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研究专家冯志亮解析郑姓文化的前世今生

  郑

  郑姓是中中国第二十一位大姓氏,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当今郑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93%,总人口大约在1240多万。

  得姓始祖郑友,姬姓,郑氏,名友,故又称姬友、郑友,史称郑桓公。黄帝裔孙后稷之后,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异母弟。周宣王执政时,将姬友分封于都城镐京附近咸林(今陕西省华县西北),国号郑,为春秋时期郑国第一代国君。因郑国为伯爵国,郑桓公亦作郑伯友。周幽王即位后,封郑桓公为司徒,后因幽王昏庸,郑友率族东迁至虢(今河南省荥阳)与郐(今河南省密县东南)两国之间,建新郑国(都今河南省新郑),其后人尊郑友为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郑,是古邑名,为西周厉王的儿子友的封地,古地在今陕西华县西北,周平王东迁,郑也东徙今河南新郑。这是郑的本义。

古时有奠字无郑字,郑字是奠的演化字。奠就是郑,其本义是设置祭祀。甲骨文中奠字的形状是在案几上放一把酒壶。酉字的本义:用八月新黍子酿造的酒,字形是一个酒坛的形象,引申为有酒器之意。

酋字的本义:久酿的好酒,引申为凡与酒有关的官,如大酋、酋长。在古代能执掌酒业和主持祭祀的宫是十分有地位的,往往由部落首领的亲人所担任,所在氏族自然称为奠氏族,奠人所在地方成为奠地,建立了城堡成为奠邑,后来演化为郑,成为国名和姓氏。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汉族郑姓主要有三大来源:子姓、姜姓和姬姓。

第一支出自子姓。契,是黄帝的后裔,发明刻木记事的人,被赐姓子,其后代汤建立了商朝。到商王武丁时,武丁的儿子被封为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诸侯国。奠、郑古为一字,奠国即郑国。子姓郑国初在商朝都城近地的北郑,今河南濮阳西南古帝丘之地,后来为防周、羌之敌,西迁到商朝西疆的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

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子姓郑氏的历史至少有3200多年,这支最古老的郑姓,人寡势弱,以后一直无闻,可能淹没于姬姓郑氏之中。

  第二支出自姜姓。姜姓郑氏出自姜太公之后。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故城在今陕西凤阳。周穆王夺西郑为下都,姜姓郑国实际灭亡。国人姓奠井氏,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这支姜姓郑氏也有3000年的历史,后来史书上未见这支郑姓的去向,可能也淹没于姬姓郑氏之中了。

第三支源出姬姓,姬姓郑氏出自周文王之后。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见西周将亡,将财产、部族、家属连同商人迁移到东虢和郐之间,史称东郑。不久,犬戎联军攻破西周都城镐京,杀了周幽王和郑桓公,南郑遗民南逃到汉水上游的南郑,即今陕西汉中的南郑。

桓公之子郑武公在东郑即位,先后攻灭了郐和东虢,建立了郑,都新郑,即今河南新郑。郑武公、郑庄公相继为周平王的卿士,郑国一度曾是春秋初期的强国,后渐衰弱,公元前376年,韩哀侯出兵灭郑,郑国子孙以国名为氏,散布于陈宋之间。姬姓郑氏有2800多年的历史。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我国的郑姓家系比较单纯,直到宋朝前没有发生其他外族基因流入的事件。宋朝以后在郑姓人群中的外族混同的主要事件有:北宋金国女真人石抹氏族改汉姓郑,清朝满洲八旗舒穆禄氏、郑佳氏等氏族均改汉姓郑。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族混居后逐渐被同化为当地的汉民。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立姓于陕西、河南的郑姓一直活动于中原地区,战国时开始进入四川、山西、山东、河北等地。两汉时期郑姓由山东进入江浙,两晋之际和唐初唐末的三次中原南下福建移民,大批郑姓先民定居于闽东和闽南,郑姓的中心开始在东南沿海形成。明末清初,郑成功抗清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郑姓大约有7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为郑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郑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河南、浙江三省,这三省郑姓占郑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苏、广东、江西、湖北等。全国郑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豫鄂两块郑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郑姓大约有 1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21%,为明朝第十五位姓氏。浙江为郑姓第一大省,约占郑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仍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这三省郑姓大约占郑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苏、安徽等。宋元明期间,郑姓的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浙江为中心的郑姓聚集区开始形成。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郑姓的人口已达1240多万,排在第二十一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9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福建三省,大约占郑姓总人口的32%,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四川、山东、河北、安徽、江西、台湾,这八省又集中了30.5%的郑姓人口。广东居住了郑姓总人口的12.5%,为郑姓第一大省。浙闽地区是郑姓人口的聚集中心。

