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灵凤读过的英文书 | 刘铮

叶灵凤晚年有“藏书家”之称,其实他的藏书是1938年到香港后再聚起来的,而早年在上海所得的书则失落了。他在《我的藏书的长成》一文中写道:“我在上海抗战沦陷期中所失散的那一批藏书,其中虽然并没有什么特别珍贵的书,可是数量却不少,在万册以上。而且都是我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自己由编辑费和版税所得,倾囊购积起来的,所以一旦丧失,实在不容易置之度外。在抗战期中,也曾时时想念到自己留在上海的这一批藏书,准备战事结束后就要赶回上海去整理。不料后来得到消息,说在沦陷期间就已经失散了,因此意冷心灰,连回去看看的兴致都没有了。”

叶灵凤早年的这批藏书在他离沪时托付给亲属,据叶灵凤的外甥张家庆回忆,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他还在亲戚家看到过它们:“在一个楼梯转角的搁板上,找到了这些书,但绝大多数是外文的,我当时看不懂。”(张家庆《叶灵凤的藏书票》,2020年9月7日《新民晚报》)一万册书,普通的房间要两三间才摆放得下,恐非“搁板”所能负荷,也许那时书已不全了;不过,“绝大多数是外文的”这一记忆应该可靠,因为叶灵凤自己也说:“我的那一批藏书,大部分是西书……”叶灵凤似乎只懂英文这一种外文,因此他说的“西书”当指英文书。

2020年9月,我得到一本破旧的英文精装书,页边已被蠹虫蛀了几个洞,它是英译“法朗士作品集”中较少见的一册,小说《紫水晶戒指》(The Amethyst Ring),出版于1922年。书前衬页上,有一用钢笔写的、像道士画符似的绕了很多个圈儿的合文签名,细辨之,却是“靈鳯(灵凤)”两个字(上图)。莫非它是叶灵凤失落的西书中的一种?

后承友人宋希於兄见教,叶灵凤、潘汉年编《幻洲》杂志第一卷第五期(1926年12月1日出版)印了一幅叶灵凤的照片,旁边有其签名,正是同样绕了很多个圈儿的合文签名(下图)。如此一来,证实《紫水晶戒指》确为叶灵凤旧藏。

叶灵凤读过很多法朗士写的书。他的《读书随笔》(上海杂志公司1946年版)一书中有篇《法朗士的小说》,开篇就说:“有一时期,我颇爱读阿拉托尔·法朗士的小说。我尽可能的搜集所能买到的他的小说,贪婪的一本一本读下去。这样,他的三十几册小说,我差不多读了五分之四。”若叶灵凤所言没有夸饰的成分,则他读过二十几本法朗士的小说,这一数量着实可观,恐怕民国时期再没有第二个人读过这么多的法朗士。

不仅读,叶灵凤还译过法朗士的小说:1928年2月,叶灵凤主编的杂志《现代小说》第一卷第二期上刊出了他译的“法郎士”短篇小说《露瑞夫人》(后收入叶灵凤译《九月的玫瑰》一书,上海现代书局1928年初版)。叶灵凤文章里提及法朗士的也不少,在香港沦陷时期,他还特意写过一篇《法朗士诞生百年纪念》(1944年4月16日《华侨日报·文艺周刊》)。

这本《紫水晶戒指》,正文第一段边上记着日期“26.1.1929.”,大概是阅读之初的时间。书的最后一页则有中文题记:“一九二九年一月二十七日下午读毕于增馀里十五号。”三百页的英文长篇小说,两天就读完了,速度是够快的。

1929年,叶灵凤生活在上海。他在《白薇——我们的女将》一文中回忆:“白薇的爱人是杨骚……他们两人开始同居,大约是一九二八年的事。当时两人住在上海北四川路底的恒丰里,我也住在附近的另一个弄堂里,因此时常有机会可以见到。”在《大陆新村和鲁迅故居》一文中则写道:“我曾在大陆新村对面的兴业坊住过……当年‘一·二八’之夜,我就亲眼见过日本陆战队先占领了兴业坊后面的警察派出所,然后将兴业坊弄底的围墙凿开一个大洞,从那里鱼贯而入……”“一·二八”是1932年的事。恒丰里、兴业坊皆在虹口,增馀里(现宝安支路79弄)在两者的东南方向上,离恒丰里近得很,步行大概就几分钟的路程,距兴业坊稍远些,不过走十分钟也应该到了。增馀里十五号,或许是叶灵凤在1928年到1932年之间落过脚的一个地方。

小说《紫水晶戒指》,是法朗士所谓“现代史话”长篇四部曲的第三部。小说以“德雷福斯事件”为背景,写贵族、教士、军人、大资产阶级的颟顸狂热,其中一个重要角色是吉特雷尔神父,他觊觎都尔冈教区主教的位子,有位蓬蒙夫人准备等他当上主教就送他一枚紫水晶戒指。贯穿“现代史话”四部曲的人物是教拉丁文学的教授贝日莱(Bergeret)先生,这是法朗士依自己的形象塑造的角色,他清醒而清高,有正义感,却又悲观。“现代史话”的情节松散凌乱,常插入一些偏离故事主线的内容,比如《紫水晶戒指》第二十三章就写贝日莱在翻译一份亚历山大时期的希腊文出土文献,结果用了三页半篇幅把这份所谓“文献”抄了一遍,跟角色的命运全无干系。

叶灵凤在《法朗士的小说》一文中写道:“法朗士的父亲是开旧书店的,出身于这样环境的他,耽溺于一切珍本古籍和考古知识的探讨,早年便写下了(《波纳尔之罪》)这样古气盎然的小说,正不是无因。然而正因了这种气氛,有些年青的批评家便攻击法朗士,说他不是现代意义的‘作家’,而是书呆子,他的著作不过是旧书的散页和考古学的堆砌,实是说得太过份一点了。”其实,若就《紫水晶戒指》第二十三章而言,说它是“旧书的散页和考古学的堆砌”,却是恰如其分、毫不过火的。

那么叶灵凤自己读《紫水晶戒指》的感想和体会又如何呢?全书仅在最末一页有用钢笔写下的一句——或者不如说一个英文单词——的评语:Dull!

