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起飞50秒后坠毁,271人亲眼目睹了自己的死亡,美国本土史上伤亡最多的空难事故(AA191)| ...
美国191号班机空难
目睹飞机坠毁
这架飞机刚刚起飞
但仅50秒后
便以诡异的姿势砸向地面
机上人员无一幸存
《美航191号班机空难》
大家好,这里是奇闻观察室,我是长风
在1979年的美国,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空难,一架载有271人的飞机,在起飞过程中,引擎竟突然脱落,伴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飞机坠毁了,这是至今为止,美国本土伤亡最多的空难事故。
那么当年飞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竟然还能从中获利
下面我们就先穿越回 1979年,带大家重新梳理一下这起空难的细节
背景介绍
奥黑尔国际机场O'Hare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美国重要的航空枢纽,位于芝加哥市中心西北27公里处,该机场自建成之后一直非常繁忙,曾经是世界上客流量最大的机场,至今依然是是世界上起降数最多的机场,每天起降飞机的数量达2000架。
1979年5月25日,这天是周五,也是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美国人民在缅怀那些因战斗而牺牲的士兵之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天也成为了他们航空业最黑暗的一天。
奥黑尔国际机场
因为是节日,接下来又是2天周末时间,大家都想趁着假期出去散散心,让本来就繁忙的奥黑尔国际机场,更是人满为患。
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美国航空191号班机,同样也是近乎满员,一共搭载了258名乘客,还有13名机组成员,有不少人是赶往洛杉矶参加出版商年会的文学界人士,191号班机是隶属于美国航空公司的一架麦克唐纳-道格拉斯DC-10-10型客机,注册编号N110AA,1972年2月25日交付,机龄7年零3个月,累积飞行时间20000小时,没有发生过意外,奇闻观察室.在很多飞行员的心里,这是一架非常棒的飞机。
道格拉斯DC-10-10型客机
这天,飞机需从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飞往洛杉矶国际机场。
机长是 53岁的沃尔特·鲁克斯Walter Lux,飞行经验非常丰富,累计飞行时长22000小时,其中执飞DC-10机型已有8年,几乎是在DC-10机型刚刚投入商业运营,他就开始执飞此机型,算是一员老将了,本来沃尔特今天是要休假去看儿子的,可同事临时有事,才帮忙代飞一下。
Walter Lux
副机长是49岁的詹姆斯·迪拉德James Dillard,累计飞行9275小时
James Dillard
飞航工程师是56岁的阿尔弗雷德·尤道文斯Alfred Udovich,累计飞行15000小时
Alfred Udovich
这三位经验丰富的机组人员,对于这样日常的飞行任务,可谓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根据天气预报显示,当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虽然风速有22节,但并不影响飞行。
此时的乘客们,正安心的等待起飞,他们还可以在飞机上通过闭路电视观看飞机滑行和起飞的过程,这是美国航空为乘客新开设的服务项目。
可没想到的是,这项服务,却让数百名乘客亲眼目睹了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那是何等的绝望
绝望时刻。
下午2:50分,所有乘客已经登机完毕后,机组成员接收到塔台的信息:
“美航191,下午好。请滑行到32R跑道等待。”
副驾驶:「美航191收到,滑行到32R跑道等待,谢谢。」
下午15:02:38,飞机再次接到塔台的消息:「美航191,可以起飞。」
机长:「收到,美航191准备起飞。」
随后飞机开始在跑道道上加速滑行,本来这一切都按部就班,没有出现什么异常,然而就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了约1800米(6000英尺)的时候,机场的塔台工作人员看到了骇人的一幕。
191号班机的一号引擎突然向上翻转,然后越过了机翼顶部,最后完全脱落,砸到了飞机跑道上,同时1号发动机吊架附近还有白色的雾气冒出,这实际是液压油的泄露。
飞机还没升空,引擎就掉了,这样的场面看起来十分吓人。
不过好在DC-10-10机型配备了3个引擎,即使掉了一个,只要没有其他方面的故障,机组人员完全能够应付
因为在日常的模拟训练中,失去一台引擎将飞机安全降落回机场,这是每一位飞行员必修的演练项目,因此事情依旧有挽回的余地。
塔台工作人员着急的报告:
“快看,快看,设备,我需要救援设备,他(191班机)的一个引擎炸飞了,见鬼”
同时也向机组人员发送了消息:
191号班机,你们降落回来,需要降落在什么跑道?
