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泰资管徐志敏:主动承担有价值的风险,投资没有100分,对的事情反复做,回报来源要多样化

点击上方音频,立即收听本文↑↑↑
“生活中,您讲的道理您基本上都能做到,可就是在投资这块,我发现您总是做不到。我给您罗列一下。”
一封《基民儿子给老爸的信》,我们记住了一位有趣的投资经理,中泰资管徐志敏。
40岁的徐志敏,曾在国泰君安资管担任君得鑫等产品投资经理,累计收益在同期券商集合理财中排名靠前。
2014年加入彼时的齐鲁资管(现中泰资管),期间所管理的产品拿过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金牛券商集合资管计划,长期业绩就算比对同期公募和私募基金(股票多头类产品),排名也都相对靠前。
从2005年以一本《期权期货及其衍生品》敲开行业大门算起,徐志敏在二级市场已有近15年从业经验,完整经历了市场多轮牛熊。经历之中相对特殊的,是他入行的前三年主要围绕量化做相关工作,后来才转做基本面研究。
最近,聪明投资者与徐志敏坐下来好好聊了聊。
分析自己长期业绩不错的原因,徐志敏谦虚地认为肯定有运气的成分在,但可能更重要的还是不去做不对的事,同时 “对的事情反复做”。
至于什么是“对的事情”?徐志敏表示,其中有一点是:
做常态化的基于风险报酬比的组合再平衡。这个看上去好像很无聊,这里卖一个点,换一个点到那里,但是只要长期做,它是有价值的。
我们总结下来,他的特点还包括:
1,长期保持高仓位。
仅看其净值曲线,在2016年和2018年也出现了不小的回撤。徐志敏喜欢说要“主动承担有价值的风险”,
在他看来,大多数人其实把决策权交给了市场,让市场来选择我们承担压力的时间和点位,相当于是把困难后置,就好像小孩子的思维,把最难的作业放到最后。但有些时候主动的承担远胜过被动的承受。
2,持股周期长,持股相对集中。
徐志敏自己表示,持股周期动辄三年,但中间会不断根据风险报酬比做组合的再平衡。
翻看他的持仓,一些公司长期保持在前十大重仓,而且前十大的集中度很高,超过70%。
 
确定性高的就下重手买,背后是基于对公司基本面的深入研究。好的投资重在对策,而非预测,徐志敏对此深信不疑,要在“出车之前检查车”。
3,组合相对均衡,强调回报来源多样性。
“杠铃”是徐志敏在多个场合都有提及的自身组合特点。
简单来说,就是组合内的资产,一部分是高确定性的;一部分是有较高获利潜力、但确定性相对没那么高的,整体分布相对均衡;
徐志敏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呵护组合的风险预算”。
他还强调回报来源的多样性,虽然持股集中度高,但不同公司之间相关性比较低,不同市场环境下可以此消彼长适度控制回撤。
2个多小时的交流,我们尽量少谈“道理”,而是从实际投资出发:
怎么去构造组合?怎么去选股?有哪些定量定性的标准?该不该择时?有哪些成功和失败的具体案例。
先来看聪明投资者提炼的此次交流的精彩内容
“平台反垄断可能会约束你的垄断行为,但不会改变你的垄断地位。”
 
“我觉得这一轮追逐的资产比2015年追逐的那批资产质量要好,确实是优质资产,分歧在于价格。
 
“做投资可能不承担风险如果不在底部承担,就会在上涨过程中承担踏空的压力所以对于风险,我们强调‘主动’和‘有价值’,意外是风险的重要特征。”
“我们可能是全市场在这家公司上挣钱最多的投资者之一,从头到尾都吃到了。首先,它的趋势明确。比如餐饮连锁化、消除大厨依赖……食品工业化是典型的这个趋势。这家公司就属于这样一个领域,显然这是一个长坡,是一个趋势。
 
