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 ∣ 彭城怀古,于徐州老城觅楚风汉韵
这里是彭祖故国,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于此处的梁王城遗址,对黄淮地区古文明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这里在春秋时隶属于宋,是孔子因躲避桓魋的迫害而选择逃离的国度,也是圣人驻足泗水边吟诵出那句经典中的经典“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处。
这里是五省通衢、南北门户,黄河故道、京杭运河流经于此,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汉王故里、楚王故都,一代霸主刘邦和项羽都与这座城有着密切的关联,因而也赋予了这座城市厚重而沧桑的历史沉淀。
厚重的历史留给当下的,是一座悠然自得、又自有韵味的城市。城市里总是能不期而遇一些与汉室相关的线索,刘邦、项羽曾经到访过的故地,汉墓、兵马俑相继从深埋千年的土地中重建光明。
云龙湖畔,群鸟齐飞,水光潋滟满是一片岁月静好,此岸是石桥栈道树影婆娑枝叶斑斓,彼岸是钢筋铁骨高楼林立现代十足。
彭祖园内绿树成荫,安静美好如同世外桃花源。当地人的每日慢悠悠的生活从一碗饣它汤开始,中午在路边小店吃一份把子肉或是一碗羊肉汤,晚上就三五好友,在烧烤的烟火气中推杯换盏。
城市之中的路牌,哪一个都指向足够有分量的访古之处——项羽鼎盛时期建造的戏马台、散落在城市中的多个汉墓、美轮美奂的汉画像石、气势恢宏的汉兵马俑……楚汉王朝就这样曾经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这里,也永久地将楚风汉韵留在了这片故土之上。但老城似乎从不把年迈的骄傲写在脸上,只小心翼翼地呵护,毫不炫耀地展示,用平和、豪迈的风度,悠悠然地将历史娓娓道来。
当历史已成为最好的标志,任何赘述已是多余。
老城中散步,遇到的第一个必须驻足的地方,便是项羽当年的戏马台。位于城内的山坡上,居高临下地俯瞰这座曾经的都城。
山门内外的54级台阶概括了西楚霸王短暂又壮烈的一生——门外的31级台阶代表他31年的短暂生命;门内的23级台阶,寓意着项羽起兵吴中,登上反秦政治舞台的年纪——23岁。
正对山门的雄风殿前,一座高大威武的霸王项羽全身雕塑昂然伫立。身着铠甲,目光淡然,凝视着远方的城邑。
他也曾年轻气盛、傲视群雄,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击溃秦军,彭城之战扭转乾坤大败刘邦。他于鼎盛之时在都城的南山上,因地就势,构筑了这座丛台,用来观战马、演武或阅兵。
仿佛就能看见那个浑身上下充满着王者之风的西楚霸王,驻足于戏马台之上,眼下是气势恢宏的千军万马,眼前是结束乱世、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
然而斗转星移,眨眼间风云诡谲的乱世已变。英雄终于走入末路,困于垓下,洒泪别姬。吟唱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壮诀别之歌。
英雄的故事结束了。
一个崭新的大汉王朝开始了。
有结束,才有了新的开始。朝代更迭如是,生命流转如是。那“大楚兴、陈胜王”的陈胜已逝,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也自刎于乌江畔,而战胜者刘邦亦未能逆天道而获永生。在历史的车轮下,成王败寇、帝王将相已不再重要,时间成为了漠然的旁观者,一切已发生的、将要发生的自有评判。
霸王已逝。戏马台终于成了绝响。
纷乱的马蹄声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代代文人墨客的目光和足迹。将这一位英雄如流星般短暂却又迸发着耀眼光辉的一生,用隽永的文字书写,用动人的乐曲吟唱。一代霸王,于是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段永恒难忘的回响。
本以为老城区内的历史遗迹已经多到犯规,原来,在市中心咫尺之外,另有一方属于汉家王朝的风水宝地。
