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门:情绪崩溃的孩子,有多可怕?

情绪失控的孩子需要的不是讲理,不是吼叫,而是需要被“看见”。

——鹿妈 

 ◆ ◆

作者 | 哎呀妈
来源 | 女儿派原创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

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每次辅导作业都会崩溃,每次大哭时都会说出想自杀的话,该怎么办?

题主说,女儿平时的作业量大,可效率不高、不细心、自尊心特别强。
每次辅导作业,女儿不耐烦就会情绪崩溃,哭闹不止,甚至还说了“要自杀”。
他和妻子试了很多办法安抚女儿,可再怎么表扬鼓励、好言好语,都没效。
如今他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只好发帖求助,希望能得到些帮助。
一石激起千层浪。
答主们献良策妙计后,还忍不住感慨一番:
“太理解你的心情了,我和孩子他爸也是摸索着走过来的。”
“用我曾经失败的经验告诉你,问题其实是在父母身上,而不是在孩子。”
“听你聊你女儿的表现,我仿佛觉得是我老公在吐槽我。”
家长朋友圈流传这么一句话:
不怕孩子调皮捣蛋,最怕孩子情绪崩溃。
孩子一言不合摔东西、听到“不”字就大哭大嚷、不合意就打人……
种种崩溃的场面,令人欲哭无泪。
为什么平日里像天使一般的孩子,明明没有骂他打他,可仍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呢?

孩子崩溃的情绪

正在说“我不行” 
《超级育儿师》中,马学琴是个单亲妈妈,平时照顾患有眼疾的女儿,生活很不容易。
虽然女儿活泼开朗,生活自理能力强,可脾气特别暴躁,一发起火来,容易失控:
扯着嗓门大声尖叫,满地打滚,甚至还会对她拳打脚踢。
为了让女儿“冷静”下来,她试过把女儿锁在门外,也试过消失不让女儿找到。
方法用尽,情况毫无改变。
看到女儿经常性“发作”,她心力交瘁,忧心忡忡。
无奈之下,只好求助兰海,希望专家能够“治治”女儿,让女儿变得正常一点。
专家一来,就发现问题所在:
女儿一有情绪,妈妈的做法反而成了失控的助力。
比如,为了锻炼女儿眼力,妈妈会要求女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穿珠子”任务。
不完成,没饭吃。
女儿反抗无效,只好趴在地上,左手拿珠右手拿线努力“穿”。
因为看不清,女儿怎么穿也穿不进,一急,还把珠子全部踢翻。
面对这样的情况,妈妈二话不说,直接怪女儿没完成任务,不准吃饭。
被妈妈这么一“罚”,孩子情绪彻底崩溃了,尖叫声充斥整个家。
作为旁观者,兰海看完倍感揪心:
心疼无能为力的女儿,也痛心拒绝的妈妈。
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布雷恩说:
“孩子任性、发脾气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情感的发育超过了自身的沟通能力。”
孩子的每一次崩溃,不过是在传递一个信息:
“妈妈,我看不见,帮帮我;
妈妈,我肚子饿,请给我吃饭;
妈妈,我不会,告诉我……”
可妈妈感受不到,反而一个劲地把女儿往外推,才让失控的场面愈演愈烈。
发展心理学理论说,未成年孩子的情绪情感是不稳定的,年纪越小,越容易冲动。
当烦躁、痛苦、纠结时,他很难用合宜的方式发泄表达,就容易濒临失控。
如果身边的人一而再再而三拒绝伸出援手,那么对他而言,就更是毁灭性的打击。
其实,孩子也想照着别人的要求来做,可他自身年龄和发展水平有限,想要控制好不稳定的情绪,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负面崩溃,不过是孩子的“求助信号”。
他没办法遏制住“负面情绪”这条恶龙,急需父母齐心协力的帮助。

读不懂孩子的“我不行”