其次是厚雪,虽然它谈不上有很厚的雪,但它领先同行的身位足够多,领先同行的身位意味着利润的丰厚程度……另外,它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
 
还有一点很重要,2019年初发生了非洲猪瘟事件,大家都在抛售它股票,这就给了我非常好的买入机会,可以算得上是‘落难公主’……这种股票属于确定性跟获利潜力双优,遇到这种标的需要重仓买入。”
大家常把‘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挂在嘴边这话没错,但指导意义很弱,鲜有人能做到。”
‘杠铃’组合的一端寻求比较好的确定性,一端寻求比较好的获利潜力,这种配置有时候能呵护组合的风险预算。”
成长是价值的一部分,没有成长的股票谈不上有价值。在A股,如果是一个没有成长的价值股,那它的价值就很有限,而且价值没有实现的路径。就企业的利润层面而言,成长才是真价值

股市是人性的放大器

聪明投资者:你刚毕业后并没有做基本面研究?
徐志敏:我是应用数学系毕业的,2005年到国泰君安实习,那时候还没有资管公司,而是国泰君安衍生产品部。实习期间我主要是做备兑权证、期权定价,另外还涉及一些统计套利。以此为起点,确实从事了三年的量化研究和投资工作。
聪明投资者:三年量化的经历对于投资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徐志敏:一是让我体验了什么是人性,股市本身就是人性的放大器。
那时候的港股权证,短短一两个月就能涨七八倍,当时感觉太美好了,但很快出现了三四个月跌掉80%的情况,所以我很早就体验了市场向上和向下的疯狂。
二是量化研究可以提供初步筛选,通过量化的财务指标对标的进行初步筛选。
聪明投资者:后来在怎样的契机下转做基本面研究?
徐志敏:主要还是发现自己对基本面研究更感兴趣。
倒不是说入行之后才开始对商业更感兴趣,我是浙江人,老家商业氛围浓厚,我发现自己对基本面研究更感兴趣。当时公司整体氛围很包容,员工和部门都是双向选择的,可以申请转部门,后来我就开始去做基本面研究,领导也成全了我。

不要去做不对的事情

聪明投资者:正式做投资之后,我们看到你管理的多只产品在同期券商集合理财中都排名很好,如果总结,你认为当时主要是做对了哪些事情?
徐志敏:坦率的讲,好业绩多少有运气成分,不过我们确实没有去投机、盲目追市场潮流,而是按正常的选股逻辑挑出一些股票。
2011年我开始做投资。2011年之前,煤炭有色这些是相对主流的投资,但是到了2011年,一下子出现逆转。一些产业很难有第二春。基金经理本质上也是挣时代的钱,或者说认知水平没有超越时代。
其后几年,在食品饮料里做投资的基金经理容易出彩,最近两年则有不少从TMT行业出来的基金经理,他们符合时代背景也确实容易出成效,在一段时间里跑出好业绩。
 
2012年,我们买了一些医药、疫苗股票,后来表现都还不错。因为在2011年,医药行业开始反商业贿赂,很多医药股下跌,但是我当时认为医药的长期投资逻辑是完整的,由政策周期导致的下可能是机会。
当时也是有一点“初生牛犊不怕虎”,做了一些逆市场的决策。
与其说做对了哪些事,更准确的说法我们没有去做一些不着调,或者说明显不对的事。

杠铃组合,投资相对均衡

对的事情反复做

聪明投资者:你刚才提到,基金经理本质上也是挣时代的钱,你的长期年化回报也挺好,是用什么方式穿越时代?
徐志敏:所谓的穿越牛熊,不是说熊市的时候不赔钱,熊市我们也赔钱,只是幅度不一样,有一条我觉得很重要,就是反复去做对的事情。
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投资当中经常会出现歪打正着,收益很大,诱使你去做不对的事。这种情况确实有时会得利,但多数时候会失利,综合算下来并不划算。
我做投资相对均衡,均衡意味着你不太会冒也不太会掉太深的坑里我们的业绩任何一年都谈不上特别好,不是那种排行榜上某一年度能排在第一页的选手,但拉长来看就还不错。
另外,我强调组合回报来源的多样性,各类标的之间相关性弱一点,此消彼长,更好地呵护组合,适度控制回撤。
 
