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丨《资本积累理论与现代资本主义——理论的和实证的分析(第2版)》目录与前言
编者按
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南开大学荣誉教授高峰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2月20日14时44分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不幸辞世,享年87岁。高峰先生的去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的重大损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在马克思主义学派内部和外部,引起了围绕马克思基本经济理论的长期而激烈的论战。资本积累理论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峰先生的《资本积累理论与现代资本主义——理论的和实证的分析》是政治经济学界研究资本积累理论的经典著作,该书的主题就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积累学说,集中讨论其中的三个核心部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和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理论。中心问题是,探讨资本积累过程中若干趋势规律在当代是否仍然有效,以及积累规律的作用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条件是什么,其结果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CPEER特推介高峰先生《资本积累理论与现代资本主义——理论的和实证的分析》(第2版)一书,该书亦是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丛书之一,以表悼念并飨读者。
——《政治经济学报》编辑部
▲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丛书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7月
▲作者:高峰,男,汉族,天津市人,1933年9月18日生,于2020年12月20日逝世,享年87岁。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南开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和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问题。曾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天津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共6项,并参与了3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78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动态》、《政治经济学评论》、《当代经济研究》、《南开学报》、《南开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约30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其中个人著作3部,主编著作3部,合写著作3部。代表性学术著作为:《资本积累理论与现代资本主义》、《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垄断与竞争—垄断资本理论研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演变》。曾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吴玉章奖金优秀奖等学术奖励。
再版前言
本书为二十多前出版的一本专著,主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积累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把马克思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但马克思主义学术领域却长期被教条主义思想所统治,理论严重脱离实际,对现实问题缺乏解释力。改革开放后,这种不正常现象开始逐渐改变,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入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学术专著仍然很少。本书是朝着这个方向的一次努力和尝试。其方法论特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现实出发,重视长期统计资料分析,吸收国内外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对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种研究方法在国外左派学者中并不鲜见,但当时在国内仍然较少运用。如果说本书还有一些学术价值,或许就在于它在国内较早采用了这种研究方法。
回头来看,本书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积累理论的讨论范围不够宽阔,统计资料的处理比较简单,某些论述略嫌繁琐,个别理论的分析不够清晰,有的观点也可能过时。但再版时笔者不打算在内容上作重大修改。主要原因是作者已没有这样的精力;同时,保持本书的原始面貌,也可反映出作者在资本积累理论研究上的一段历程和思想发展的脉络。
自本书出版以来,作者又写过若干涉及资本积累理论的学术论文,主要有《产品创新与资本积累》、《二十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积累与演变》、《当代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资本积累与经济虚拟化》等,其中大部分已经发表。这些论文从不同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积累理论作了辩护与扩展,个别重要观点也有所修正,可看作是本书的补充和延伸,故再版时作为本书的附录列后。《当代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一文部分内容与本书第二、四章略有重复。笔者未将重复的内容删除,一是为保持论文本身的严整性,二是为某些读者提供方便,如果他们没有兴趣和耐心阅读本书的全部章节,他们可以通过附录的论文看到这两章的基本内容。
本书(包括附录中的论文)再版前作了认真的校对,改正了原书近百处印刷错误和个别表格的计算错误,并对少数文字和个别译名进行了修改。
但愿本书的再版能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高峰
2013年6月
作者的话
我曾多年从事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的教学工作。长期以来,深感我国对《资本论》的研究偏重于原著的注释(这当然是必要的),而结合现代资本主义实际进行基本理论的研究则做得较少。人们习惯于把经典著作当作解释现实问题的最终依据,却很少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资料来检验理论,并结合现实情况的研究丰富和发展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严重阻碍了理论的深化,使理论本身显得贫乏和缺乏说服力。而当人们感到理论不能充分解释某些变化了的实际情况时,又容易产生另一种倾向:轻易地否定马克思经济学说的一些基本原理,或者认为《资本论》已经过时。这两种极端的倾向,都不能认为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