可并没有收到机组人员的任何回应。
得到消息的机场,马上进入紧急状态,并联系了救援人员和车队 实时待命。
不过这些对于191号班机的机组人员来说,奇闻.观察室.他们并不知道。而此时的飞机内,在引擎脱落之时,机组人员突然感觉到飞机震动了起来,但他们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因为在飞机里面看不到引擎的脱落。
坠毁的飞机
紧接着致命的来了,机长沃尔特面前的电子仪表板突然全部熄灭,经验丰富的他立马意识到1号引擎出了故障,因为1号引擎是负责给机长这一侧电子仪表盘供电的。
虽然有备用电源,但需要飞行工程师转动座椅,松开安全带,然后站起来操作,这一般是飞机在空中正常飞行时操作的,并不适用起飞降落阶段
刚好此时的飞机已经达到升空速度,无法中止飞行,只能让飞机继续升空,再找机会让飞机降落回来。
飞机最后瞬间
随后机组人员开始全力抢救飞机,立刻执行发动机故障检查单程序
并按照紧急程序的标准操作,将飞机的速度从165节调整到了指定的V2速度153节
153节是飞机在发动机出现故障后依然可以安全爬升的速度。
这样的操作确实是挽救飞机的最佳做法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1号引擎在脱落的过程中,上翻的动作切断了机翼上方的液压油管路,而这个液压油路是控制左机翼前缘缝翼,并将它们锁定到位的。
前缘缝翼的作用,通俗点来说就是,打开后可以减少起飞和降落阶段的飞机速度
191号班机在起飞之前,前缘缝翼已经打开过了,但由于油路被断无法锁定,在强大的空气负荷之下,左侧的前缘缝翼又被吹了回来。
可不要小看这个因素,这导致左侧机翼的时速提到159节,而右侧机翼前缘缝翼是打开的,所以时速依然是153节。
这是极度的不平衡的,随着左机翼失速,飞机开始向左倾斜。
重点是,失速警报只会显示在机长的仪表上,机长的操纵杆也会抖动,副驾驶的仪表上并未有相关的信息
但由于1号引擎的脱落,机长的仪表盘没电,所以此刻机组成员并不知道飞机左翼已经失速
当机组人员意识到飞机在向左倾斜,只能试图用副翼及右舵将飞机扶正,可这样的操作注定是无法挽救一架左翼失速的飞机。
很快,飞机向左倾斜度已经到了122度
而此刻飞机只有近100米(325英尺)的高度,留给机组人员抢救的时间非常有限。
50秒之后,飞机在距离跑道尽头约1,400 米(4,600 英尺) 的一处旧飞机机库
坠毁。
飞机爆炸
由于飞机满载21000加仑的燃料,所以坠毁之后形成一个巨大的火球,毁灭力巨大;除了发动机和尾部之外,绝大多数零件都被摧毁。
机上的258名乘客和13名机组成员无一幸免,全部罹难,还造成附近修理厂的两名员工遇难,两人严重烧伤。
路人拍到的照片
在飞机坠毁前的最后时刻,一位路人拍摄到了一张191号班机最后的身影。
空难的真相
此次事故重大,空难发生的十五分钟之内,国家交通安全委员NTSB会(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就收到通报,并组成一个专门调查小组,当天由华盛顿赶到芝加哥,着手调查这起可怕的空难。
根据目击者的反馈,知道飞机出事之前,左侧的引擎已经脱落。
所以调查小组兵分二路:
一路人检查脱落在跑道尽头760米处的发动机
另一路人则检查飞机的残骸,并寻找飞机黑匣子。
飞机残骸
很快 在飞机跑道上找到一枚断掉的螺栓,看上去这是最先从飞机上脱落的零件
通过检查确定,该螺栓是是固定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DC-10机型两侧的发动机是通过一个吊架固定在机翼上的。
而固定的方式就是靠3根关键的螺栓,前面2颗,后面1颗。
因此调查员认定,这场空难事故的原因找到了,奇闻.长风.就是因为这根螺栓的质量不过关,在飞行前就断裂了,导致剩下的2根螺栓不堪重负,等螺栓都断裂后,飞机引擎就脱落了。调查小组马上开发布会,向世人宣布了这个结果。
引擎上方的3根螺丝
为什么要这么急于宣布结果呢
因为该型号飞机已经发生过3起事故了,群众怨声载道,有人开始怀疑飞机的设计有问题。
宣布这个结果其实就是想告诉世人,事故原因并不是飞机设计的缺陷。
可实际情况真的是因为一根螺栓吗?并不是。