我们是“杠铃”组合,一端寻求比较好的确定性,另外一端寻求比较好的获利潜力,这种配置有时候能够呵护你组合的风险预算。
 
另外我们做常态化的基于风险报酬比的组合再平衡。这个看上去好像很无聊,这里卖一个点,换一个点到那里,只要长期做,是有价值的。
对的事情反复做,本质还是基于价值去决策。

确定与否,看下跌是否让你更笃定

聪明投资者:你刚才提到的杠铃型组合,一端要求比较好的确定性,怎么去判断确定性?
徐志敏:我觉得有一个标准就是
 
下跌是不是让我们变得更为笃定?其实很多时候是股价走好,只是k线走好了让变得笃定
聪明投资者:这就要求对公司有更深入的研究。你具体会怎么来看个股?
徐志敏:关于选股,我们强调这么4点:长坡、厚雪、高壁垒、强执行。
长坡,首先你的行业是有空间的;
厚雪,就是你在行业有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的条件下,能够创造比较高的利润率。你领先同行的身位决定了你利润的丰厚程度;
高壁垒,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也是我们通常讲的护城河,只有具备护城河的公司,远期现金流才比较可靠。
一般护城河包括特许经营权、极致的规模经济性、品牌等等。
比如特许经营权可能是牌照,可能是专利;
品牌是占领客户心智,本身有壁垒。如果一家公司,消费者在做选择时要问自己为什么不选它,就意味着这家公司确实有行业地位。
最后是强执行。

落难公主or青蛙

功课要做在平时

聪明投资者:我们看到你挑出来的一些公司今年表现很可观。比如某速冻食品企业
徐志敏:我们可能是全市场在这家公司上挣钱最多的投资者之一,从头到尾都吃到了。
 
聪明投资者:可否用刚才的标准具体分析一下当时挑选这家公司的逻辑是怎样的?
徐志敏:首先一些趋势是明确的。
比如餐饮连锁化。餐饮连锁化非常依赖于管理工具的跟进,比如移动支付就非常好的管理工具。餐饮但凡用现金支付,管理就会失控,无论采购环节或收单环节都会出现猫腻。
一个趋势是消除大厨依赖
 
如果一家店,绝大部分菜都非常依赖大厨,就很难进行连锁化。所以餐饮连锁店都是有几道招牌菜,其他产品流水线加工生产。
食品工业化是典型趋势。这家公司就属于这一领域,显然这是长坡。
其次是厚雪。
虽然它谈不上有很厚的雪,但它领先同行的身位足够多。所以有时候次序很重要,你领先同行的身位意味着你的利润丰厚程度。
但这家公司在壁垒这个角度并不算顶级。
因为餐饮行业高度依赖经销商管理,它需要冷链资源和好的管理。
另外,它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品类单一,自己做配送就不经济。
此外还做到了强执行。这个行业需要对终端进行管控,它的执行力强,比如针对经销商的管理,开发了自己的APP做管控。
还有一点很重要, 2019年初发生了非洲猪瘟事件,大家都在抛售它的股票这就给了我非常好的买入机会,我觉得猪瘟肯定会过去,且它对猪瘟的应对也非常好。
巴菲特说要投资暴风雨中的伟大企业,现在可能还无法把这家公司定义为伟大企业,但算是“落难公主”。
这次疫情中,很多好标的的价格也很低,但投资前要想清楚,它究竟是落难公主还是青蛙,这需要平时功课做到位
聪明投资者:这类股票你觉得把它放到杠铃的哪一端比较合适?
徐志敏:这属于确定性跟获利潜力双优,遇到这种标的重仓去买

