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郁发之…李士懋

高血压属多发病、常见病,可引发心、脑、肾等多种并发症。西医对此病的控制,快速而有效,但多是治标,且需终生服药,中医对此病有明显优势。但如何将高血压与中医理论体系挂起钩来,我们主要是通过高血压头晕、头痛等常见症来辨。头晕头痛原因甚多,郁火乃其一也。所以清透郁火,亦为治疗高血压的一项重要法则。

例105:郁火生风

孟某,男,42岁。2006年9月8日初诊:高血压一年,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等降压药,控制在140-150/100-110mmHg左右,即刻测140/110mmHg。

头懵面胀,目花,胸闷,右臂时麻,足冷,晨起恶心,大便溏日三次。

脉沉弦滞而数,舌暗红苔白少。

证属:气滞热郁化风。法宜:宣透郁热,息风。方宗:升降散加味。

僵蚕15g,蝉蜕9g,姜黄12g,栀子12g,连翘15g,赤芍12g,葛根15g,桑叶10g,菊花8g,苦丁茶8g,薄荷5g,全蝎10g,蜈蚣10条,钩藤15g,地龙15g。7剂,水煎服,嘱停西药。

2006年9月15日:症减,血压130/90mmHg,脉转沉滑数,舌同上。

上方加胆星10g,竹茹8g,天竺黄12g,黄连8g。

2006年10月14日:上方共服28剂,已无何不适,血压130/90mmHg

脉滑略数,舌略暗红。

上方继服14剂。

〔按〕脉沉弦而滞,乃气机郁结;沉而数,乃火热内郁。郁火上攻而头懵胸痛,阳郁不达而足冷。便溏日三次,因脉为火郁,故此便溏不以脾虚看,乃郁火下迫使然。“火郁发之”,即祛除壅塞,展布气机,透热外达。方取升降散合栀子、连翘、桑叶、薄荷、葛根等,皆为透热而设。蜈蚣、全蝎、地龙、钩藤等,息风解痉。在停降压药后,仍获效。

例106:痰热化风

王某,女,66岁。2006年3月6日初诊:高血压三年,160~170/90~100mmHg,头晕头痛,胸痛背痛,心悸,下肢憋胀疼痛,腰髋酸痛,多梦,咽干。

即刻血压145/95mmHg。血糖8.4mmol/L,心电图:室早。现服硝苯地平。异山梨酯(消心痛)、降糖药等。

脉沉弦滑数。舌嫩红,苔白少。

证属:痰热化风,气郁不舒。法宜:清热化痰,息风解郁。

方宗:小陷胸汤合升降散主之。

黄连10g,半夏10g,瓜蒌18g,枳实8g,僵蚕12g,蝉蜕6g,姜黄10g,丹参18g。

嘱:除降糖药外,其他西药全停。

2006年5月15日:上方共服70剂,曾加胆星10g,天麻15g,全蝎10g,蜈蚣10条。咽尚干,目涩,他症已不著。血压110/70mmHg,脉弦滑,舌可。

上方继服14剂后,停药观察。

〔按〕因脉沉弦滑数,弦主风,滑主痰,数主热,沉主气,故诊为痰热生风,气机郁滞。痰热夹风上扰,则头晕头痛;扰于心而心悸、胸背痛;窜于经络则肢痛胀、腰髋酸。故予清化痰热,息风解郁。历经近三个月的治疗,在停降压药的情况下,血压得以平稳。

痰热何以生风?概经脉之舒缓,必气以煦之,血以濡之。若气或血虚,失于温煦濡养,经脉必拘挛而弦为风,此为肝虚风动;若因邪阻,气机不畅,气血不能温养经脉,亦可脉拘弦而为风。此属实肝风。本案脉实,故为实肝风。

