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篇  红山文化玉器中是否有玉


1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2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近几年,古玩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红山玉器”,有的古玩摊位赫然写着“批发红山玉器”,我们姑且不论,让笔者感到奇怪的是,大量的红山玉出现在市场里!红山文化玉器中到底有玉吗?
玉是新石器时代早一阶段文化的代表象征物,玉《广韵》释为“佩如环而有缺,”从墓葬 出土情况看,多出土于主人的耳旁,造型多呈扁圆环体,剖面近椭圆形,环体有一缺口,使耳垂入,以作装饰。其次也有的造型为管状形。一般来说,工艺不精,琢磨比较原始,造型欠规整,耳饰缺口的横断面不平整,特别是对钻孔处多留有制作的痕迹,但抛光较好,新石器时代,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墓葬中常有发现,多放置于死者的耳旁,作耳饰玉器。到汉代主要作佩玉用。古今说法甚多,概括起来有五种:一作佩饰;二作信器,见到时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三寓意佩戴者凡事决断,有君子或大丈夫气质;四刑罚的标志,犯法者待于境或一定地方,见则不许还;五用于射箭,使用时将套戴在右拇指上,以作钩弦。
玉最早出现在距今约8000年左右的兴隆洼文化。众所周知,兴隆洼文化出土的玉器是目前中国最早的玉器。可见玉的意义非同一般。近年来在一些古玩市场、拍卖会、玉器收藏网站上,笔者经常能看到“红山玉”。笔者在学习中并未听过红山文化玉器中有玉这一器型,于是笔者搜集资料,从《中国玉器史》一书中发现玉最早出土于兴隆洼文化,后来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中虽然玉的出土较少但并非没有,但是在红山文化玉器一章中并没有提及玉出土,而市场上有很多红山玉,这是为什么呢?要鉴别这些市场上的红山玉是否属于红山文化,首先要从红山文化的玉器特点来说。辽河流域的先民在红山文化时期,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玉器文化,此时制作的玉器装饰用品的小件器物发现甚少,多数是以动物为主体的圆雕造型。其中有较为写实的鸟、鱼、龟、蝉等。也有抽象意义的神灵,如龙、猪龙、勾云形佩、璧、三孔等,它们根据需要相互结合,构成了红山文化玉器鲜明的风格特色。
从玉器制作工艺来说,红山文化玉器的加工已普遍使用切割技术来开割玉料,一些片状玉料的出土,足以说明这项技术的熟练程度,管钻法钻孔的使用,使得玉器穿孔规矩而漂亮。不过佩饰类的穿孔则比较特殊,它们一般不在正面打孔,以免破坏画面,而往往在背面作单面斜穿孔,穿孔的方法多为隧孔和牛鼻孔。同时在表现技法上还十分成功地运用了圆雕、浮雕、透雕、两面雕、线刻等工艺。这些精湛的技术都为红山文化玉器的制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从上面笔者了解到红山玉器的打孔技术已非常熟练精湛。市场上的“红山玉”多呈扁圆形,器体较厚,外缘孔孔缘均不规整,有的缺口两端为浑圆状,表面不平直,似用柔性物质磨拉而成。这种器型特点,与红山文化完全不符。红山人对玉器外表的本质美要求极高,无论什么器物,都力求表现出光滑的美感和视觉效果。如管钻后的边棱要磨圆,器表微微鼓凸的弧面要净洁。从这一对比,笔者认为那些市场流通的“红山玉”不是真正的红山玉。市场上流通的“红山玉”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红山玉?笔者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一下。
首先必须指出所谓红山文化玉器传世品,究其实,原初必是出土品,只不过是最先出土而辗转散存于国内外公私收藏者手中,上百年或几十年而已。要说有区别,那就是虽同为出土者,然非考古发掘品;因为它已失去出土地点和出土情况,其所属的历史时代和文化性质,也因而被掩蔽,以致长期没有弄清楚,有些甚至被误定为红山文化玉器。事实上,就红山文化玉器总的发现情况而论,我们不妨将其分为三个级别:即一级是考古发掘品;二级是当地回收品;三级是转为传世品,但都同为出土品无疑。不过,倘若从不同玉器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加以评论,此种级别的划分只是相对的,甚至是相反的。其次传世品也分新与老,现在大量是新的,老的少。但老的传世品中也仍有真伪问题。虽然老的传世品在红山文化玉器未被认知之前多被误认为是商或西周时期的玉器。既然红山玉器有可能被误认为是其他时期的玉器,那么也很可能有人把其他时期的玉误鉴定为红山玉。现在具体阐述笔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只要有文物市场的存在就有利可图,所以我们不应该断然认为老的红山玉器传世品中没有假的,老的红山玉器传世品也要认真进行鉴定。目前的假红山玉器却以新仿制的为多,间或有伪造的。
(一)仿制
主要是按照事物或图片对真的玉器的形制、工艺特点加以仿制。仿制好的可以说是文物复制品,但要把此种复制品当“真品”以欺世,就得严加对待了。当前的情况是,仿品大半来自辽西与内蒙古东部,有相当多的假红山玉器是从红山玉器出土地区流传出来,而且有的就是在其出土分布区域内仿造的。现在市场上的“红山玉”如果是仿制品。那么,笔

