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形而上学”的辨析思考

今日头条上对“形而上学”的定义为:“是指对世界本质的研究。”而我们在上学时对形而上学的定义为:“是与辩证法相对产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待事物的方法”。而形而上学的中文来源则是《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行而下者谓之器”。到这里很多人终究还是搞不清楚什么是“形而上学”,所以我们应该跳出“形而上学”的概念,以生活的经验来对“形而上”与“形而下”进行区分。我认为形而下是指我们的客观世界及其延伸范围,是需要我们的逻辑思维所面对的内容;而形而上是我们的主观世界及其延伸范围,是需要用我们的情感思维去面对的内容。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而且通常在同一件事情上有着截然相反的道理。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

经济学的实用主义导致了其为“形而下”的属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从而衍生出了“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一块铁和一块黄金,因为在地球数量上的不同,导致了价值的巨大差距。而在“形而上”的世界里却是“物以多为贵”,例如手机的使用价值,只有使用的人数越多他的价值才越高,如果全世界只有一个人使用手机那么这个手机基本是没价值的。我觉得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今日头条”,也是符合“物以多为贵”原理的,也是在“形而上”的范围里。在中国的教育领域,有些家长和老师很愚笨,通常只有“形而下”的思维,重点关注的内容是孩子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时间的长短,认为一个孩子越是学习时间长,越是做题多,学习成绩就会越好,结果反而让孩子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而一些聪明的老师和家长,则善于运用“形而上”的思维,重点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人生志向,让孩子从小立志,有目标,自主去学习和休息。我们通常看到那些学习好的孩子,也都是很有生活情趣,也擅于玩耍和运动,并非是整天坐在那里一直学习的孩子。在人类感情的领域,“爱”在“形而下”的世界里的表现是自私的,如男女之间的爱,意味着“占有”,如果你爱我,你就不可以再爱别人,否则就是不道德的。但在“形而上”的世界里,爱却是“被传递的”,意味着“关怀”,就像歌词里唱到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美好”。用这种思维分析,我们生活中很多的现象都在“形而下”和”形而上”的世界里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的身体在“形而下”的世界里逐渐消亡,而我们的精神(正如我现在写的这篇文章),却在“形而上”的世界里得以保存。男女结婚后,原先形而下的“荷尔蒙之爱”在逐渐褪去的同时,作为形而上的“亲情之爱”却逐渐诞生了出来。“形而上”的中医在人感冒发烧后,给病人服用的是温热的药以发汗降温治病,而”行而下”的西医却是通过寒冷的液体来降温治病的。人类物质文明在“形而下”的世界里在逐渐取得辉煌,人类的精神文明却在”形而上”的世界里逐渐黯淡。

“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世界如此不同,甚至完全相反。这又如何做解呢?最终还是要回到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才有最好的解释。《易经》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之后的老子说:“反者道之动也”。形而下的器从诞生的一刻起,“形而上”的道,便开启了对其否定的模式。从这点理解中国道家“物极必反”和“阴阳转化”的道理,是不是就更清晰和明了了呢?“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很多人试图从现实的物理世界现象否定老子的“反者道之动”的基本精神,殊不知此道理之精神,是建立在对”形而下”的思维逻辑与“形而上”的情感逻辑进行两个世界的区分,才能去论证的。只是这种区分,是需要用智慧才能捕捉到的。(完)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参与讨论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