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上万元学课程,都没用?心理学:用“瓦拉赫效应”打造稀缺价值
关于提高自身价值,大家常用的方法是什么?是补足短板,还是经营优势呢?
在答案揭晓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我的两个朋友小晴和飞飞,都十分上进。
最近几年知识付费火热,小晴也报了不少课程。
看到同事学英语,她也报名英语课程。
看到闺蜜学写作,她就报名写作训练营。
看到男友学编程,她又报名编程培训课。
……
一年下来,小晴花了上万元学习课程,除了人变憔悴之外,其他一点变化都没有,工资没有上涨,生活质量也没有提升。
相比小晴的“广撒网”,朋友飞飞就“专一”多了。
飞飞小学开始学画画,在绘画方面很有潜质,也参加过一些绘画培训班。初中后,他一边练习绘画,一边给杂志社投画稿,一画就是十多年。
长期绘画为他积累了美学基础,上大学后他开始学摄影。毕业后,他就从事摄影工作,经过几年打拼,在摄影行业已经小有名气。
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我的两个朋友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一个是补足短板,一个是经营优势。
飞飞经过长期经营优势,取得事业的成功,小晴之所以陷入焦虑还不能成功,主要是不懂“瓦拉赫效应”。
01
瓦拉赫效应:经营优势,增值稀缺价值
松下幸之助说过:人生成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个性长处。经营长处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则,必将使自己的人生贬值。
我的摄影师朋友之所以能成为同侪中的佼佼者,是因为一直专注绘画这一门技能,他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经过时间的积累,不断迭代其优势,从而取得不错的成果。
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瓦拉赫效应”。
瓦拉赫效应,是指一旦找到自己的智能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瓦拉赫效应主要看中个人潜能,强调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长期发展的优势,将所有力量都放在该潜能上,使其发挥到极致。
奥托·瓦拉赫
该效应的产生,与提出者奥托·瓦拉赫的人生经历有关。
瓦拉赫读中学时,父母期望他成为一名文学家,但老师对他的评价却是:“在文学方面创造力弱”。于是瓦拉赫改学油画,奈何在艺术方面也毫无天赋。
唯独化学老师对他认真做事的品质予以肯定,之后瓦拉赫开始学化学,其化学天赋就此被发掘。他不仅在化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还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瓦拉赫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某些方面不能做好,但找到适合自己并能发挥自身优势的职业,同样能取得不凡的成就。
02
为什么会产生瓦拉赫效应?
列夫托尔斯泰说: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1、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的潜能
每个个体的智能强弱并不均衡,一个人或许在某方面的智能处于弱势,但会在另一方面的智能上占据优势。
多元智力学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目标的达到,并不靠单纯的某种智力。每个人都具备这些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内省智能。
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发掘各自的大脑资源。而这种为达目的发挥的个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能。正是这种智能,造就人与人的差异。
人的差异性,最先体现在领域差异上。
比如瓦拉赫在艺术和语言方面处于弱势,但数理逻辑智能却很强。
再比如达尔文,他在数学和医学方面比较弱,但一接触到动植物便灵光焕发,将生物方面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后,成为了生物界的泰斗。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多种智能,只要找到有发展潜质的智能,并充分发挥,是可以取得不错成绩的。
2、高回报离不开长期的专注投入
人的精力有限,时间又是不可逆资源。如果学习多项技能补足各种短板,势必会将大量时间和精力都分散,而且每一项技能仅停留在浅层学习阶段,积累太少,对提高个人价值意义并不大。
《专注力》这本书提到,基于二八原则的基础上,应该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高价值的事情上。
二八原则,又叫“帕累托法则”,80%的收益或价值其实仅来源于20%的努力。
该原则的提出者帕累托通过调查取样发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分配并不均衡,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
其他领域也同样存在不均衡的现象。比如一家公司,80%的利润来自20%的顾客;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里,20%的人口和疾病,会消耗80%的医疗资源。
根据二八原则可以发现,投入与产出、付出与回报都存在着不平衡。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成果,也都是靠20%的优势付出而得到。
法国著名花卉画家雷杜德,尤其善于绘画玫瑰花。为了增强对玫瑰的了解,他还曾拜师植物学家。
但与其他画家不同的是,雷杜德只画玫瑰,一画就是二十年。他出版的绝世佳作《玫瑰图谱》,被誉为“玫瑰圣经”,至今无人超越。
雷杜德能取得如此成就,正是因为他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研玫瑰的画法上。虽然他放弃画百花,却画出了世界上最艳丽的玫瑰花。
《玫瑰圣经》
3、借势外部力量,发挥优势
《异类》中说到:人类栖身其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每个人的成长,除了个人努力之外,离不开外界的影响。通过外界的反馈,可以及时调整行为方向,顺应规则将优势发挥到极致。
这里的外界,不止是周围人,还包括环境和圈子。
比如瓦拉赫在学习化学前,正是由于老师对他学习的反馈,以及父母的支持,才得以走上化学之路,发挥其优势成就卓越。
再比如清华的食堂厨师张立勇,每天的工作是负责切菜和蒸馒头。看着周围的人都是精英,他很自卑。为此他决心要奋发,自学英语10年,通过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之后辞去厨师工作,从事英语相关工作,还成立了工作室。
张立勇
瓦拉赫和张立勇的人生得以转变,正是借助了周围人或环境的力量,发掘出个人潜能,从而在各自领域上发挥其优势而成就人生。
可以说,借势外部力量,是瓦拉赫效应发挥作用,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
03
如何有效的运用“瓦拉赫效应”,提高个人价值?