(0)

相关推荐

  • 珍稀名贵的清代玉器

    清代玉器所用材质有白玉.青玉.黄玉.碧玉.玛瑙.水晶.翡翠.青金石.芙蓉石等.玉材中多用新疆和田.叶尔羌等地美玉,尤以和田羊脂玉最多见. 清代是一个刀法万法归一的集大成时代,尤其是在清中期的作品中,工 ...

  • 第六百三十六篇  红山文化玉器珍品在北京展出

    上百件红山文化玉器2006年5月9日开始在北京艺术博物馆进行为期8天的展出.文物专家表示,此次展出的玉器用料考究.做工精美.纹饰天然.造型繁多,可以说是一部红山文化玉器发展史. 据介绍,此次展览的展品 ...

  • 第七百四十六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二)

    图1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图2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续) 无论青铜还是红铜,以此制作成薄片壮切割工具较之以质材料制作相对要容易些.可将溶点较低的铜液化后的铜水浇铸在事先做成的 ...

  • 第七百三十九篇  红山文化动物形和人形玉器研究(二)

    X 图1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图2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续) 三.红山文化动物形和人形玉器的文化背景 远在旧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因为一些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和无法战胜的自然灾害, ...

  • 第五百三十二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绺裂

    X 在红山文化玉器表面,我们时常见到绺裂.轻微者,裂隙较浅,层叠分布.严重者,起层脱落,造成破损. 绺裂生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在埋进墓穴时,就可能因为摔过而产生裂纹.有的可能出土时不小心被摔出裂纹 ...

  • 第五百三十九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玉皮和橘皮纹

    X 这里所指的玉皮,不是指玉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玉皮,而是指玉在加工成器后它的表皮.新的玉器它的表皮和老的玉器的表皮有什么不同呢? 橘皮纹,是经常用来区别老玉器和新玉器的表皮的一个依据.所谓橘皮纹,就是 ...

  • 第六百三十九篇  红山文化玉器展在温州开展

    2006年9月5日,台湾红山文化玉器展在浙江温州博物馆开展.展出的文物是由数十位港.澳.台及美国的收藏家精心收集的.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在中国文明起源和人类社会发展 ...

  • 第七百四十五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一)

    X 图1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图2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红山文化玉器始终被一些人错误的认为,是在没有任何专门的设备和工具条件下,完全靠手工制作出来的.并因此相信,制作一件玉器需 ...

  • 第五百二十六篇  红山文化玉质的颜色

    X 对于收藏者来说,玉器的颜色是最容易区分的,红山文化玉器的颜色与其仿品的颜色更是有着明显的差别.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岫岩玉以绿色为普遍,往往还杂有红.黄.白.青.蓝.紫色和墨绿.淡黄.乳白色.它 ...

  • 第七百一十五篇  红山文化玉杯

    内容摘要:红山文化先民采用实心钻孔工艺掏出杯堂,留有痕迹如同花朵,具有艺术效果. X (来源:2009.9.9主流网-长春日报) 另,台湾来内陆展出的1300多件红山文化器物里,也有这样的玉杯(见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