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冠堡“我忍你很久了!吾乃大观堡,“无碑刻、无文字、无雕饰”?简直是乱弹琴!

做人、做事、搞研究要实事求是,不能故弄玄虚,不能把有说成无,也不能把无说成有,没有调查清楚之前,就不要乱发声,否则就是乱弹琴!

打开“百度”之类的搜索工具,输入“大冠堡”或“大观堡”之类的的词,跃入你眼帘的便是“漫天飞舞”的“无碑刻、无文字、无雕饰”的之类的文字。我们随便截个图为代表,附图如下:

这种说法就像魔咒一样,吞噬正义的声音,远传越远,越传越神秘。 数天前,"金牌主持“发表了一篇题为《永州故事:解不开的新田大冠堡谜团》,讲的还是上面的东西。大观堡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小编对此已忍让了十余年,再也忍不住了,非得说出真象不可。

首先是“大观堡”,不是“大冠堡”。“原创作者”陈瑜标题著为“解不开的新田大冠堡之谜”,很令人费解。史料上记录是“大观堡”而不是“大冠堡”。证据如下:

这是梅木塘李氏开村始祖李德胜受邀来定居梅木塘时查看风水的记录。其文写道:”坪尽一里许,至大观堡,石壁凝结,高约四十丈,屋宇焕然。堡上坪地可容万余人。“这段记录把大观堡的名称来历写得清晰明白:是因为它雄伟高大,尉为壮观而得名。“屋宇焕然”意为房子宽敞明亮。

在《李氏族谱》李德胜齿录中也有记录:“以龙门高隐(声望卓著的人的府第中的隐居者)拟之,因偕其弟子贤公(李德胜的四弟名德愈,字子贤)公行游邑东乡大观岭脚向东一里许,见一宅场烟火几家,殊廖廖也。”

再看新田赏石岭村的村谱图片记录

图中大观堡的房屋和围墙堡存完好

还可以看梅木塘村谱的大观堡图

这是同治十三年梅木塘村谱图,从图中完可以看到“观岭”,还可以看到界线标注:山界、李王界、界、界、山界(见黑圈标注)。

宁远梅木塘《李氏族谱》和新田《王氏族谱》中还分别存有一份合同,现附图如下:

合约内容明确写明“今有李益孙后裔香炉砠岭,实系李姓祖遗之业”。认真看上面含“观岭”二字的图,很轻易地就能发现“香炉砠一岭”实指大观堡所在的岭。该合约订立时间为咸丰五年(1855)。

第二:其次,《新田县志》没记录,但《宁远县志》有记录!新田原属宁远所辖,崇祯十二年(1639)析宁远南北二乡十三里置新田县。由于大观堡本不属新田县所辖,而是宁远县所辖,《新田县志》为啥要记录呢?

《 宁远县志》对大观堡的记录如下:

上面截图划红线的地方,就是大观堡的记录:“又半里有白掌塔,云明末故臣瘗骨于此。传者失其姓氏。初,披缁慈觉寺,其母为募此山,创立道场,自营宅兆,刻铭塔石。其词俚拙不足采矣。又东北有大观岭,其上旧筑石堡……”这不是宁远县志的记录,难道是新田县志的记录?

《宁远县志》不仅对大观堡作了记录,对是谁创建,创建在哪里,都有记录:“其母为募此山,创立道场”,明明白白的文字,还要走哪里去找县志记录呢?

由于《宁远县志》记录;"其上旧筑石堡",是谁在此岭上筑了石堡?《白掌塔铭》碑文明确写明,此堡为智禅师等所建(见后碑文)。

这么多关于说大观堡的文字记录,怎么能说“无文字”?岂不是胡说八道!

第三:大观堡不仅有碑记录,还有十八块碑呢。我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有人要睁眼说瞎话,大观堡明明白有碑,上世纪七十年代堡上还有十八块保存完好,就现在大观堡上也还有一块同治十三年的碑保存着,怎么能说无碑刻呢?下面就是小编找到部分碑拓片,展示给大家看看。

大观堡上的《乐善堂章程》碑其上写着:“立堂在堡,永垂不朽,毋得移置他处粮截寄庄都六甲,梗名永乐善堂饷银。”说大观堡上没有碑这不是睁眼说瞎话?!

大观堡《乐善堂章程  别碑》

大观堡堡主的墓碑,完整保存。“某世慈觉山白掌知眉禅师塔”,这个碑的名字,就告诉了你这是大观堡创立者的墓碑。慈觉山即大观堡,“白掌”为佛教语,为“白法掌门”之简称,意为慈善机构住持、慈善机构总管,智眉禅师即他的法号。全文连起来,现代意思就是:第一代大观堡乐善堂慈善总管智眉禅师之墓塔。这不是告诉你,大观堡是他建的吗?

第四,关于大观堡的雕饰。由于大观堡的建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宁远县长青大队拆毁到长冲办养猪场,所以其雕饰毁没了。毁了,不等于没有。

结论:综上所述,说大观堡“无碑刻、无文字、无雕饰”是乱弱琴,是胡说八道,有故意混淆视听,有混水摸鱼之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