古源 南冲源 羊塘峒
宝寨峒 钗江峒 黄江峒 下罗潘峒 三宝冲源 蔗木源
明洪武十八年逃军杜回子纠土贼奉晚虎等流劫,奏调杨总兵征剿未绝,后军门设策,令招王雷琯等人入峒招降,瑶寇免其死罪,共四十二户回峒复业。宣德七年,王知府入峒采取王木,见瑶多田少,许令附近常宁、祁阳、零陵、宁远四界边山开垦无额荒田纳粮免差,递年附近纳粮,常宁十二石,祁阳十二石,零陵十二石,宁远十二石。先招邓良等四十八户为峒主,后招张四等七十二户为户长。各峒主管户长,户长管小甲,吴庆各管散瑶。
在这段文字中,明确了洪武年间的杜回子之乱开始时间是洪武十八年(1385),为研究杜回子之乱的时间提供了准确的时间。
附瑶族简介
瑶族的先人传说,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后往湖北、湖南方向迁徙。到了秦汉时期,瑶族先民以长沙、武陵或五溪为居住中心,在汉文史料中,与其他少数民族合称"武陵蛮"、"五溪蛮"。南北朝时期,部分瑶族被称为"莫徭",以衡阳、零陵等郡为居住中心。《梁书·张缵传》说:"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这里的"莫徭",指的就是瑶族。隋唐时期,瑶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湖南大部、广西东北部和广东北部山区。所谓"南岭无山不有瑶"的俗语大体上概括了瑶民当时山居的特点。唐末五代时期,湖南资江中下游,以及湘、黔之间的五溪地区,仍有较多的瑶族居住。宋代,瑶族虽然主要分布在湖南境内,但已有一定数量向两广北部深入。元代,迫于战争的压力,瑶族不得不大量南迁,不断地深入两广腹地。到了明代,两广成为瑶族的主要分布区。明末清初,部分瑶族又从两广向云贵迁徙,这时,瑶族遍及南方六省(区),基本上形成了今天的分布局面,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