只会让孩子更痛苦
记得一次,在商场里看到一个小孩吵着要买玩具。
一开始,妈妈平心静气跟孩子讲道理,可孩子不听。
妈妈一烦,声音一下子拔高了好几倍:“再闹,妈妈就走了。”
听到这,小孩直接大哭起来,还坐在地上死命不肯走。
妈妈就更生气了,想把孩子扯起来拉着走,可孩子很倔,怎么弄也不愿起来。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妈妈有点受不了,“啪”一声直接打了孩子一记耳光,然后就死拽着孩子走。
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看得我心里直发颤。
以暴制暴,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这个场景下,孩子需要的已经不是玩具了,而是父母的理解和妥善对待。
父母越是简单粗暴忽视孩子的情绪,就越容易将茫然失措的他置身于孤立无援的处境中。
陶行知说过:
“我们对于儿童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
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难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小欢喜》中,英子多次表达想要上南大的想法,可妈妈始终不同意,还不断督促英子要以“清华”为目标。
在煎熬和压力下,英子情绪崩溃了,发疯似的跑去海边要自杀。
可妈妈还是不懂,不断反问英子:
“你为什么非要去上那个南大呀?”
都到了这样的地步,自己还得不到理解,英子多年来的委屈,一下子崩了,心如死灰。
每个孩子内心都特别敏感,他们有害怕,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当无法被理解和看见时,他们便无法感受到爱和关注。
这样的“忽略”,容易让他们丧失斗志和生命活力。 
就像是被堵住了求助的口,想好好说,说不出来,疯狂大哭,也没办法被理解。
这样下去,难以言表的痛只会伤害孩子的一生。
西班牙作家珍妮弗·德尔加认为,没有能力表达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都是“情绪文盲”。
传递给孩子知识能让孩子走得高,帮助他控制情绪,成为“情绪管家”,才能让孩子走得远。
聪明的父母,在面对孩子情绪崩溃时,都懂得做这三件事:
1. 用拥抱替代说话
先别和他说太多话,更不要急着讲道理,直接拥抱,安抚他此时此刻不安的心情。
有一次安吉在拍电影,因入戏太深,一时间缓不过来,情绪失控大哭了起来。
当时爸爸沙溢什么话都没说,只是紧紧抱着他,用手轻轻抚摸让他冷静下来。
这一记拥抱,让安吉感到踏实安心,慢慢地,他的情绪也平复下来。
要知道,当孩子情绪失控时,脑子和外界是断了联系的。
与其跟他说,不如直接用拥抱来告诉他:“孩子,别怕,爸妈在呢。”
2. 尝试理解孩子的情绪 
嗯哼有一次被硬物扎到了脚,痛得把家里的玩具到处乱扔,还大喊大叫。
看到这个情况,霍思燕先是坐在嗯哼旁边安抚孩子,然后主动用自己的脚去扎硬物,表示真的“太痛了”。
看到妈妈能理解自己的感受后,嗯哼很快就不哭了,还要给妈妈吹吹。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崩溃大哭,我们父母要做的是接纳他的情绪,理解他的感受。
哈佛大学博士乔拉米卡利说:
“同理心让我们更有意义地、满足地与他人连接,是建立爱的关系的核心。” 
父母的同理,会让他觉得自己被理解,慢慢地,他的情绪困扰也会减少。
3. 找对发泄情绪的切口 
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等于赞同。
相反,在同理之后,父母要告诉孩子该如何正确发泄负面情绪。
辨别清楚容易导致失控的原因,从源头上减少问题的发生,同时引导孩子尝试用正面行为来宣泄。
比如用语言表达出来、用文字记录下来,或者用恰当的运动方式释放负能量。
孩子知道情绪是有办法解决时,他就不再陷入自我苦恼中,受情绪的奴役。
没有一个孩子喜欢放任自己的情绪不受控制,这会让他们觉得丢脸不安、害怕受罚。
当父母对孩子的全部表示理解和包容时,他们才会有勇气在父母面前展示真正的自己。
父母和孩子之间,本该架起沟通爱的桥梁。
别在孩子被动关闭输送爱的大门时,父母只想破门而入或视而不见。
相信在父母的爱和关怀下,孩子定能日渐成为一个能够感知自己、接纳自己、成就自己的大人。
教育有章有法,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康的阳光少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