原来他也嫌这部小说“沉闷”“枯燥”“淡而无味”。他在后来谈法朗士的文章里未曾提及此书,再自然不过了。

在《书店街之忆》一文中,叶灵凤曾记述1957年他返沪时,“在静安寺路上闲步,曾无意中发现一家专卖外文书的旧书店……想到自己存在上海失散得无影无踪的那一批藏书,满怀希望的急急走进去,在架上仔细搜寻了一遍,仍是空手走了出来。我安慰自己,可能是整批的送进了图书馆,几时该到图书馆里去看看。”

令人遗憾的是,他失落的藏书并未整批进入图书馆,而是散佚了。他在别的文章里也说:“后来有许多朋友曾在上海旧书店里和书摊上买到我的书,可知已经零碎的分散,不可究诘了。”言下不胜怅惘。我想,这本《紫水晶戒指》,也是流离散落、不可究诘者之一罢。

(0)

相关推荐

  • 我的藏书

    在我<艺术与生活>一文件夹中有八本半白小说与杂文,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写作手法,所以收录在一起.里面有各种类型的书如老舍的<茶馆>石玉昆的<三侠五义>等都是一些值得看的 ...

  • 鲁迅心爱的“藏书图记”,到底是什么宝物?

    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号,鲁迅还有一个称号,即"现代新兴木刻之父",他生前自费编印木刻画册十余种,印行近万册. 在这些画册中有一本<引 ...

  • 自称“爱书家”的藏书家

    爱乌及屋.因为爱书,就爱上了藏书票.一次,正巧在翻阅上世纪30年代的旧刊<现代>,在第四卷第二期上,忽见有<藏书票之话>一文,便津津有味地读下去,记住了作者叶灵凤的名字. 我对 ...

  • 优质德文、英文原版图书低价出售,机会不容错过(友情转发)

    优质德文.英文原版图书低价出售,机会不容错过 好友海龙兄昔年曾留学德国洪堡大学,现居福建厦门,德语和英文俱佳,尤爱读书,更爱买书.藏书,积累了数百本德文.英文原版图书,有些书甚至是从德国带回来的.海龙 ...

  • “我与鲁迅翻脸极早”——《叶灵凤日记》读后

    关键词:叶灵凤 鲁迅 叶灵凤主编的<文艺画报>也引起鲁迅的吐槽,凡沾'叶灵凤"三字皆不能幸免,可见鲁叶结怨之深(全份四册为作者所藏) 这几天狂读新鲜出炉余温尚存的<叶灵凤日 ...

  • 叶灵凤以干净笔墨书写《书淫艳异录》

    叶灵凤 叶灵凤是一只中国凤 香港诗人.掌故家.藏书家方宽烈编了一本有关叶灵凤的书籍,名曰<凤兮凤兮叶灵凤>,以罗孚先生所写的一篇纪念文章的标题为书名,取罗先生所说的"如果凤凰也有 ...

  • 谢其章︱“我与鲁迅翻脸极早”——《叶灵凤日记》读后

    <叶灵凤日记> 卢玮鑾策划/笺 张咏梅注 三联书店(香港) 2020年5月出版 1144页,港币598.00元 ━━━━ 文︱谢其章 这几天狂读新鲜出炉余温尚存的<叶灵凤日记> ...

  • 名家经典赏析:《叶灵凤:文学与生活》

    没有文学的生活,就是等于死的生活.这样一种惊心怵目的古拉丁名句,由一个文学者看来,这是多么适合他的私衷.但是,假如一位站在文学圈子以外的人见了,他又要起怎样的反感? 其实,一个人的生活中没有文学,即使 ...

  • 木、石藏缘与知识生产:叶灵凤的鉴赏世界

    关键词:叶灵凤 藏书家 叶灵凤1940年代在香港家中书桌前所摄照片,及照片背面文字 叶灵凤1966年参观西安碑林拓片展览,照片摄于昭陵六骏拓本前 作为现代文坛多面手的叶灵凤早年跻身创造社.以" ...

  • 叶灵凤:袁牧之与辛酉诗社

    由于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这几天正在这里上映,许多人时常提起他,使我也想起了当年的这个年轻人. 我认识袁牧之很早,他那时不仅还未投身电影界,连话剧生活也还是刚刚开始,年纪大约还 ...

  • 阿鸡《我二舅叶灵凤》

    我二舅叶灵凤 对于我,书的钟爱,与其说由于知识的渴慕,不如说由于精神上的安慰.因为摊开了每一页书,我不仅能忘去了我自己,而且更能获得了我自己. --我二舅 先从我二舅的名字说起,他原名叫叶蕴璞,叶灵凤 ...

  • 琅玕阁|叶灵凤:书斋趣味

    在时常放在手边的几册爱读的西洋文学书籍中,我最爱英国薄命文人乔治·季辛的晚年著作<越氏私记>.因为不仅文字的气氛舒徐,能使你百读不厌,而且更给为衣食庸碌了半生的文人幻出了一个可羡的晚景.此 ...

  • 叶灵凤

    生平经历 叶灵凤在香港的三十多年中,太平洋战争前编过<立报>副刊<言林>.<星岛日报>副刊<星座>,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日军占领香港期间,一度被捕.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