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基础丨8种骨折复位手法操作技巧,你都掌握了吗?
操作应用(一)
手摸心会
操作方法:骨折整复前,术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伸,由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再与X线片所显示的骨折端移位情况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
要领: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及近,两头相对。
操作应用(二)
拔伸牵引
适应症和作用:是正骨手法中重要步骤,用于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
操作方法: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段作对抗牵引,然后,再按照整复的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
要领:先顺势牵引,再沿肢体纵轴牵引,力量轻重适宜,持续稳妥,避免过牵。
操作应用(三)
旋转屈伸
适应症和作用:主要用于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及成角畸形。
操作方法:肢体有旋转畸形时,术者手握其远端,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屈伸时,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近端,另一手握住远端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
要领:旋转时在牵引下沿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屈伸时一手固定关节近段,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
旋转
屈伸
操作应用(四)
提按端挤
适应症和作用:用于矫正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
操作方法:前后侧移位用提按手法,操作时,医者两手拇指按突出的一端向下,两手四指提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向上。内外侧(即左右侧)移位用端挤手法。操作时,医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用四指向医者方向用力谓之端,用拇指反相用力谓之挤,将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内挤迫。
要领:操作时手指用力要适当,方向要正确,部位要对准,着力点要稳固。术者手指与患者皮肤要紧密接触,通过皮下组织直接用力于骨折端,切忌在皮肤上来回摩檫,以免损伤皮肤。
提按端挤
操作应用(五)
摇摆触碰
适应症和作用:用于横断、锯齿型骨折,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增加稳定性。
操作方法
摇摆法:术者用两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维持牵引下轻轻地左右摇摆或前后方向摆动骨折的远端,待骨折断端的骨擦音逐渐变小或消失,则骨折断端已经紧密吻合。
触碰法(即叩击法):用于须使骨折部紧密嵌插者,横型骨折发生在干骺端时,骨折整复夹板固定后,可用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另一手轻轻叩击骨折的远端,使骨折断端紧密嵌擦,复位更加稳定。
要领:术者两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维持牵引下轻轻地左右或前后方向摆动骨折远段。
摇摆触碰
操作应用(六)
夹挤分骨
适应症和作用:用于矫正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骨折段因受骨间膜或骨间肌的牵拉而呈相互靠拢的侧方移位。
操作方法:整复骨折时,可用两手拇指及食、中、无名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向夹挤两骨间隙,使骨间膜紧张,靠拢的骨折端分开,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并列双骨折就象单骨折一样复位。
要领:两手拇指挤食、中、无名指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相夹挤两骨间隙。
夹挤分骨
操作应用(七)
折顶回旋
适应症和作用:折顶法用于横断或锯齿型骨折,肌肉发达,单靠牵引力量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为位时。回旋法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形、螺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
操作方法
折顶法:术者两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一端,在牵引下两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成角,依靠拇指的感觉,估计骨折的远近端骨皮质已经相顶时,而后骤然反折。反折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端的四指将下陷的骨折端猛力向上提起,而拇指仍然用力将突出的骨折端继续下压。
回旋法:有软组织嵌入的横断骨折,须加重牵引,使两骨折段分离,解脱嵌入骨折断端的软组织,而后放松牵引,术者分别握远近骨折段,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旋,使断端相对,从断端的骨擦音来判断嵌入的软组织是否完全解脱。
折顶
回旋
操作应用(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