成长是价值的一部分

更关注成长的持续性

聪明投资者:你如何评价自己整体的风格?偏成长、偏价值,或者价值成长?
徐志敏:成长是价值的一部分,没有成长的股票谈不上有价值。在A股,如果是一个没有成长的价值股,它的价值很有限,且价值没有实现的路径。
概念的简化是为了交流方便。可能大家所描述的成长会有特定指向,比如所谓成长就属于TMT或者互联网之类偏新兴产业一点的。
但其实就企业的利润层面而言,成长才是真价值这个是明确的
我们首先是做价值投资,但我不排斥成长,如果能找到成长股自然很好,但我对续航能力会有更高的要求。
比起成长的幅度,我们对成长的持续性更感兴趣。
有些时候大家会看PEG,一家公司如果40倍PE,今年增长50%,那它的PEG就显得很低了,才0.8。但我们不会简单这么看,我喜欢看续航能力。
比如某医药龙头少有25%以上的增长,但是长期维持20%的ROE,又不依赖于外部资本投入,这种公司我们就很感兴趣。
聪明投资者:注重持续性的话,满足你要求的一些标的是不是也会集中在某几个行业?
徐志敏:满足我们标准的标的,确实在医药、消费领域比较多。A股的一些科技股会有大起大落的情况。
聪明投资者:杠铃的另一端是获利潜力很高、但确定性没那么高的公司,对这类标的的持续性会不会放松一点,比如只在1、2年里有比较高的成长?
徐志敏:对,但还是要聚焦壁垒,就是要有护城河。
所以A股很多科技股我们都没有投,但是港股我们看了很多,也投了一些软件、互联网企业,核心还是要看公司是否具备护城河。

个股持有周期动辄三年

组合进行常态化的风险报酬比再平衡

聪明投资者:组合方面,除了杠铃型,你还有一个特点是不断根据风险报酬比进行再平衡,再平衡的具体风险报酬比目标是怎样的,比如要求年复合收益15%?
徐志敏:满足这个条件可以达到我们纳入组合的标准。
当然,组合是要优中选优,我们主观上是希望去构建一个高品质组合,这就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不断引入新的优秀品种,一定要比已有的更优,才会去换;
 
二是它能够提供原来组合不一样的回报来源,我不希望组合里的标的都是一个类别
有时候波动过大对投资者来说可能比较刺激,但持有人未必能承受。陈光明之前提到的开车的例子特别形象,可能你在驾驶座开得很嗨,但副驾驶的乘客受不了,要下车。
所以,组合上我们要么引入多样性,要么选择的标的要特别好
聪明投资者:你组合的品种还是很广的。
徐志敏:我们的覆盖范围离“广”还是有差距,好在我们的持股周期很长,一年也不需要很多股票。
我们持股周期动辄三年所以我要求研究员每人一年推荐一只深度股票,要求自己一年找三只,就够了。
聪明投资者:最近有基金经理说到,长期持股“躺赢”的要求比反复操作可能更高。
徐志敏:我觉得每一个人不一样。
如果你的信心是靠K线加持的,自然经常要操作,因为下跌不会让你变得更有信心,上涨才让你更有信心。
如果要“躺赢”,那肯定是要建立在对企业基本面有非常深入的理解之上,如果理解不深入,情绪肯定会为市场所左右。
对我自己来说,原则就是去找到优秀的公司,然后持续跟踪,如果过程中发现有些公司不是那么一回事,就卖掉,把好的留下来,组合不断这样做更替。

涨的高不高不是跟过去比

要关注未来

聪明投资者:你说一年不需要很多股票,A股有时候挺有效率,一下子就涨到位了,今年很多个股已经翻了几倍,盈利还在增长,股价如果涨得过快怎么办?

