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我→现在的我,解开中山小学的“数字”秘密!

“鼓楼信息化教学实验学校巡礼

系列

(二)

中山小学

福州市中山小学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省级课题《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创新研究》的实践中,教师大胆尝试借助各种新媒体技术收集、分析学习数据,帮助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培养学生各维度核心素养的形成,展开了一轮“智教”模式的探究活动。

打通“课前—课中—课后”

探索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在课前,教师通过电子问卷对生情进行数据采集,在数据分析中寻找学生的认知起点。进而,对知识进行模块化的教学设计,同时根据课前收集数据的比重权衡教学的重难点。

△课前数据 了解生情

在课中,教师通过设置有效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制造认知的失衡状态,并利用麻吉星反馈器多形式组织学生作答,从数据中大致把握学生学习中的思维状态与认知差异。

△实时关注 解惑破疑

借助麻吉星反馈器
教师通过数据对
课堂教学的设计进行实时地重组
放下传统的“走教案”的观念
努力做到
熟悉课程体系,提炼核心问题
对生成数据敏感,果断实施教学决策
这样的课堂
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真实地思考
学校教研组制定阶段性小目标,每位教师根据目标和班级情况坚持每天在教学中刻意地练习,并及时总结智慧课堂中点滴心得。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渐渐学会如何倾听同伴们的想法,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去思辨,小组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互动,激发了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达成阶段目标 即时完成

课堂上的同侪学习
培养学生
倾听、协作、表达等学习能力
反馈器的二、三次作答的作用是用来检测同侪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将两次作答变化的数据进行对比,并组织全班学生汇报,其间特别注重引导孩子说出改变想法的理由。这个环节成了课堂中最精彩的部分,展现了数据对课堂教学的作用,体现了学与教的智慧。

△一道题引发三次精彩作答

在课后,老师继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轻而易举地了解到学生经过课堂学习后存在的知识混淆点与易错点,以便针对性地指导后续学习活动。

△多样化评价数据 指导教学有效展开

△注重过程性评价 全程监测学习效果

边破边立走出教学的舒适区

对教师职业发出自我挑战

林汉铭

【起初的我】

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结果式考查

【现在的我】

开始更加关注自身问题设计的能力,以及选择的策略,努力看到各类学生的思考,有助于他们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起初的我】

组织的对象仅是学生

【现在的我】

组织对象加入家长

家校联合 助力教学

家长会也照着课堂的模式做起来:组织家长进行分析和讨论。突然发现教学的能力,不能局限于课堂中,也可以在不同场合、不同形式下挑战自己,内化成一种能力。

谢娟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总是认为“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代表的是老师。从一开始推行课堂使用PPT进行教学,信息化就开始逐步进入到教学中。一路走来,PPT、投影、希沃、麻吉星……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崭新面貌。
面对多样化的信息化课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先从日常教学开始,尝试将一点点的教学经验总结提升,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是解决信息化教学困境的最佳良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方法,在实践中思考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从教学的本位出发,让信息技术仅仅成为一个有力的支持系统,而不是刻意而为之。
未来已来,不仅仅是教育信息化2.0,将来还会有3.0、4.0……需要我们带着敢于挑战与创新的精神,去开创信息化教学的新天地。

△信息技术让思维可现化

冯昕

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是形势所趋,对学校教师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目前不仅只是要求老师们会使用信息技术,而是需要老师们自如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作用,激发课堂活力,点燃学生的学习力。学校做了整体方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学科、年龄、能力的分组,发挥团队的传、帮、带的作用,教师在学习、实践中对信息技术融合课不断加深理解,对学生实时产生的学习数据已经有了熟练处理的能力,让信息技术融合课越发散发着学科本质的味道。

△共读共享  求变求实

△共研共思 求进求能

鼓楼的“数字”秘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