调查小组中的一位金属专家麦克·马尔思(Michael Marx)有了不一样的发现。
他仔细检查了那枚螺栓,发现断裂处很新,因此他认为螺栓是在空难事故中断裂的,而不是之前断裂的。
麦克开始检查飞机过去所有的维修资料和记录,试图找到空难发生的真正原因。
果然在飞机失事2个月前的一次维修记录中,发现了问题所在
维修的配件正是1号引擎
根据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提供的正常维修步骤,需要先将引擎从吊架上拆下来,然后再将吊架从机翼上拆下来,安装的时候同样,先将吊架装到机翼上,再将引擎连到吊架上。
但吊架和引擎之间有上百个连接单元,拆卸和安装起来十分耗时耗力。
于是美国航空公司的维修部就想一个省时省力的方法,将引擎和吊架作为一个整体拆卸,因为吊架和机翼只有3根螺栓连接,这样一来,只需要动3根螺栓就可以了。
起码能省下200个工时的时间,真是个大聪明
可是这样的“机智”行为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引擎重5顿,吊架重1吨,如果将这两样作为一个整体,要将6吨的东西,完美的用3根螺栓固定,并不容易。
加上他们使用的托举设备精度不达标,维修工在调整安装时,为了精确的对准,吊架的吊载点经常受到撞击,维修工甚至会使用蛮力,这些都造成了隐患,由于受损点空间有限,不易检查,所以维修人员并没有发现金属裂纹,当飞机飞行时,金属裂纹不断扩大,最终导致吊架隔板断裂,发动机从机翼上脱落。
因此麦克认为,这套“省时的聪明行为”,才是这起空难的罪魁祸首。
随后在飞机残骸中找到的吊架上,确实有陈旧的裂纹,这进一步证实了麦克的猜测。
飞机模拟坠毁
飞机的黑匣子和通话记录器也被找到了,不过通话记录器是由1号引擎供电的,所以录到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副驾驶所说的那句「Damn」
好在黑匣子中的数据是完整的,黑匣子中的数据记载了机组成员努力挽救飞机的全过程。
调查组还利用了模拟机模拟了191班机出现的状况,当前缘缝翼缩回的时候,飞机马上响起失速警报的声音,驾驶杆上的抖杆器也会抖动警告。
但是当失去1号引擎和液压油管断裂后,机组人员便无法收到飞机失速警报信息,如果机组成员引擎故障的标准程序来处理,反而会让飞机更快的失去平衡,导致坠毁。
搞清楚来龙去脉之后,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很快就发布了这次事故的调查报告,指出这起重大空难的直接原因是左翼外侧前缘缝翼在液压油管断裂之后被风吹回,导致飞机两侧的时速速度不一致,飞机失去平衡,而机组人员得不到左翼失速的提醒,只能按照引擎故障的标准程序来处理。
调查报告
这样的操作,让飞机倾斜度越来越大,而飞机只是在100米的高空飞行,留给机组人员的抢救空间很小,最终在50秒之后,坠毁了。
调查组认为,美国航空公司的维修部门负有主要责任,机组人员按照标准的程序操作,全力在抢救飞机,不应该对空难负有责任。
比较讽刺的是,很多空难事件之所以会发生,多数是跟机组人员没有按照紧急程序操作有关,而这架飞机却是在飞行员完全依照紧急程序处理的情况下而坠毁的。
后续……
在清楚空难的原因之后,调查组立马对所有航空公司的DC-10机型进行了检查,这一检查,不由的让人脊背发凉。
在多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吊架隔板上,都发现了旧的裂痕,如果这些裂痕没有被及时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
DC-10机型的载客量在300左右,一次空难足以葬送数百人的生命。
美国联邦航空局认为问题非常严重,很可能飞机的设计也存在问题,所以在6月6日,干脆就撤销了DC-10的飞行许可,奇.闻.观.察.室实施了紧急停飞。
6月26日,美国联邦航空局又发布了联邦航空特别条例40,禁飞美国境内所有的DC-10飞机,他国的DC-10也不允许进入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