徐志敏:人们对于涨的高不高的判断有一点锚定效应经常是它从哪里来决定了当下的决策,但其实只要关注未来

比如一家公司的股价从10块钱涨到30块钱,跟从20块钱涨到30块钱,现在的价格是一样的,但如果是从10块钱涨上来的,你更容易觉得涨很多了,贵了。贵不贵要做客观评估,而不是它从哪里来。

有些股票看上去涨了一倍你觉得挺贵,但从潜在复合回报的角度来看,风险报酬比恶化可能并不明显,可能就是从15%的复合回报降到了11%,但它依然可继续持有,如果降到了6%,我可能就会卖掉。

风险报酬比会恶化是事实但无需夸大,我们肯定也会不断寻找更好的标的去替换。

聪明投资者:当前市场,还能找到符合你要求的标的吗?

徐志敏:只是不要把收益率预期放得过高,还是能找到的。比如当下国内有一些竞争格局改善的传统行业龙头

大多数时间保持高仓位

要做重要的、可靠度高的择时

聪明投资者:有人觉得,做相对收益的公募,仓位是选修课,但对于做绝对收益的集合,仓位选择是必修课。
徐志敏:我觉得要做重要的、可靠度高的择时。
择时受边际递减律制约的,首先是重要性边际递减,真正重要的择时就那么几个;其次是可靠性边际递减,择时的频率越高,可靠性越低,信噪比越低,很容易把噪声当成信号。
管理的账户除2015年做过一轮减仓,2016年做过加仓,其他时间基本上维持在比较高的仓位,大部分时间还是挑选股票。
聪明投资者:你今年6月份还有一篇《写在股灾5周年之际》的文章,你怎么评价自己在股灾期间的操作和表现,有哪些经验总结?
徐志敏:股灾到来之前,我们能体会到市场有泡沫化的迹象,那个时候可以看到各种不靠谱的事,只是当时要做舍弃很困难。
我们是逐步减仓的,不是一下全卖掉,一天卖个一两个点,但是卖完不会再加回去。
第一轮股灾我们应对得不错,真正发生的时候我们只有两成的多头暴露:四成的股票加上两成的股指期货空头。
我们也有应对的不好的时候,就是第二次股灾。
当时大概有六成的股票多头加上三成多的股指期货空头,但是那时正好股指期货到期,如果转到下一个月,贴水非常高,我就没有继续持有股指期货空头,相当于受迫加了仓。
接下来的股灾中,跌幅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范围,也是这个原因,我们在底部大幅减仓了,相当于仓位倒置。
大家常把“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挂在嘴边这句话正确,但指导意义很弱,一般人做不到
 
从呵护自己的角度出发,不要太过挑战人性,永远不要自己到悬崖边上,放到经受考验的地方。
有些时候大道理我们说起来耳熟能详,但是落地执行就很难,比如2018年底应该买入,这个判断很明确,但依然会裹足不前。

主动承担有价值的风险

避免受迫交易

聪明投资者: 2015年初逐渐开始减仓,可当时市场还在如火如荼地涨。
徐志敏:我们是从4月份开始减仓,那时候大概3000、4000点,确实一边减仓指数一边上涨,我只能做取舍。
避免受迫交易
什么叫受迫交易呢?受迫买入和受迫卖出都叫受迫交易:在底部最悲观的人,其实上涨过程中一定会受迫买入;在顶部过于乐观的人,其实在2018年年底很容易受迫卖出,因为市场跌幅超出了你的承受范围。
对我们来说,强调的是主动承担有价值的风险
很多人把决策权交给了市场,让它来选择承担压力的时间和点位,这其实相当于把困难后置。很少有人是困难前置的,比如在高点提前去做卖的决策就属于困难的决策,大家都想等,比如到k线走坏了再卖,这其实做不到。
跟小孩子的思维一样,最难的作业喜欢放到最后。所以我觉得,有些时候主动承担,远胜过被动承受。
做投资不承担风险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在底部承担,就在上涨的过程中承担踏空的压力所以对于风险,我们强调“主动”。
另外也强调“有价值”,意外是风险的重要特征。就像最近的平台反垄断,我们觉得问题不太大,还加了一些互联网平台公司。
 