例104:肝经郁火化风

赵某,女,69岁。2004年9月17日初诊:血压高已六七年。头晕,恶心,视物模糊,急躁,小腹凉,四肢凉,转筋,食、眠、便可。

服硝苯地平、异山梨酯(消心痛)、复方降压片、罗布麻,皆每日3粒。血压控制在140/70mmHg。脉沉弦躁数,舌红苔少。

证属:肝经郁火。

法宜:清透肝经郁火。

方宗:升降散合四逆散加味。

僵蚕12g,蝉蜕6g,姜黄12g,川军4g,连翘15g,栀子9g,丹皮12g,柴胡7g,枳实8g,白芍10g,炙甘草6g,钩藤15g,天麻15g。

嘱:停西药。

2004年10月18日:上方加减,共服28剂,症已不著。血压135/70mmHg。

脉弦滑数,躁数之象已除。舌尚可。

证属:风痰。法宜:清热化痰息风。方宗:天麻钩藤饮合黄连温胆汤化裁。

天麻15g,钩藤15g,生石决明30g,黄芩9g,栀子10g,川牛膝12g,瓜蒌18g,胆星12g,竹茹7g,天竺黄12g,枳实8g,菖蒲8g,僵蚕12g,桑叶9g,菊花7g,水红花子12g。14剂,水煎服。

〔按〕脉沉弦,是肝气郁结;躁数是火郁于内,故本案诊为肝经郁火。郁火上攻而头晕、视物模糊,肝火犯胃而恶心,扰心而急躁,走窜于筋而转筋,火郁于内而腹凉、肢冷。诸症皆可以肝火而得到合理解释,则肝经郁火之诊断无疑。方予升降散透达郁热,四逆散疏达肝郁,佐以天麻、钩藤息风解痉。在停降压药的情况下,血压并未反弹。

二诊脉已不沉,示气机已畅;脉转弦滑数,滑数为痰热,弦主风。痰热何来?缘热郁于内,可烁液成痰,痰热而生风,故二诊改清热涤痰息风。

脉未和缓,自行中止治疗,虽有感轻,恐难巩固。息风解痉药中未用全蝎、蜈蚣,非不当用,而是虑其经济负担。

例102:寒邪痹阻,热郁化风

李某,男,44岁。2007年8月31日初诊:高血压已四年,原为150/105mmHg。服卡托普利6片/日。即刻血压140/90mmHg,血糖63mmol/L。每日饮白酒1.5斤。无何明显不适。脉沉弦劲拘滞而数。舌绛,苔少。

证属:寒邪凝痹,热郁化风。

法当:散寒清热,息风解痉。

方宗:防风通圣散加减。

麻黄7g,荆芥6g,炒枳壳9g,赤芍12g,连翘15g,桔梗10g,川芎8g,丹参18g,石膏30g,黄芩9g,川军6g,栀子10g,怀牛膝15g,全虫12g,蜈蚣15条,僵蚕15g,蝉蜕8g,地龙15g,生姜8片。

3剂,水煎服。嘱停降压药,加辅汗三法,取汗。

2007年9月30日:服药二次,汗已透。现无何不适。血压130/90 mmHg。脉寸弱,阴脉弦迟减。舌尚绛。

证属:阳虚,饮邪上干。

法宜:温阳化饮,息风解痉。

炮附子15g,茯苓15g,白术12g,白芍10g,半夏12g,生芪15g,升麻6g,全虫10g,蜈蚣15条,天麻15g。10剂,水煎服。

〔按〕脉沉拘滞,乃寒凝之象;弦且劲,乃肝风内旋;沉而数且舌绛,为热郁使然,故诊为寒邪凝痹,热郁化风。法予散寒清热,息风解痉,在停用降压药情况下,血压并未反弹,反略降低。可见,汗法对高血压病,并非禁忌。当然,不可能一汗而愈,待寒祛后,再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例103:寒束热郁

