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卷显示,62.5%的老师认为,学生的任务单的正确率不高。这个数据有水分。因为下一问“你是否会当堂讲评任务单”,42.1%的老师答“是”。老师当堂讲评任务单,学生自然当堂修改答案,正确率自然“上去”了。这些老师当堂不讲评,学生没有当堂修改答案,正确率不高的比例还要提高好多个百分点。曾有老师质问,习课堂一直这么读啊读,没有思维难度怎么行。现在,学生任务单正确率不高能有力戳穿这个假问题,习课堂的思维难度很大。只是以往的思维难度通过老师的口头提问来实现,习课堂的思维难度通过任务单的书面提问来实现。差别只在书面提问和口头提问。
1.书面提问,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锤炼。口头提问,班上只有那么几个学生嘴巴上说说,而且,说来说去总那么几个人。70%的学生课上基本上从不发言,永远只做听众和观众(一堂课40分钟,除去老师的讲讲讲问问问,剩下的时间只能让30%的人露个脸、发个声,一个班50个学生来讲,30%就是15个学生)。任务单上的书面提问,那是作业,那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完成的。书面的提问,针对100%的学生;100%的学生同一个时间里同时练习,2、3分钟内所有学生都回答了这个问题,全面训练、全体训练、全落实的训练。
2.书面提问,可以减少提问的随意性。调查一线老师的课堂口头提问,40分钟全超过80问。没有一个老师会在教学设计上写80个问题,那会吓着自己。这些问题怎么来的?随意增加的。随意增加出来的问题哪会有什么思维训练的价值?40分钟里80个问题,平均30秒钟一个问题和一次回答,你说有什么思维价值?尤其是大量的普通一线老师,临时想到的并且能有质量的,真的少之又少。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脑子里的理想教师、理想教育出发,只有从实实在在的现实出发,第一步踩得结结实实,教育才能扎扎实实。减少提问的随意性,一堂课三五个有价值的问题,才会有真正的思维训练的出现。三五个问题,完全可以预设;可以预设就可以写下来,写在任务单上。临时想到的问题说明备课不充分,关键问题都疏忽了。当然,临时想到的总比想不到、不想的好。怎么办?既然临时想到了非常要紧的问题,那么千万不要口头提问,口头提问只给极少数的学生发言,面广量大的学生要么不再听,要么听了一个皮归皮、肉归肉的口头答案,一下课早忘光了。这就是为什么课上明明你都讲了,回家作业还有那么多学生的作业都是错的。3.学习通过写作。嘴巴上说出来的话,难免凌乱、重复,不深入、不缜密。我的讲座,杂志社想要刊登,讲完后有人帮我根据录音整理,结果我又花了三天时间才把口头的讲座的文字改成过得去的书面的文章。只有写下来,思维才会得到系统、细腻、通达的训练。写,是最好的训练思维方式,而不是说。每个人都说了一辈子的话,然而有几个人的思维是系统、细腻、通达的呢?任务单的书面提问,就有这个好处。4.以往的家常课,学生思维难度怎么训练的?提出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读那段话,读了以后让这个学生说说、那个同学说说,再请一个同学补充,最后老师小结一下,完整地阐述一下。问题难了,会分解成三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问题找两个同学说一说,第二个小问题找两个同学说一说,第三个小问题找两个同学说一说,然后找两个同学综合起来说一说。最后,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提炼一下、总结一下。最后的最后,再把那段话读一下。假设,一堂课有四个大问题,每个大问题10分钟。10分钟的大问题时间里,学生只读了两次片段,每次1分钟。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两节语文课下来学生连课文都没有读正确、读流利,还谈什么语文味?语文课就应该“读占鳌头”。习课堂的10分钟,学生反复读7-8分钟,2-3分钟回答书面的习题,每个人都回答。以任务单的形式进行书面的提问,它的思维训练的力度、思维训练涉及到学生的宽度,远远超过口头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