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被曝回港上市,能否重新跻身BAT?
在多业务齐发力的情况下,百度是否有望重新跻身于BAT阵营中呢?
出品|每日财报
作者|郑新
1月7日,有消息称百度计划最快在2021年上半年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达到35亿元,中信里昂和高盛或将协助其回港上市事宜。市场上关于百度要二次上市的消息已经屡见不鲜,去年5月李彦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公开表示,“我们内部在不断的研讨有哪些可以做的事情,包括在香港等地的二次上市。”
互联网正在经历“内卷化”危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已经错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百度来说,回归港股能否重新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呢?在多业务齐发力的情况下,是否有望重新跻身于BAT阵营中呢?
回港上市其实一直是百度想要完成的“夙愿”。2018年李彦宏称任何时候政策允许百度回来的话,他们肯定是希望能够尽早回到国内股市。除了主观因素的作用外,各种客观环境的影响也不得不加快百度回港上市的步伐。
其次瑞幸咖啡事件引爆了中概股的信任危机。随着国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国内企业遭到做空机构狙击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爱奇艺、跟谁学等更是被接连“开枪”,难免对百度的股价产生波动。也正是在瑞幸影响下,中概股纷纷加速了回归浪潮,网易回归上市首日涨幅超5%,京东回归上市首日涨幅超3%。
百度虽然还未正式官宣回归,但从其现有的市场表现来看,回归对百度来说是绝对的利好。据了解1月7日百度传出回港上市消息后其股价当天上涨1.92%。而现有国内政策其实也有意在推动中概股回港或回A上市,此前证监会也发布公告称市值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企业,可直接回归,这些其实都为百度二次回港上市奠定了基础。
百度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内,回香港上市也可以进一步提升百度在国民心目中的品牌形象,近几年来百度逐渐掉队BAT,甚至被美团、拼多多这些后起之秀赶超,回港上市对于百度股价或许将会有一个更合理的定位,避免被严重低估,重回香港上市于百度而言可以融进一笔新的资金,对企业整体的战略布局和业务落地也会有更多的施展空间。
1月8日,百度股价上升15.57%,市值达到了819亿美元,也就是说百度一夜之间市值飙涨715亿,创下了2019年以来的新高。而其市值变动的主要诱因就是坊间传闻百度要亲自下场造车。1月11日,百度正式官宣将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入汽车行业,吉利控股集团将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这则消息也让百度的股价于盘前上涨了4.18%。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内第一家正式宣布造车的互联网科技企业。虽然美团、阿里等都在新能源市场里分了一杯羹,但都是通过投资的方式参与,不过从当前来看,互联网大佬们标配的投资版图里都已经有了新势力造车的位置。据悉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将面向乘用车市场,并且保持自主运营,而百度或将拥有新公司的绝对控股权。
只不过百度造车的靴子落地对于当前市场格局会不会有影响?其胜算究竟为几何呢?虽然百度是以搜索闻名,但其实很少有人知道百度技术在整个行业里都是名列前茅的,其在自动驾驶深耕八年之久,去年在Navigant Research发布的自动驾驶竞争力榜单,百度更是与Waymo等企业并位列“领导者”,Apollo的生态合作伙伴也超过200家。
但目前整个行业环境已经趋于理性,市场格局也已基本落定,特斯拉为首的国际性新势力企业,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国内新能源车企,还有像威马、恒大等第二梯队,百度想要居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近日远在大洋彼岸的苹果也被传要开始造车,如此一来,竞争势必比现在还要激烈。
百度虽然技术先进,但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入,经验不足;其次就是要面临巨额亏损的问题,毕竟就连成立六年市值已过千亿的蔚来尚不能满足自我造血,更何况还是一个“新人身份”的百度呢?对百度来说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性,而是这种成功或许是非常昂贵的。
在百度的第三季度数据中可以看到,其在该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1%为282亿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69%为6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82%为137亿元。虽然整体业务数据表现还算亮眼,但能否持续增长还是一个大难题。
目前百度的业务仍然以在线广告为主,占主营收入比例的65.25%,但百度面临的广告业务竞争对手也很多,例如字节跳动就切入了百度赖以生存的搜索领域,如果在增速方面无法维持长期增长,那么对业绩就会有不小的影响。
其次从目前市场的造车经验来看,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虽然回归港股和吉利的合作以及百度本身的技术基础可以为造车事业提供一个辅助性的跳板,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看好,但其中的挑战也不言而喻。
这些年百度一步步错失移动发展的机会,外卖、直播等也未掀起大的浪花。期待通过押注AI重回巅峰时代,但AI时代到底还有多远谁都无法判断,商业化落地何时能实现也无从得知。
目前阿里市值为6103亿美元,腾讯市值为5.72万亿港元,仅仅从市值上来看,百度816亿美元的程度还难以重回BAT行列。加上像这些大厂也都在谋略布局,百度似乎有些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