  郑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21)表明:郑姓在东南沿海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沪浙闽台、广东东部、海南、皖赣大部、江苏南部、湖北东部、河南东南、吉林大部、辽宁北部,郑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l%以上,而在中心地区此比例可高达3%,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0.8%,居住了大约47%的郑姓人群。在广东西部、广西东南、江西西端、湖南、贵州北部、四川大部、重庆、湖北西部、鲁豫大部、皖苏北部、河北东北端、辽宁南部、内蒙古东部、黑吉连接地区、新疆西北,郑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75%—1%,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0.8%,居住了大约35%的郑姓人群。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和堂号

  郑姓的郡望主要有荥阳、洛阳、高密、雍州、陇西、会稽等。郑姓除有与郡望同名的堂号外,还有博经、安远、著经、通德、北祖、南祖、七房等堂号,尤以荥阳为最著名。“博经”堂号出自东汉的郑玄,他博览群经,名扬四海,引来几千人向他求经。当时的读书人几乎专攻一经,唯有郑玄独自精通群经。“安远”堂号典出西汉侍郎郑吉,他从士兵升到侍郎,数出西域,懂外国事,破车师,降日逐,威镇西域,以功封为安远侯。西域之事始于张骞而成于郑吉。

  2、宗祠楹联

  艺工三绝;文成一家。

  古之遗爱;号为司农

  尚书世禄;通德名门。

  合族源流始;同居发朝初。

  听尚书之履声响蓬莱;出通德之门辉联阀阅。

  3、族规家训

  齐家兴国,激励后生;爱国济世,团结精诚。

  遵纪守法,清正廉明;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淡泊明志,天下为公;孝敬父母,百善先行。

  远离双亲,心信相通;关心二老,衣食住行。

  敬则生爱,最重笃诚;教育子女,尊祖敬宗。

  家国天下,祖训彪炳;父慈子孝,世代恩情。

  宽严有度,切莫纵容;崇尚科学,培养精英。

  国家栋梁,人人称颂;律己要严,诚待宾朋。

  有福同享,患难与共;社会交往,择友慎重。

  邻里纠纷,心态公平;换位思考,洞达光明。

  内外和睦。事业有成;恩爱夫妻,互敬宽容。

  家务之事,力戒纷争;遇事商量,人格平等。

  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学古鉴今,受益无穷。

  文臣武将,爱国公卿;工商巨子,科技先锋。

  才艺圣贤,层出不穷;家训永在,万代兴盛。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郑姓历代名人494名,占总名人数的1.0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五位;郑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31%,排在第十二位;郑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23%,排在第十八位;郑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99%,排在第二十二位。

  发源于河南,昌盛在浙闽台的郑姓,是中国著名大姓,是一个名人辈出、事业辉煌的家族。主要人物有:战国水利家郑国;西汉大臣郑吉;东汉经学家郑兴、郑众、郑玄;北魏书法家郑道昭;唐朝画家郑虔,诗人郑谷,任宰相者九人郑惜、郑殉瑜、郑余庆、郑纲、郑覃、郑朗、郑从谠、郑畋、郑延昌,大长和国国君郑买嗣;南宋史学家郑樵;元朝戏曲家郑光祖、郑廷玉;明朝航海家郑和(原姓马,名文和,小字三保,回族);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清朝书画家兼文学家郑燮,物理学家郑复光。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河南省新郑市郑姓的发源地——郑武公建立的郑国

  新郑现存郑姓发源地遗址为郑韩故城,也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建都之地,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第一古都”。郑韩故城位于新郑市区及双泊河(即洧水)与黄水河交汇处,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在城内发现两处氏族墓地。铸铜遗址和铸铁遗址等。郑国在此传23世,历时391年,于公元前357年被韩国所灭。韩侯把国都从阳翟迁到这里,传8世,历时145年,后被秦所灭。新郑城内的轩辕故里、始祖山文化游览区、新郑博物馆、滨河公园、炎黄广场、欧阳修陵园、郑风苑、商城遗址、河南博物院等景点都是寻古的地方。

  游线二: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氏宗祠)——福建省宁德地区周宁县(浦源镇郑氏宗祠)——福建省南安市(郑成功墓)——广东省三水市(大旗头村)

  (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故郑氏宗祠是歙县气势最宏伟、规模最大的祠堂之一。

  郑氏宗祠与门坊上的匾额文字,全是颂扬元朝至正年间郑氏文人郑玉的,宣扬他在朱元璋攻入徽州后甘愿为蒙古统治者殉节,用全家人的性命为一个逝去的王朝奏响挽歌。郑氏宗祠是徽州古代建筑的一个优秀标本。现在祠内由歙县黄梅戏剧团开辟为古徽州民俗风情博物馆,设置了各个颇具徽州特色的民俗风情场景。