另一方面,我们对西方经济学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派对《资本论》的研究也不够重视,虽然翻译了少量著作和文章,但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在有些人看来,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都是非正统的,都要加上“所谓的”贬义词,对他们的著作一概采取否定和批判的态度。必须承认,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很多,其中有些流派的确是根本背离马克思主义的;但不能否认,也确有许多左派经济学家遵循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和方法,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严肃的科学研究。由于联系实际紧密,思想束缚较少,他们研究的题目广泛,思路开阔,观点可能有对有错,但对许多理论问题的探讨则比我们深入得多。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有关《资本论》的研究成果缺乏认真的了解和借鉴,也是不利于我们深入开展《资本论》研究工作的。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南开大学经济系的部分教师从80年代初期开始,即在魏埙教授的倡导下,对《资本论》中的某些重要理论问题,联系现代资本主义实际开展研究工作。笔者对资本积累理论的研究也断断续续进行了若干个年头。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现实出发,重视长期统计资料分析,吸收国内外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对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尽管我们力图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坦率地说,笔者在写作本书时的抱负仍然是有限的。笔者并不嗜望对所考察的理论问题提出任何肯定意见,而只打算把初步研究的一些资料和观点提供出来,供同行们讨论。如果本书的内容和方法能对国内有关《资本论》或资本积累理论的研究起点推动作用,即已满足了作者的心愿。
本书中的某些内容在过去曾以论文形式发表。这些论文包括:《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与现实》、《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现代美国的失业问题》、《从战后欧洲的经济情况看资本主义的失业问题》、《评西方学者围绕马克思的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理论的论战》。论文中可能有部分资料或个别论点与本书不一致。本书中的资料和观点则代表了作者的最近研究成果。
由于水平所限,书中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定所难免,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高峰
1989年12月
目 录
第一章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和围绕这一理论的长期论战——代前言
第一节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第二节 围绕资本积累理论的长期论战
第三节 研究资本积累理论能否采用统计证明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任务和方法
第二章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
第一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
1 资本有机构成概念的提出
2 资本有机构成与资本价值构成
3 资本有机构成的两种公式
4 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产量比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趋势
1 资本主义技术进步的基本特征
2 劳动生产率与资本技术构成
3 资本技术构成与资本价值构成
第三节 经验资料的检验
1 资本价值构成的计算方法
2 美国制造业资本构成的长期动态
3 美国物质生产部门和全部私人经济
资本构成的长期动态
4 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资本构成长期
动态的比较
第四节 20世纪以来影响资本构成动态的重要经济因素
1 物质生产部门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
约
2 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
3 资本积累速度和科学技术革命
第三章 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第一节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原因和规模变动
1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2 马克思失业理论的方法论特征
3 评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失业理论的批
评
第二节 20世纪资本主义失业人口形成条件的若干重要变化
1 决定失业规模及其变动的主要因素
2 资本构成提高速度的放慢
3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
4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其他条件变化
5 第三产业对过剩劳动力的吸收
第三节 经验资料的分析
1 美国的失业规模和长期变动趋势
2 美国失业人口趋于扩大的原因
3 其他国家的经验资料
4 评所谓补偿理论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的若干新特点
第四章 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理论
第一节 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规模理论的形成和争论
1 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理论的由来和
形成
2 评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
趋势规律理论的批评
3 围绕“技术选择”问题的争论
第二节 论证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的不同观点和方法
1 对一般利润率下降原因的几种主要
解释
2 方法论上的若干分歧
第三节 经验资料的分析
1 美国剩余价值率的长期动态
2 美国利润率的长期动态
3 多种变量的综合观察
4 其他国家的经验资料
第四节 一般利润率变动的内在机制
1 利润率长期变动的分析
2 利润率周期变动的分析
结束语
附录
20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积累与演变
产品创新与资本积累
当代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与经济虚拟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