陈某,女,46岁。2003年4月22日初诊:患高血压已五六年,血压波动在140~220/105~110mmHg之间,服卡托普利、尼莫地平、复方降压片。头眩晕欲仆,心中空悬,心烦意乱,腰酸痛,难以站立。脉沉弦紧滞兼小滑数。舌暗红苔少。面色暗红。即刻血压150/100mmHg。

证属:寒束热郁,血行不畅。法宜:散寒透热,佐以活血。

方宗:防风通圣散加减。

麻黄6g,桂枝9g,荆芥7g,防风8g,僵蚕12g,蝉蜕7g,赤芍12g,地龙15g,石膏20g,黄芩9g,栀子9g,大黄5g,连翘12g,薄荷6g。3剂,水煎服,一日三服。啜粥,温服取汗。

2003年4月25日:药后汗出且利,周身舒坦,上症皆减。脉沉滑欠畅,舌暗红已轻,苔薄白,面色如前。血压140/90mmHg。

证属:寒束未尽,痰热郁伏。

法宜:清化痰热,兼以透散。

僵蚕12g,蝉蜕7g,防风8g,蒺藜15g,蔓荆子10g,茺蔚子12g,陈皮10g,半夏12g,茯苓15g,胆星10g,菖蒲9g,枳实9g,地龙15g,钩藤15g,怀牛膝12g。

2003年5月23日:上方共服27剂,除腰尚痛外,其他症状已不著。血压维持在130/90mmHg,原有的降压药未停亦未减。上方加炒杜仲15g,继服10剂。

〔按〕依脉沉弦紧滞,诊为寒凝,患者无恶寒发热、无汗,身痛等症,知此寒未在肌表,而是寒凝于里,且紧滞有力,当属寒实凝痹。脉沉小滑数,乃热邪郁伏之象。热从何来?或为阳气郁而化热;或为寒未解,伏郁之寒邪已然化热,总而言之,内有热邪郁伏。

脉滞与滑,乃相互对立之脉,何以能并见?寒阻,气血收引凝泣,气血不得畅达以鼓荡血脉,故脉沉弦紧滞;但又有火热内郁,热乃阳邪,主升、主动,热被寒束于内,必不肯宁静,奔冲激荡,故脉滑数。正如《医家心法》所云:“拂郁之脉,大抵多弦涩迟滞,其来也必不能缓,其去也必不肯迟,先有一种似数非数躁动之象。”《寒温条辨》亦云:“温病脉沉涩而小急,此伏热之毒,滞于少阴,断不可误为虚寒。”沉弦紧滞,与沉小滑数之脉确可并见,并不抵牾,恰恰反映了寒凝热郁之病机。

既有寒闭热郁,自当散寒清热,方选防风通圣,发汗泄热。药后汗利并作,邪势挫而周身舒坦,血压随之下降。这再一次证明,汗法是治疗高血压的一大法门。

汗后寒挫,病转痰热,故清热化痰佐以宣透。此例降压之西药一直未停,并未治愈,只能说有效而已。

(0)

相关推荐

  • 临床医案之升降散治疗桥本氏病

    许多桥本氏病患者都会问,我们怎么会得外国人的病?其实这个病的真正名字叫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日本学者桥本根据其组织学特征于1912年首次报道,所以又叫桥本氏甲状腺炎.桥本氏病 ...

  • 桥本己患一年余,古方升降散主之。

    张激扬 副主任医师 原创:张激扬 桥本己患一年余, 古方升降散主之. 王某,女,45岁,初诊2017年11月2日.颈部肿物1年有余.患者1年前因感冒出现颈部不适,当时咽痛.高热,感冒治好之后,渐渐出现 ...

  • 王振涛教授辨治眩晕典型案例分享(一百九十八)

    一般情况: 姓名: 赵 某 性别: 男 年龄 : 50岁 否认过敏史. 2019年03月06日 初诊 . 主诉: 间断 头晕1月余 . 现病史: 患者 5 年前出现血压偏高,未予以治疗.近 1 月来间 ...

