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显明(重庆市)
在庆祝前夕,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怀着虔诚,怀着敬仰,怀着奋发,到五指峰拜谒革命圣地,久久地伫立在井冈山大井毛泽东旧居旁边的两棵挺拔繁茂的大树前……这两棵树,一棵是红豆杉,一棵是柞树。我凝视着它们,不仅因为生长在浸染着老一辈革命家激烈壮怀、先辈的殷红鲜血的土地上,也不仅因为红豆杉、柞树主杆壮硕,枝条遒劲,叶片青翠,更重要的是它们生命力特别强大、精神特别神圣,被人们喻为“常青树”。从学生时代受到的革命传统教育中知道,从一部部鸿篇巨制的红色典籍中读到,从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伟人的丰功伟绩中了解到,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一部大书,是需要代代薪火相传的道德宝库,是新时代增强四个自信的精神源泉。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的工农工革命军,从湖南来到井冈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1928年5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战斗了一年又四个月。在旧居,毛泽东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十六字战略战术,和朱德、陈毅等同志多次在这里部署战斗,粉碎湘赣敌军多次军事围剿。在这里,毛泽东领导了土地革命,带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社会大变动。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土地。在这血染的土地上,工农工革命军经历了惨烈的军事围剿、卓绝的生存抗争。正如陈毅当时给中央的报告中说的那样:“在九月至一月,四月中红军经过空前的艰难,在隆冬之际,边界崇山中积雪不消,红军衣履饮食非常困难。又因敌人封锁,红军未能到远地游击,以致经济没有出路……”在井冈山,凝聚着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敢闯新路的品格。其精髓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井冈山精神的淬火熔铸中,生长在这里的红豆杉、柞树,同样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导游告诉我:1929年1月,毛泽东率领工农工革命军主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转移后,国民党军队占领大井时,没有找到工农工革命军主力,暴戾恣睢的匪徒一把火把毛泽东的旧居烧成了灰烬,仅剩下一堵残墙和院内曾供毛泽东读书坐的一块石头——读书石。生长在旧居旁的两棵树也未能逃脱火劫,一起被烧成枯木。到了1949年,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华民族从此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夕,这两棵被烧焦的枯树,又神奇地发出嫩芽,渐渐地长成了伟岸笔直的大树,枝叶更加昌盛,团团如巨伞,浓荫匝地,英姿飒爽。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这对树出人意料地盛开了银雪般的花朵,久盼甘淋般迎送着毛泽东。听了导游讲到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情景,我揣度毛泽东“千里来寻故地,”时,眼前呈现出“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的情景,耳畔回响着那时“更加众志成城”的军民,在“黄洋界上炮声隆”中“报道敌军宵遁”的欢呼声,看到已经“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欣喜、豪迈之情溢于言表,便挥动如椽大笔,写下了以井冈山为主题的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在后来的日月,这对树一直保持着强劲旺盛的生命力。但在多事之秋的1976年,当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相继去世的岁月里,这对树也得了病,枯萎了。直到两年以后,这两棵树又复苏了,日益葳葳蕤蕤,朝气勃勃。这些神奇的故事,反映了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古语有“枯木逢春”之说,许多自然现象,只要它顺应自然规律,就会生生不息。两棵古树,只要它的根系还牢牢扎根于肥沃的土地之中,就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说明一种精神,只要能表达人们的愿望,无论外部给予它怎样摧枯拉朽般的戗害杀戮,它只要一息尚存,就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主观意志无法改变的。生发开去,古树的“枯木逢春”,顺应了老区人民对革命先辈崇敬的心愿,任何想割裂历史,篡改历史的做法,是违背人民意愿,违背自然法则的,最终将会被人民、历史所唾弃。我想到的是毛泽东对创业守业的艰辛和取得成效的判断是令人心悦诚服的。毛泽东在词的结尾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道出了个人的成长、一个国家的进步的客观规律。一个人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受到多少挫折,只要矢志不渝,只要乐于付出,总会有所收获。马克思说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梁启超说的“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更易被我们接受,更经典,更是真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要自强不息,就能实现复兴的梦想。中国历史上,秦国的统一、唐朝的兴盛、宋代的宽容、元明的更替,康乾的中兴,也证明了毛泽东的论断。当代,改革开放之初,尽管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尽管“四人帮”的余毒还在,但邓小平同志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不唯书,不唯上,实事求是,不问“姓资姓社”,“发展才是硬道理”,仅仅只用四十多年,四十多年在历史长河中,仅仅一瞬间,我们就从解决温饱走向了小康生活。这些成就的取得,无论怎么过高评价都不为过。我想到井冈山精神的代代传承,永续不断。不说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人们到井冈山寻找红色文化,缅怀先辈精神,不说井冈山不断打造的红色旅游的基础设施,让革命传统永远传承下去。只说说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先辈打江山、守江山的壮举,不忘四个信念的根基在各个时期的革命圣地,2006年、2008 年、2016年三次上井冈山,对井冈山精神、井冈山道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在第三次到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让红色传统薪火相传,我们的事业必将血脉永续,我们的国家必将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简介
陈显明,重庆市委宣传部签约作家。2008、2010两年度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作者,出版长篇小说《大拆迁》《农民代表》《杨沧白》《战俘营》《硕鼠计划》等八部。中短篇小说、散文若干,计450多万字,多次获全国省市奖。小歌剧《迎春官》获全国一等奖,电影剧本《战俘营》获重庆市提名奖,电影剧本《凤鸣木洞》获重庆第八届重影杯征文三等奖,摄制后,获得第十五届世界民族文化节优秀电影提名奖、优秀音乐奖。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