徐州范围内,出土了多个汉代墓穴,每一个均堪称考古界的重大发现。汉代流行厚葬,古墓往往规格宏大,陪葬品也十分丰富。中国人历来讲究风水,帝王更是如此。背山面水前部开阔被认为是绝佳的风水宝地,建造于山体之间的墓穴又很容易隐蔽,不容易被后来者发现和打扰,徐州周围众多的山自然成为了当权者长眠之地的首选。
狮子山便是其一。一次意外的机缘巧合,这座深埋于地下的规格宏大的汉墓被发现,虽然整体还有很多尚未竣工,显露出颇为匆忙的痕迹,却无论从规模上、形制上都让人叹为观止,也成为了具有极高价值的考古发现。
通过这条通往逝者的路,我们离读懂那个遥远的时代,又走近了一步。
王陵地宫中,68米长的甬道一直通向楚王的主墓室。伫立在入口处,于我的最初感觉,那是一条深埋于地下近两千年的通道,幽暗寂静的深处,通向久远的时空与遥远的死亡。
沿途东西两侧各有多间侧室,用于放置不同的陪葬品。玉器、兵器、珍馐、甚至是嫔妃和官员……帝王的心头之好与日常生活应用之物,在来世依然希望拥有的,皆在溘然长逝后与之一同长埋于地下。
按那个年代的工艺水平来看,两侧墙壁已算是相当光滑平整。建造之时,大型工具还未被发明,各类工程皆是依赖于人力。也就是说,大约两千年前,曾有无数人在这里昼夜不分,仅仅只用双手握持着简单的器具,一点一点、用堪比愚公移山的信念,将一座大山由上而下凿出一条天井,又扩充出甬道与墓室,甚至还设置了简易的机关使得墓室门难以从外侧开启。在原始的封建社会,皇命便是难违的天命,而皇帝的身后事,便是皇帝自己、以至于整个国家的头等大事。
与寻常人家的身后之所相比,这座王室陵墓显得着实极尽了宏大:总长117米,宽13.2米,面积850多平方,凿石量达5100多立方米,工艺复杂程度丝毫不逊埃及金字塔。在此出土的金缕玉衣、各种玉器也都显示出来,当时的人所信奉的轮回流转的生死观。
狮子山楚王陵墓主目前大多被认为是参与七国之乱的楚王刘戊,很重要的一个证据就是该墓修筑仓促,未完工痕迹非常明显,有可能是刘戊败亡自杀后匆匆下葬的结果。且不论墓主人到底为哪位汉代楚王,王室显然已将来世的生活想得相当周全。即使长眠地下,依旧能够过上相当奢侈舒适的生活。纵使今生命数已尽,也要确保来生依旧是帝王之身,尽享富贵奢华。
一座仓促的陵墓。一次不算完整的葬礼。几百米以外出土的兵马俑,千军万马之中所讲述的,也是同样的故事。
楚王陵向西再走几百米,便是汉兵马俑博物馆,这是楚王陪葬坑之一。至今发掘出的四条墓坑,站立着庞大的兵马俑军阵,步兵、车兵、骑兵、战马排布整齐。
汉兵马俑较之西安几乎与真人身高差不多的秦兵马俑,在个体大小上小了很多,通常高度在50厘米左右,而且在制作过程中,似乎并不以完全还原真人的特点为目的,反而增加了很多创造性的灵感。如果说秦代的兵马俑是真实而壮阔的写实作品,汉代的兵马俑则开始了偏向于写意的艺术创造历程。
很多墓坑中的兵马俑排列疏密不均、个别放置错乱,甚至还有陶俑组装不够准确的情况,因而常被推断,可能是在一个不太正常的情况下埋入的。结合到当时朝代所发生过的真实的历史事件,这也给推断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更多新思路。
墓葬中出土的一部分兵马俑,自1987年发掘之后,一直淹没于潭水之中。如今,这里在原址之上建立了水下兵马俑陈列馆,展示了复原的俑坑和精心修复后的兵马俑。
本是用来陪葬的装饰品,却在历史的淬炼中成为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这些陶俑,也为几千年后的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汉代军事体系制度的大门——军队的建制、兵种的区分,甚至是兵器的使用都通过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于眼前。
与秦始皇建造兵马俑的初衷一样,古代的君王制作陶俑陪葬,一来希望有人为其守护陵墓安全不被入侵,最重要的,便是寄希望于将这些精兵强将带入自己死后的世界,帮助自己继续统治阴阳两个世界。
千军万马携身后,来世再做帝王家。
汉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汉画像石。汉朝人的精神信仰与生活起居,就在这一块块巨大的方形石上,被永远地镌刻了下来。
