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才发掘不到2%,河南最“野”考古遗址!任何一个发现都可能改变历史课本
说起考古,你的印象是什么?
是说着“人点烛鬼吹灯鸡鸣灯灭不摸金”的切口黑话? 或者扛着洛阳铲和黑驴蹄子与僵尸战斗并大吼一声“上交给国家”? 还是拿着小铲子小刷子在墓地里刷刷刷?
实际上前者只是小说家在民间传说基础上的杜撰,后者也仅仅是整个考古过程中的一小部分。 考古是一个科学严谨的研究过程,有大量的调查、发掘和整理。 今天,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事业部记者走进洛阳二里头遗址发掘现场,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跟大家一起“云考古”,感受感受中国最古老朝代的脉搏。
走进二里头,一起“云考古”
河南最“野”的考古遗址, 任何一个发现都可能改变历史。
俗话说:殷墟的青铜技术源于二里岗,二里岗又源于二里头。殷墟的发掘直接改写了中国历史,二里头的发掘更是举世瞩目。 从1959年开始到现在,60年一甲子,三代考古人夜以继日的探索,也只发掘不到2%。
中华文明到底几千年?中国最早的都城在哪里?大禹治水是否真的存在,华夏文明为何以龙为图腾……种种颠覆性的历史谜案,或许都埋在偃师二里头的这片黄土之下。
通过这场冲上热搜的直播,记者和网友的第一感受就是: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网红洛阳铲出镜了 一般来说,考古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田野过程,一个是实验室过程。 田野过程就是调查、勘探、挖掘、田野记录;实验室过程就是在实验室中对考古发掘得到的东西进行处理,比如清洗、修复、测年、测成分包括文物修复等。
考古队员的日常,才不是游山玩水
记者们到洛阳二里头的第一天恰逢下雪,考古工作队的队员们都忙着在基地整理资料、记录文物。
附近村庄的阿姨们在认真的给这些陶片洗澡,随后交给队员们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考古工作也有很多重复琐碎的事 英国考古学家伦福儒和巴恩曾经说过,“考古学部分是从事创造性的想象”。 所以,请发挥你的想象力辨认下方的碎片吧!
考古才不是游山玩水拍拍照睡睡觉,扛着三个工具箱,走跟我上山去。
队员跟记者说,这已经比前辈们的工作条件好很多很多了。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此前工 作队 照 不过科考队的生活,照样可以撸猫撸狗!
可别小看这些碎瓦碎罐!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副队长赵海涛 介绍,从发掘现场带回来的破碎的陶片、以及不起眼的土壤,都是一把窥探历史的钥匙。
感受下赵海涛副队长的坐骑
一片瓦,解锁一个时代
赵队长介绍说,发掘时候取出来的土样,对这些土进行水洗,如果里面有碳化的植物的话,会漂浮在上面, 搜集出来后通过这些碳化植物,才知道当时有什么植物种类,哪些是驯化的,哪些是野生的,这样也就复原了当时人的食物结构。 所以看到一些影视剧中的常识性错误,往往也让考古队员们哭笑不得。
明朝才传入中国的红薯,让宋朝的包大人给吃上了
在二里头,看到“最早的中国”
二里头的土地下,埋藏着“最早的中国”。
在11月25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进展中,二里头遗址项目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300多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让三代考古人努力了61年,仍然只发掘冰山一角。 此次公布的——“井”字形道路延伸范围更大、家族式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布局等最新考古成果,揭开了3000多年前“最早的中国”的一层面纱。
赵队长向记者和网友解读二里头城市布局
3000多年前的先民生活是什么样子
通过出土的2万多件文物,赵海涛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 在出行方面,已经有了一米多宽的双轮车,但是车的数量非常少,一般人可能都是步行,上层贵族可能是坐双轮车出行; 当时水稻、小麦也有了,但是数量比较少,所以只有贵族们才能吃;
上层贵族们穿的是麻布衣服,在一些文物上面,有麻布的痕迹,最细的麻布一平方厘米50来根,是比较细腻了。
硬核二里头,考古人心中的梦
相比较其他网红遗址,硬核的二里头,才是无数考古人心中的梦。 从1959年,71岁的徐旭生先生为了寻找“夏墟”,在豫西开展田野考察,从此,二里头这片看似普通的土地就和“考古”、“最早的中国”密不可分。
曾经的二里头考古队工作场景 赵海涛队长说,有趣的是,当时徐旭生先生是为了调查夏墟而发现二里头遗址的,但当时因为当时学科的发展水平不完善,学科认识不足, 他当时认为二里头极有可能是商汤建的都城。 直到1977年河南登封召开王城岗遗址发掘现场会,会上北京大学的邹衡教授通过对夏商时期的梳理研究,提出二里头应该是夏王朝、夏文化的遗存。
持续六十余年的讨论,也说明考古学的严谨。 目前,二里头遗址累计勘探约4.5万平方米,占遗址总面积的1.5%,除了还有广阔的遗址等待被探索,二里头遗址的真正身份也等待被确认。 目前尽管绝大多数认为他是夏王朝的都城,但是还不能百分之百的认定他就是夏王朝的都城。 除非发现当时的文字,比较确凿的证明这是夏都、这是夏王朝,这才基本上没有争议。
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这个存粹是从考古学上进行研究之后的一个判断。而这个判断,则远远超越了他是夏王朝这样一个历史定位。
5G智慧+也将应用到二里头遗址公园的展览中,通过虚拟建模,实现AR看展
二里头:惊喜与乐趣同在
在猜测与想象之间摇摆,在刺激与未知面前探索。 这是绝大多数考古人的状态, 从2002年走出校门 就来到二里头的赵海涛,还继续陪伴着这片遗址,接下来,他将继续验证学术假说,探寻文字、更高等级的王陵墓葬的可能......
“考古工作是一个探索未知的一个学科,我们在没有发掘结束之前,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发现等着我们,通过我们不断的发掘,总是会有各种发现在等着我们,重要的、一般的,总有发现的乐趣,发现的惊喜在等着我们。”
二里头遗址处的二维码,带你复原旧王朝
让沉睡的遗址“活”起来
沉睡的遗址“活”起来,让更多人了解二里头。 历史的发展,是传承的过程。遥隔数千年的二里头遗址,也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让更多人走进二里头,也是当地政府和考古队们的期望。
良渚遗址公园场景
借鉴其他范例,2019年开放的良渚遗址公园,主打沉浸式体验的它,让不少人真切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还有2020年开放的海昏侯遗址公园,同样成为南昌当地的一大特色景区。更早的还有2007年开放的金沙遗址公园,将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埋藏最丰富的祭祀遗迹呈现在大众面前。 已经发掘61年的二里头遗址,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起源。 随着二里头遗址公园的开馆,考古遗址公园的开园,这个沉睡了数千年的“华夏第一都”,也正在逐渐苏醒,颜值与内涵并头,守住中华文明的根和魂,同时,也见证着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