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故事:那些来过大连的历史名人

写《记忆大连老街》和《记忆大连老街(续)》是一种行走,既是脚的行走,也是心的行走,是我八年的行走。

作《青泥印记——名人与大连》亦是一种行走,是与历史人物一起重走大连街。

这次写作始于2013年,源自我与《半岛晨报》记者胡慧雯的一次合作,为《半岛晨报》作“当年人,从前事”专栏做历史顾问。

从2013年至2015年,先后做了30多个人物揭秘。在充满拿来主义的今天,因袭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不断挖掘、发现、解读,才会获得新的成功。

所谓“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大连是一个写满史诗的城市,所以会有各种人物留下足迹,笑语欢歌,吟诗作画。为了能找到更多的未知故事,我先后查阅了各种人物的年谱、日记、书信、回忆录,以及各种传记。

粗略统计,约有千余种。

历史中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绝不允许任意虚构。

历史记录是枯燥的,历史人物却是鲜活的,都有着不同寻常的个性,所以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视角,尽可能揣摩、理解他们当时的思想和行为。

知道了这些,你就会知道,

胡适为什么会在东关街演讲《新文化运动》,

康有为为什么会在大连赋诗,

傅抱石为什么会画《棒棰岛即景》,

陈嘉庚为什么会认为大连将媲美香港?

这些都是历史的必然。

大连拆掉了很多老街和老房子,但拆不掉历史,拆不掉我心底的故事。

行“四大名旦”行过的路,走“麒麟童”走过的街,冥冥中感觉他们就在我的身旁。

城市变化太大,他们似乎也迷路了,而我是他们的向导,牵着他们的手重走大连街。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人生做事,贵在积累和坚持,《青泥印记——名人与大连》便是这样成就。

《青泥印记——名人与大连》不是小说,也不是诗歌,不能有罗曼蒂克,更不能充满虚无。

而我又不是专业作家,写作时常常会遇到语言匮乏的嗅事,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查阅辞典,百度百科,尽量让语言自然、流畅。

幸好有《诗经》,幸好有《史记》,幸好有《郁达夫游记》……幸好还有郭朝晖、檀月、田中原、姜虹等诸位老师的扶持。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贵人总是适时出现。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在我最需要理解的时候,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贵人便出现了。

我想,她们是老天早就安排好的人,一直在十字路口等候我。

其实,她们和我一样,也在行走,那是人生的行走。我便陪她们一起重走大连街,把那些历史名人走过的街,住过的屋,说过的话,写过的诗,一一讲给她们听。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陪《青泥印记——名人与大连》又行走了五年。

是为序

2017年12月26日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原刊发36篇,有6篇送友人作纪念,缺,特别感谢原《半岛晨报》记者胡慧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