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拒绝共享电单车?这些问题才是真·致命

在共享单车风头正盛的时代,速度更快、骑行距离更远的电单车,也被冠上“共享”之名开始陆续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但相比纯人力驱动的单车,电单车本身就存在着更多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关部门最初就曾表态“不鼓励”,部分城市甚至也开展过清退违规投放共享电单车的活动。
而在日前,北京交通委同多部门约谈在京运营的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随后有不少媒体发出“禁止(共享电单车)在京投放”的重磅消息,那么一线城市果真对共享电单车彻底关上了大门吗?
  • 约谈共享电单车平台,北京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12月15日有消息显示,北京市交通委会同北京市网信办、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交管局等部门,共同约谈多家在京运营的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据悉此次被约谈的共享电单车平台,包括考拉出行、筋斗云出行、小遛共享、芒果电单车、蜜步出行、骑士出行等。
北京市交通委方面表示,上述品牌存在违反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违规投放共享电动自行车,且存在未按要求进行电动车登记、未能准确披露服务信息、未建立用户押金预付金专用账户、未按有关主管部门要求提供信息等多项问题,涉嫌严重扰乱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市场秩序。如后续相关企业及其运营平台逾期未能整改到位,或将面临行政罚款、扣留车辆、下架APP等多重处罚。
据悉截至今年5月,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已约谈处理7家共享电动自行车租赁公司,其中5家企业已从北京市场清退。而事实上除了北京之外,广州与长沙等城市此前也曾对共享电单车进行过清退。
不过与许多网友想象中不太一样的是,相关部门可并不是今年才开始对共享电单车进行整治。实际上早在2017年5月,也就是共享单车如日中天快速铺开的那段时间,交通部就曾在《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中,就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而在当年8月推出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中,也沿袭了意见稿中对共享电单车的态度。
但在这些指导意见中,当时都没有明确对共享电单车提出“禁令”,再加上彼时共享出行风头正盛,因此在很多城市中还是接二连三出现了共享电单车的身影。甚至共享单车平台后续在发展相对成熟后,也乐于将电单车作为拓展市场的新业务去积极推广。
  • 滴滴、哈啰,加美团,共享单车玩“电”也寻常

除了前文中提到的众多共享电单车品牌外,哈啰出行早在2017年底就已推出电单车业务。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10月9日,哈啰单车、助力车等业务已经完成全国超400城的规模覆盖,主要集中于二、三线城市。其实不止哈啰,包括滴滴与美团等平台,也都曾明确表示共享电单车业务会聚焦在二三线城市。
2018年1月,滴滴旗下的共享电单车业务也被曝光,名为“街兔”。而在今年7月《第一财经》援引接近滴滴相关人士的消息称,截至6月,滴滴电单车的日订单量已经达到350万次。而此前滴滴提出的“0188”目标,即3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在《第一财经》的报道中还表示,在1亿单的目标中,“两轮车”将承担4000万的任务。
除此之外,吸纳摩拜单车业务的美团,也在今年4月被曝出已经向富士达与新日等电单车生产企业,下单百万台共享电单车订单,随后在8月份,就有网友在街边发现了大批来自美团的黄色共享电单车。11月,美团电单车更是联合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大数据团队,对外发布了《2020年共享电单车出行观察报告》,并取样昆明、长沙、银川三座城市的相关数据,对共享电单车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根据美团方面公布的这份报告显示,41%以上的共享电单车用户日均出行超过2次,平均单次骑行15分钟,行程2.5公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享电单车的高频用户占比增长趋势明显,一个月内累计出行10次以上的高频用户占比达到11%,甚至长沙还曾出现单日骑行最高13次的用户。
此外根据其中的大数据分析还发现,针对2公里以上的路程,用户骑行共享电单车的比例有显著增加,共享电单车的单次骑行距离80%以上在3.5公里以内。如此来看,在交通网络更为密集的城市空间,共享电单车能够发挥的作用相对薄弱,至少其并不像共享单车那么灵活方便。
  • 不谈一线市场,共享电单车也面临致命考验

从这些推出共享电单车服务的平台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共享电单车流行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且因为当地用户的出行特点,共享电单车确实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实际上不难发现,无论是北京还是长沙,都是较为慎重地传递出了清退市内“违规投放”共享电单车的信号,只有广州市交通部门较为强硬地明确表态,“不允许使用电动自行车等助动自行车进行互联网租赁”。
其实哪怕不谈进军一线城市这样的问题,共享电单车目前的业务形态还面临着一个很是现实且残酷的瓶颈,即许多共享电单车平台还无法解决一盔一带、超标,以及上牌等问题,并且在实际的运营中,收费相对较高以及运维跟不上也让其后续发展大为受限。
以一个简单案例为例,当共享单车在出行高峰期往往会蜂拥地铁站口或写字楼等热点区域,但由于单车本身较为轻便,所以运维人员可以较为即时地将堆积的单车进行简单清理。但如果是重上许多,难以搬运的共享电单车出现堆积问题呢?
较为理想的应对办法当然是增派更多的运维人员,但这样必然也意味着运营成本的上涨,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这部分成本还是会以更高的资费转换到消费者身上。可是价格上涨也必然会影响到用户使用的意愿,这对于尚需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共享电单车来说,显然就算不上是个好的趋势了。
可如果将成本控制住,或许就会面临缩减投放范围与密度。但“共享”经济本身,就需要相应服务的大面积铺开形成规模,如果呼叫网约车需要等待半小时,如果共享单车不是随处可见,如果共享充电宝需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找到,那么这些服务无疑不会被认为便利好用,与传统的出租车以及充电桩服务相比,俨然也就没有了优势。
因此无论哪条发展道路看上去都不那么平坦的情况下,共享电单车在追求更为规范运营的道路上究竟该如何自处,或许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战略合作官宣,vivo与蔡司将引领影像新时代

vivo与蔡司此次的全球影像战略合作,显然并非“贴标”那么简单。

2021年的4G手机,依然有讲究体验的权利

高通方面刚刚推出的骁龙678,也将为4G手机也带来不小的提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