艺术馆分为相邻的南北两馆,如石阵陈列的汉画像石体现了当时人们车马出行、宴乐、庖厨、耕作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有故事的墓门、祭案、汉阙、祠堂、石像等,生动地诠释了汉代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全部。
在雕刻方面,汉代的石雕主要采用阴刻线与浮刻线两种,兼具了前者的阴柔之美与后者的阳刚之气,既有大气磅礴的全景图,又有生动细腻的细节展示,这也为后续南北朝时代的石刻造像的蓬勃发展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
内容上,画像石上的内容就仿佛一部“石头上的史诗,绣像的汉代史”,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真实的社会生活如车马出行、饮食起居,充满着现实主义风格,而人们幻想中的鬼神世界、祥禽瑞兽以及对于死后世界的追求,则处处体现着浪漫主义的风格。
在狮子山汉文化景区,另有一座“徐州汉画像石解密体验馆”:舞乐车马图、车马出行图、庖厨图、狩猎图、大禹治水图……一幅幅画卷在眼前展露开来,揭示给我们——两千年前的人们,他们每天怎样生活,又在思考些什么。
文化和艺术上,汉代是中华文明历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星。华佗和张仲景奠定了中华医药的博大精深,蔡伦造纸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伟大发明,《史记》和《乐府诗》在文学上风头无两,丝绸之路开启了与西方的交流互通……这一切,都发生在此时。中华文明的百花齐放,便开启于这座人杰地灵的楚汉之城。
论历史厚度,徐州博物馆当之无愧需要极大的面积,才能将这座老城的历史尽数珍藏。
坐落于云龙山北麓,典雅庄重的大楼开启了关于古老彭城的历史文化之旅。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歌舞升平的璀璨文化、巧夺天工的汉玉艺术……如同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在此汇聚成光芒万丈。
徐州古城“彭城”,是汉王朝的发祥地,也有众多新石器时代和商周遗址。“古彭千秋——徐州历史文化陈列”展示了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物,从对黄淮地区古文明有重要意义的梁王城遗址,到西周时期的庙台子房屋建筑遗址,再到秦末风云激荡的中心和东汉楚国的重要地位,最后再到魏晋南北朝乃至明清,见证了先祖的劳作、百姓的安康、兵武的豪勇和王侯的奢华。
“大汉气象——徐州汉代文物陈列”以和汉代王室生活场景为主线,结合在徐州附近的汉墓出土的文物,展现了汉代出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繁荣发展。
另一方面,“汉家烟火——徐州汉代文物陈列“则从百姓生活的角度,通过展示铁器、钱币、陶瓷器等日常生活物件,展示了汉代百姓富庶、长治久安的生活场景。
从天子到庶民,俱是一派安居乐业欣欣向荣。
生活上的安稳富庶成就了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汉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艺术于各处百花齐放的时代。多种多样艺术品的诞生都始于这个朝代,陶俑便是其一。
用陶土制作的各种人俑和动物俑形象,已成为我国古代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俑秀凝华——徐州古代陶俑陈列“便是从汉代起始,形成了两汉、南北朝、隋唐、宋、明等比较完整的时代序列。
汉代俑拙朴凝重,南朝俑清秀端庄,北朝俑粗犷豪放,隋唐俑丰满雍容,体现了不同时代特征与艺术风格。
汉代亦是我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巅峰时期,汉玉以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而享有盛誉。徐州汉墓出土了大量的汉玉,“天工汉玉——徐州汉代玉器精品陈列“中的藏品,从鸿篇巨构的玉衣、玉棺至长仅盈寸的佩蝉,都代表了我国汉代玉材和治玉技术的巅峰。