  • 王振涛教授辨治眩晕典型案例分享(二百零七)

    一般情况:李某,性别女,39岁,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2018年10月23日初诊. 主诉:间断头晕3月余. 现病史:患者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头晕,时测血压140/105mmHg左右,长期口服 ...

  • 王振涛教授辨治眩晕典型案例分享(二百零一)

    一般情况:患者徐某,女,76岁,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2018年10月19日初诊. 主诉:间断头晕.乏力1年.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头晕.头蒙,周身乏力,无视物旋转,曾查颈椎MRI提 ...

  • 僵蚕:散风泄火,除痰定惊,解郁下乳_中国中医药网

    僵蚕为蚕蛾科昆虫的幼虫在吐丝前因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僵化虫体.其味咸.辛,性平,归肝肺经,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之效. 僵蚕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应用时间久远,历代医家 ...

  • 论“火”与“火郁发之”---李士懋、田淑霄

    论"火郁发之" 对于火郁证,我们是在赵绍琴老师的启发下,于毕业20多年后才逐渐认识的.此前由于对该证不认识,误治者不知有多少,其中有几例教训颇深. 武某,女,32岁,家属.1963 ...

  • 李士懋:怕冷不一定要用热药,还有一种情况,要“火郁发之”

    , 中医书友会第283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国医大师李士懋夫妇,在毕业20多年后,才在赵绍琴老师的启发下,逐渐认识到临床有很多"火郁"证.火郁了,表现的很可能是寒 ...

  • 火郁发之:李士懋夫妇从医50余年后的深度思考和临床验证

    作者/李士懋.田淑霄 编辑/王超 I导读:李老夫妇临证20余年后受当代温病大家赵绍琴先生的启发,逐渐品味出"火郁发之"的意趣来,遂于70多岁高龄,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地写了19万字, ...

  • 【验方】李士懋:怕冷不一定要用热药,还有一种情况,要“火郁发之”

    I导读:国医大师李士懋夫妇,在毕业20多年后,才在赵绍琴老师的启发下,逐渐认识到临床有很多"火郁"证.火郁了,表现的很可能是寒.我想起范英志老师在会员课"郁热与虚实&qu ...

  • 火郁发之:李士懋夫妇从医50余年后的

    编者按:李老夫妇临证20余年后受当代温病大家赵绍琴先生的启发,逐渐品味出"火郁发之"的意趣来,遂于70多岁高龄,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地写了19万字,专论"火郁发之" ...

  • 李士懋:清透郁火,为治疗高血压的一项重要法则

    中医书友会第2911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李老这几则医案,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一方面学习脉诊,一方面体会火郁证的特点和原理.要深入学习温病思路,推荐大家听听范英志老师的温病课.(编辑/王 ...

  • 国医大师李士懋:火郁证的辨别与治疗

    华医世界 图*国医大师李士懋老先生 火郁证,或称为热郁证,是指内火壅闭不出,火热燔烈炽盛,从而表现出一派内火滞闭之症,但同时,又可兼见怕风恶寒,鼻流清涕,头痛等外寒之症. 其不同于一般火热症状之全身热 ...

  • 【李士懋】甘露消毒丹临证新识

    已故国医大师李士懋在临床上善用经典名方,常根据辨证的结果选用古代经典名方加减化裁,不过分拘执于原方的君臣佐使和用量,而是掌握其药物性能灵活应用.现就李士懋临证运用甘露消毒丹经验介绍如下. 甘露消毒丹的 ...

  • 国医大师李士懋谈一个治疗胃病的泡茶小方

    连苏饮应用与析义 作者/李士懋等 连苏饮是一张颇具特色且疗效卓著的方子,临床历经验证.现摘数案如下,并析其义. 案1: 高某,男,5岁.1年前因肠梗阻手术,近7日呕吐不止,水入即吐,饮食俱废.伴腹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