1、利用SWOT模型,进行自我评估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要想找准定位,发掘自身优劣势,得先知道自己强在哪,弱在哪,知道当前社会有什么机会,有什么挑战。
在发掘自我优势之前,可根据SWOT模型,先对自身情况进行评估。
SWOT模型是检查个人技能、能力、喜好和职场机会的有用工具。它分为四个部分:Strength (优势)、Weakness (劣势)、Opportunity (机会)和Threat (威胁)。
从整体上来看,SWOT模型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因素。
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因素。
SWOT模型
①S 优势和W劣势
SW是从内部因素的角度,来分析自身具备的优劣势,也就是从具备的特质和资源进行分析,拥有高于其他人的放到S中,否则放到W里。
可从以下5个方面,对内部因素进行自我评估:
性格:
自我型——性格偏冲动,缺乏耐性,主攻性强。
可控型——性格柔和细腻,具有共情心。
中和型——不急不躁,成熟稳重,处理事情善于把握分寸。
开放型——性格外向,注重社交活动。
知识:掌握某领域的概念性知识。
技能:某种天赋,或是长期练习、能熟练操作的能力。
经验:过往的经验,或是具备深入发展某个领域的经验。
硬件:职业发展的某些资格证书。
②O 机会和T威胁
OT是从外部因素来分析自己当前有什么机遇和威胁。其中,对自身发展有正向作用的叫机遇,负面的叫威胁。
可从以下5个方面,对外部因素进行自我评估:
国家政策:该领域是否享受“政策红利”。
经济形势:该领域的发展目前处于怎样的形势。
社会认可度:社会对该领域的认可度。
领域创新:该领域在未来是否有创新或突破的可能性。
人际关系:身边有无提供学习或发展机会的合作机会。
2、运用“高手战略”,培养核心竞争优势
古典在《跃迁》中说到:处处有机会,就等于没有机会。
每个人的能力都与机会高度匹配,那么获取的资源就没有差异性。如果想要向金字塔顶端发起进攻,势必需要提供稀缺的技能,来作为机会交换的条件。
《跃迁》中提到一个打造核心技能的策略,就是“高手战略”。
《跃迁》
高手战略,是指投入产出的非线性,要找到高价值领域,迅速做到头部,再从一个小头部到达更高的头部。
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实施高手战略:
1)只关注高价值区,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
霍姆斯说过:我们占据的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去的方向。
懂得借势,做任何事情都事半功倍,实现个人价值亦是如此。
高价值区域竞争激烈,机会优渥,人在拼杀过程中,能力迭代更快,也更容易实现个人价值。
章子怡凭《我的父亲母亲》成名后,张纪中以200万片酬邀请她出演《笑傲江湖》的岳灵珊,章子怡跑去问张艺谋意见。
张艺谋说:“你有潜力,想出大名,只许拍电影,不许拍电视剧,不要让蝇头小利毁了前途。”
此后,章子怡将近20年没拍过电视剧,却成了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女明星。
章子怡
2)利用差异化优势取胜
看到一个高价值的领域,便不假思索地参与进去,规则不了解且毫无优势,只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真正的高手不会盲目随大流,他们在入场前,会利用足够的时间观察对方,思考差异化优势再加入,以此提高胜算几率。
我们可以利用OODA循环,来打造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OODA循环,是美国空军上校约翰·包以德提出的理论,从Oservation(观察)、Orientation(判断)、Decision(决策)、Action(行动)4个步骤,对行动进行分析,做出决策。
OODA循环
①Oservation观察
面对一个复杂陌生的领域,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察。
在经验有限的前提下,通过观察自己、对手、环境,来收集决策的信息。收集的信息越齐全,做出的决策越准确。