这则消息引起了轩然大波,要知道,当时DC-10是很多航空公司的主力机型,如果停飞,他们将面临巨大的损失,而作为DC-10机型的厂家,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以下简称麦道公司),受到的影响最大
为了让DC-10重新飞上蓝天,麦道公司马上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
停飞的飞机
首先,对机翼前缘缝翼的液压系统增添了保险装置,这样即使液压系统漏油,前缘缝翼也不会被风吹回。
其次,对失速警告器及前缘缝翼不对称警告器增添了备用电源,这样即使失去1个引擎,报警依旧会发出
最后,飞机的仪表系统改由多个发动机供电,副驾驶也安装失速抖杆器,这样就有了双保险。
除此之外,麦道公司提供了非常详细的维修说明,并且对航空公司的维修人员做好培训,力求让每个人都掌握到正确的维修流程,将各种隐患止于萌芽当中。
麦道公司在做出这一系列的改进以及对所有有隐患的飞机做了维护之后,终于DC-10再次被允许飞向蓝天了。
在此次事件中,美国航空公司因不遵守标准程序,违规维修并造成巨大空难,被美国政府处以50万美元罚金。你以为这就完了,当然没有
保险公司向美国航空赔偿了2500万美元,他们反倒是赚了一笔。
而麦道公司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虽然这起空难的主要原因是维修不当,但人们对公司的观念产生了重大变化,DC-10本身也不再获航空公司的好评,麦道公司股价急跌20%
1979年10月31日,仅距离191空难5个月后,美国西方航空2605号班机,采用的是麦道公司DC-10机型,在降落墨西哥城时,错误地降落在一条封闭的跑道上,与跑道上的地勤车相撞,造成73人死亡,包括地面一人。
飞机爆炸
另外还记得我之前讲过的一期《世界尽头的空难》吗,发生时间是1979年11月28日,也就是191空难的半年之后,长风.其采用的飞机也是麦道公司的DC-10机型,那场空难机上257人也是全部罹难。
频频发生的事故使其安全性能受到人们的质疑,飞机销量更是不断下跌。
另一起空难
虽然麦道公司一再努力,公司员工还发起了“我为DC-10感到自豪”的运动,试图挽回局面,但显然无济于事。
1989年DC-10宣布停产。
1997年,麦道公司陷入困境,被竞争对手波音公司所收购。
回顾这起空难,或许有不少乘客,在飞机坠毁前,通过飞机上配备的闭路电视亲眼目睹了飞机逐渐坠毁的过程,这样的场景对于他们来说是何等的恐惧和绝望。
难以想象,273人的性命倒在了维修部门的“省时省力”上
究其根源,我想还是其对生命的不敬畏
飞机作为如今重要的交通工具,每天都承载着成千上万的生命飞上蓝天,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幸福和欢乐,任何环节都容不得马虎。
每一个细节都应当严格把控,任何一位普通工作者,将平凡做到极致那就是非凡!
好了,以上就是《美航191号班机》空难事件,我是长风,我们下期见
参考资料:
https://web./web/20060721184540/http://www.airdisaster.com/special/special-aa191.shtml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6446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6447 https://daydaynews.cc/zh-tw/international/303291.html https://web./web/20081230124514/http://amelia.db.erau.edu/reports/ntsb/aar/AAR79-17.pdf https://aviation-safety.net/database/record.php?id=19790525-2
作者:奇闻观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