  (二)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氏宗祠

  这座宗祠位于浦江县郑宅镇中心。站在大门口仰望,一块巨大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御笔匾额“江南第一家”赫然入日。数百年前,就在这个大院子里,曾经出现15世族人同居一处不分家的场面。这里耕读一体,按需分配。几百口人晨起敲钟下田劳作,暮归到大饭堂就餐,成为实践古代儒家理想社会的活标本。郑氏宗祠扩建于元初,占地6600平方米,是颇具观赏价值的江南古建筑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郑家后人创办了东明书院,著名大儒宋濂、方孝孺等曾入学院主讲,宗祠内至今还存活着宋濂手植的几株苍劲古柏。郑家的《郑氏规范》和《郑氏家仪》等资料,详细记录了宋、元、明社会农民的日常起居、劳作、婚丧、祭祀等内容,确实堪称一个“封建家族博物馆”,如今这里已被辟为体现当地特色的民俗博物馆。

  郑宅镇的街道上依然泛出丝丝古风。在白麟溪上横跨着10座石桥,就是“江南第一家”有名的自然景观十桥九闸。桥建于明代,每座桥都设有水闸,便于人们洗濯。白麟溪水源于风景秀丽的玄麓山,溪水清流荡漾,两岸柳丝飘然,景色绚丽宜人。

  (三)福建省宁德地区周宁县浦源镇郑氏宗祠

  位于周宁县鲤鱼溪下游浦源镇的郑氏宗祠始建于宋代,相传是从河南荥阳迁到浦源的朝奉大夫郑尚公八世孙晋十公所建,是目前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这一支郑氏的先祖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郑桓公为其谱系始祖。宗祠造型独特,前窄后宽,形同古船。右前方有一株千年柳杉,树腹中空而枝叶茂盛,村人奉若神明,美其名曰“灵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里将洞开祠堂大门,搬出家谱让村人翻阅查看。同时,演“社戏”三天。戏前,举村人共聚,商讨一些村中大事,形式较为隆重,是一种民间传统的“民主集中制”。

  (四)福建省南安市郑成功墓

  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墓地坐落在福厦公路附近的水头镇康店村复船山。他出生在日本,6岁回到中国,自幼聪慧机敏、文武双全,深得明隆武帝青睐,即赐他与皇族同姓,易名“成功”,人称“国姓爷”。郑成功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以及大规模地开发台湾。由于10年征战,驰骋沙场,秘劳成疾,病逝台湾,年仅39岁。30年后归葬于南安康店村的郑氏祖茔,陵园内宽敞整洁,风景优美,为海内外郑氏游人祭拜“国姓爷”的好地方。

(0)

相关推荐

  • 姓氏文化探源——郑姓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 姓氏文化探源-郑姓 1 姓氏释义 郑有两种字义①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初陕西省华县一带,后迁 ...

  • 姓氏文化研究专家冯志亮解析谢姓文化的前世今生

    谢 谢姓是中国第二十三位姓氏,在广东.湖南分布较多.当今谢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76%,总人口大约有1010万. 得姓始祖伯夷,姜姓,其父孤竹君为上古时期炎帝后裔.伯夷与其弟叔齐在商末时,一齐投奔 ...

  • 姓氏文化研究专家冯志亮解析梁姓文化的前世今生

    梁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在两广地区最集中,按人口排列,为中国第二十二位姓氏.当今梁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85%,总人口大约在1130多万. 得姓始祖伯益,赢姓,称大费.柏翳,又称伯翳,上古时期颛顼 ...

  • 姓氏文化研究专家冯志亮解析罗姓文化的前世今生

    罗 罗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二十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当今罗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95%,总人口大约在1260万. 罗姓始祖颛顼,姬姓,上古时期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又称黑帝或玄帝,号 ...

  • 姓氏文化研究专家冯志亮解析樊姓文化的历史发展

    樊 樊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零九位,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北地区.当代樊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5%,总人口大约有200万. 得姓始祖仲山甫.姓姬,周太王古公亶父后裔.周宣王时卿士 ...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解析郭姓文化与历史发展

    郭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十七位大姓,主要分布在中原和华北地区.当今郭姓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13%,总人口大约在1500多万. 得姓始祖虢叔,亦称虢公,姬姓,周太王少子季历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武王之叔 ...

  •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解析高姓文化与历史发展

    高 高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十九位大姓,主要分布在渤海湾.中原.东北地区.当今高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总人口大约在1330余万. 高姓始祖高奚(傒),姬姓,周朝齐国太公姜子牙后裔.齐国传至太公八 ...

  • 北京大学姓氏文化专家冯志亮解析余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余 余姓是中国第四十位姓氏,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当代余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8%,总人口大约有633万.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余,与舍字同义.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余字像树木支撑的房屋形,上部为 ...

  • 北京大学姓氏文化专家冯志亮解析田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田 田姓是中国第三十六位姓氏,在华北.中原.西南地区的分布比较集中.当今田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2%,总人口大约有685万. 田姓始祖田完.妫姓,名完.胡公满后裔,春秋时陈厉公次子,又称陈完.卒 ...

  • 北京大学姓氏文化专家冯志亮解析潘氏起源与人口繁衍

    潘 潘姓为中国第三十五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苏和浙江.当今潘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2%,总人口大约大约有687万. 得姓始祖季孙,姬姓,名荀,周文王之孙,毕公高(姬高)幼子.武王伐纣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