聪明投资者:你具体怎么看平台反垄断?
徐志敏:平台反垄断可能会约束你的垄断行为,但是它不会改变你的垄断地位。
垄断地位是改变不了,只是它的价值实现稍稍延后,变现更温情,拉长了看,其实生命周期上的价值变动并不大。

出车之前检查车

在研究层面将风险最小化

聪明投资者:总结下来,你的投资方法中择时是排在后面的。
徐志敏:本身择时频率很低,贡献稍微弱一点,当下这种状态我们基本上不做择时。
聪明投资者:你对风险控制怎么看?
徐志敏:分三个层面:
最高层面是泡沫破裂,这种情况只有低仓位能应对,组合的多样性解决不了问题,泡沫破裂的时候,权益多头的相关性接近100%,买什么公司都不行。
第二层次是通过组合多样性来实现,另外常态化的基于风险报酬比做组合再平衡。
第三个层面是个股层面。要在出车之前检查车,而不是上了高速之后再来讲风险控制。对我们来说,主要是通过深入研究,抓核心池,在研究层面就先把风险尽量的最小化。

便宜也有可能是陷阱

聪明投资者:过去有没有看走眼的案例?
徐志敏:当然也有,很早的时候买过一家零售业上市公司,2012年买的,后来亏了百分之二、三十。
那时电商的崛起已经能看到苗头。但对于新技术新模式,我们容易短期高估它的影响,长期低估它的影响。
关于电商的问题从2007年一直问到2010年,当时感觉电商对于投资标的不是大问题,因为从财务表现上,公司不太受(电商)影响。
但电商的优势是逐渐变大的。
零售企业的营业周期很关键,包括存货周转和应收周转。我记得我们买的这家公司从大概50天逐渐拉长到了70天,而京东是38天。
如果做同一个品类,比如家电,随着电商规模的增长,它边际上效率会更高,周转加快。但是我所买的这家公司,原来开的都是好店,如果再开新店,边际上是恶化的。
所以看上去静态可能差不多,影响不太明显,但其实一个是向上的曲线,一个是向下的曲线,最后分化就会非常厉害。
我后来觉察到之后就卖掉了,也赔了。这是我入行后第一笔赔得比较,当时考虑到它比较便宜,但有些便宜是陷阱。

把自己放到企业老板的位置去看一门生意

聪明投资者:其实也涉及到对自己判断的不断修正。刚才你也讲了买“落难公主”的,这也是在综合了各个因素考虑之后做出的投资决策,前提是确定自己判断的置信度比较高。
徐志敏:一方面确实得把这个生意模式想清楚,知道它是怎么挣钱的。
所谓生意模式就是人流转完成价值创造的过程,要能以较高效率解决消费者的需求。
 
你去看这样一个过程,然后去分析它竞争优势的构成,看它是不是可持续的,是在弱化还是在强化。
 
对有一些业务来说,可能规模会使你变得更难,但也有一些业务,规模可以给你提供无可比拟的规模经济性,所以要具体落实到公司,去找它的竞争优势,分析它的竞争壁垒。
 
换一个角度,就是把自己放到企业老板的位置上去看这门生意,然后分析自己的竞争优势强化了还是弱化了,客户离开你的成本就是你的价值所在,用这些去衡量它。
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就是你领先同行的身位决定的。
如果是一超多强的格局,这“一超”往往可以挣大钱。因为一个行业不会长期亏钱,你比别人领先这么多,别人不挣钱的时候你能挣钱,别人挣钱的时候你可以挣更多。
如果是多强并举,可能大家都不太能挣大钱。
聪明投资者:一超多强的格局是否很难维持?
徐志敏:也是有的。