历史上,哪一座都城未曾经过硝烟弥漫与鲜血洗礼,哪一个辉煌鼎盛的时代没有经历过残酷决斗和内忧外患。“金戈铁马——徐州古代兵器陈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兵器专题展览之一,通过展出历代的重要兵器,展示了徐州血与火的战争史。
硝烟成就盛世,伤痕铸造辉煌。历史悠悠的古老彭城,也就在朝代更迭中沉淀淬炼,迸发出百花齐放的辉煌。于是,才有了凝结着前百年历史的徐州老城,才有了于城市之中不期而遇的楚风汉韵,有了一次涤荡身心的历史之旅。
老城从不缺少美食,徐州也不例外。位置上是南北通道,徐州的饮食也是集各家之长,山东、河南、江苏的口味都有涉猎,在此交融汇聚发展成为了独特的“徐州味道”。用徐州当地人的形容,徐州菜是“黑乎乎咸乎乎辣乎乎”的。如此看来,似乎受到山东和河南口味的影响更大,偏于咸辣擅用酱油长时间炖煮。喝到饣它汤和辣汤时候的第一感受,似乎和“胡辣汤”有点神似,吃到把子肉时,简直感觉自己穿越到了山东——这简直就是鲁菜的口味。
徐州人的早餐大多从一碗饣它汤开始。“饣它”读“啥”,是个在汉语词典里未曾看到的字,却是每个徐州人口口相传的名字。饣它汤传说是彭祖发明,选用母鸡、云骨和麦仁等一起熬煮,煮成了粘稠的糊状。
在马市街饣它汤,一大清早早就人满为患,煮着汤的大锅持续地冒着热气,盛汤的阿姨不断地搅拌锅内的汤,一边熟练地将生鸡蛋打入碗中、搅开,再迅速将一大勺热汤倒入碗中。碗中的鸡蛋凝结成细嫩的鸡蛋丝,如丝缎般悬浮在粘稠的汤中。
想大口沿着碗边喝汤,却被裹挟在粘稠中的热气烫了嘴巴。初入口时,有点米面一类的清香,慢慢地,品得到胡椒的辛辣和鸡汤的鲜美。在这个深秋颇有些凉意的早晨,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将周围的寒意驱散,开始了暖洋洋的一天。
饣它汤要搭配着八股油条来吃。与通常吃到的两股细长油条不同,徐州的油条有八股,每两股拧成一根,四根头尾处相连,并排入油锅炸,成型后很像一张中间竖直镂空的饼。面的质地也更加扎实,一根油条足够两个人吃。
一碗饣它汤,一份油条,就这样填满了一个饥肠辘辘的清晨。
大部分的当地上班族,总是用把子肉解决工作日的午餐。
一口大锅中炖煮的酥烂入味大块把子肉,还有同锅汤汁煮出来的狮子头、东坡肉、豆皮、素鸡、海带,搭配几样凉拌的小菜,还有米饭、免费的汤或粥。从酱油汤汁捞出来的肉,周身通红散发着诱人的酱油香气,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浓油赤酱的烹饪之下特别适合下饭。吃一餐丰盛美味的午餐,在这里特别容易被满足。
深秋已至,徐州大街小巷的羊肉馆,又成为了躲避寒冷的好去处。
煮至奶白色的羊肉汤,加入煮好的切片带皮羊肉和晶莹剔透的红薯粉,上面密密麻麻撒上一层细葱段。一碗汤水下肚,顿时觉得浑身振奋抖擞,毛孔悉数张开。搭配现烤出来酥脆满是芝麻香的烤饼,入口时心中已是鼓乐齐鸣。羊肉鲜美不膻,肉质有嚼劲,汁水充盈,似乎都曾经是运动健将。孜然羊肉、羊肉串、炒羊血……在徐州吃羊肉,也可以吃到如此满足。
出行前,无数到过徐州的朋友,说“一定要尝尝徐州烧烤”。
在当地的出租车上,师傅说,“晚上一定要尝尝我们徐州的烧烤”。
烟火气中的精心炙烤,竟然一座城市中的人如此引以为傲。这座城市中,即使不去专门的烧烤店,大街小巷的烧烤已经足以满足一位过路人的味蕾。
街道上经常见到的“烤肉筋”,便是徐州烧烤的代表。精选的牛肉与牛筋经过腌制,在炭火的熏烤下滋滋冒着油光。然后趁热,卷入手工制作的鸡蛋杂粮软煎饼。一口咬下,煎饼软糯而不黏牙,肉筋散发着蛋白质与香料炙烤过后的美妙香气。像是怕这香气走漏了风声,赶紧尽数卷入饼内塞进嘴巴,才算不辜负这一场烈火炙烤后的邂逅。
第一天杭州高铁前往徐州,到达后步行游览戏马台、户部山和徐州老城区。
第二天上午到徐州博物馆,细细体味这座老城的历史与文化。下午前往汉画像石博物馆,,而后游览彭祖园、云龙湖。
第三天前往狮子山汉文化景区,游览狮子山楚王陵、兵马俑博物馆、水下兵马俑陈列馆、汉画像石解密馆、刘氏宗祠等,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登山俯瞰徐州城区。下午乘高铁返回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