比如当前的大数据时代,就是通过观察用户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行为,来记录数据,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加工。
②Orientation判断
简单的数据收集并没有多大意义,需要将数据进一步分析、归纳、整理,来得出各种有可能的结果。
然后再排除明显不合理的信息,得出一个初步的结果。这一步只是一个粗略的结论,最终结果还需要进一步判决。
比如朋友阿亮的老板,想再租一个新办公室,让阿亮先去挑选。于是阿亮通过中介和网上相关信息,筛选出几个符合要求的办公室。那么,下一步就是提交给老板做出判决。
③Decision决策
做决策相当于做选择题,在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多选一。通过前面的观察和判断,基本上能做出相对符合要求的决策。
④Action行动
前面三个步骤都是在为行动打基础,根据决策的结果付诸实践行动,也就是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在这个最佳决策的行动执行上。
比如罗振宇的“得到”,利用每日60秒的语音推送,坚持至今。使得他在微信公众号这个高价值赛场上找到新优势,做到知识付费领域第一。
罗振宇
3)从身边的头部做起
很多领域距离我们太遥远,难以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来做出精准的决策,更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做到行业顶尖级别。那么,不要想太多,先从身边的头部做起。
先抢占距离自己最近领域的顶峰,获得该领域的最佳资源后,再一步步推进,延伸到另一个新领域。
比如你身处一个小公司,想跨越到另一个高价值领域,可以先做到部门的头部,再做到整个公司的头部,然后做到所从事行业的头部。此时,良好的机遇、绝佳的资源都会主动找上门来,进入下一个领域便不再是难事了。
3、训练专注力,保持长期、稳定、持久的发展
如果在培养核心优势时,无法做到长期坚持地投入,那么很难得到高效高质的结果。
可通过训练专注力,来保持优势长期、持续地发展。
那么,如何训练专注力呢?
①将专注力与声音、气味等关联
在专注力最强时,下意识地将注意力与声音、气味、实物进行关联。形成条件反射后,再次需要专注时,放些轻音乐、喷点淡香水、设定番茄闹钟等等即可。
比如《圆桌派》每次开始录制时,窦文涛都会燃一根香,不仅有仪式感,符合节目属性,而且沉香的气味,能让人心神安定,保持谈话专注。
窦文涛
②用DOC方法平复杂念
内心杂念太多,难以集中专注力,可以用DOC方法来平复内心。
DOC是一种冥想的附属方法。分为三个步骤:Do(做)、Observe(观察)、Correct(纠正)。
通过观察当前所做行为,意识到不专注的状态后,对该状态进行纠正,多次循环调整直至回到专注状态。
以下是以“我写作走神”作为案例,用DOC方法来实现杂念平复:
D(做):当我在写作时,大脑一直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
O(观察):觉察到自己不集中的原因是,想要玩手机。
C (纠正):此时提醒自己:明天就是交稿时间了,得赶紧把专注力拉回来。
如果再次走神的话,以上步骤循环往复,经过多次练习后,能平复杂念保持专一的思想状态
瓦拉赫效应
结语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面对应接不暇的信息,人们总是产生出一种“知识贫乏”的错觉,为此不停地学习各种各样的新技能,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成效也不理想。
相反,那些厉害的人,更懂得深耕自身技能,打造稀缺优势,从而获得优渥资源和机会,来实现个人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瓦拉赫效应”,来打造稀缺价值,做到以下三点即可:
1、利用SWOT模型,进行自我评估。
2、运用“高手战略”,培养核心竞争优势。
3、训练专注力,保持长期、稳定、持久的努力。
如果您喜欢大脑帮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关注大脑帮(Brainlearning),与你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