投资是基于比较的

人民币资产相对具备吸引力

聪明投资者:怎么看未来的市场
徐志敏:当下作为整体而言,估值没有那么高,只是分化很剧烈
注意一点,投资是基于比较的。
现在很重要的一个背景是打破刚兑,以前如果有些信托收益权可以给到7%-8%,相当于是无风险收益,那股票资产自然吸引力不足。
打破刚兑之后,大家体会到的无风险收益趋势性下行,这样对估值的容忍度会比以前高。
另外是国别比较,资产也是要比较的
现在很多国家零利率,人民币资产是有相对吸引力的。
还有一点,现在对货币政策不会像以前那么敏感。
以前的宏观研究、策略研究都紧盯央行,现在有一点不同。当然,货币政策如果没有那么松,确实也会影响股市的流动性,在估值层面也会有影响。
过去货币政策逆转都意味着市场会大幅波动,影响是两重的,一方面是估值PE,另外一方面是EPS。过去如果经济运行在潜在增速的上方,那么对于货币政策就是高度依赖的,一旦政策逆转,基本上是双杀的过程。
但现在不太会,一方面我们本身没有大放水,转向也就不会太大;二是有可能我们现在运行在潜在增速的下方,对货币政策的依赖没有那么突出。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结合组合来说,如果收益率预期放的理性一点,压力不大。

这一轮追逐的确实是优质资产

分歧在于价格

聪明投资者:现在确实也存在一批公司,估值给的越来越高。
徐志敏:高估值的公司里,确实有批好公司,现在分歧可能就在价格。这一轮追逐的资产比2015年追逐的那批资产质量要好。
聪明投资者:那相对比较高位、已经被过度追捧的资产,你会买吗?
徐志敏:现在我们应该没有持有这类资产。
 
聪明投资者:对于一些传统行业,比如什么金融、地产,大家说可能会均值回归,你怎么看?
徐志敏:我觉得这类资产应该也还可以,虽然我们也没什么,可能是我对它们的研究不够深入。它们比现金要好,但我觉得可能还有其他风险报酬比更好的资产。

投资没有100分

情绪稳定很重要

聪明投资者:你目前管理大概多少规模?会不会影响你的投资行为?
徐志敏:70亿。
当然,规模更大,投资自然会有变化,因为如果规模很小,一些小市值的公司我们可以买很多,但现在就算买到上限也占不了组合多少比例,会有影响。
但如果买大市值的股票,买10个亿或者买15个亿,影响都不大。
聪明投资者:你的一些组合是不是更多还是集中在一些中小市值的公司?
徐志敏:一家公司市值大小并不会影响我们的投资决策,市值只是结果。我们更多是基于对公司壁垒和竞争优势的理解,并不考量投资标的的规模。
聪明投资者:如果用三个词来总结你的投资风格,你会哪三个?
徐志敏:我喜欢说主动去承担有价值的风险,主动可以算一个
另外在配置上比较均衡,所以均衡也算。
还有一个是杠铃组合。
聪明投资者:你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徐志敏:诚实、独立、好奇心,情绪稳定。
聪明投资者:如果你招人或者招研究员的话,可能会去考察这几点?
徐志敏:前面这三条是对研究员的要求,对于投资经理要加上后面情绪稳定,情绪稳定很重要,因为有情绪确实会影响决策。
聪明投资者:你觉得跟自己5年前或者3年前比,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徐志敏:我觉得是对自己更包容,这是我最大的进步。
 
其实投资这个事,有时候对自己苛刻了反而做不好,投资没有100分,承担过大的压力,善待自己。
 
聪明投资者:你对子女的教育有什么想法?
徐志敏:我觉得要让自己配得上孩子。有时候家长很多事情做不到,却总想让孩子去做到。
比如说延迟满足,自己做到了没有?凭啥觉得孩子吃个冰淇淋就不行呢,可能冰激凌对孩子的重要性,和很多事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一样的。
聪明投资者:你是学应用数学的,如果没有做投资,想做什么?
徐志敏:我原来对数学有点兴趣,但这个确实需要天赋。往后如果不做投资,我觉得能当回老师也挺好。
编辑:慧羊羊
主编:六  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