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北京城内旧日王府里,它是孙中山创办最早的大学
中国大学欢送毕业生的旧照
北京城内,曾有大大小小的王府二百七十余座,随着王朝覆灭,家族衰亡,许多王府开始拆分售卖,逐渐消逝在街巷之中。而一些王府则因为整饬宽大的建筑、典雅幽静的环境,成为开办学校的极佳选择。这其中,位于郑王府的中国大学是历史颇为悠久的一座。中国大学的建立,离不开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1912年民国肇始,孙中山先生为培养革命人才,仿照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模式在北京创办“国民大学”,这便是中国大学的前身。当年冬天,宋教仁报请北京政府批准办学,并由政府拨给八万四千五百两白银用作开办经费,孙中山先生是学校校董之一,宋教仁出任首任校长。
国民大学最初的校址,是位于前门内西城根的“愿学堂”。国民大学承接了这里的数十间平房,制定课程、延聘教员,开始了学校的筹备工作。就在学校准备开学之时,首任校长宋教仁于1913年3月19日在上海遇刺身亡,只好改由另一位校董、革命元老黄兴出任第二任校长,因黄兴时在上海,暂由身在北京的同盟会元老彭允彝代行校长职务。
1913年4月13日,国民大学及附属中学正式开学。国民大学开设有四个部:大学部,下设文、法、商三科;专门部,下设法、商两科,以及法政别科部和附属中学部。国民大学的宗旨,是以公办的标准培养中国青年,发展中国教育,不以培养“两院一堂”(指参、众两院与京师大学堂)式的官僚为目标,而是要将其办成培养“模范国民”的民主共和建设人才的基地。
中国大学旧照
可惜,好景不长,数月之后“二次革命”爆发,国民大学的经费被北洋政府收回,学校由官办变为民办。1914年1月,学校与上海吴淞的中国公学合并,改称中国公学大学部。三年后的1917年,因上海的中国公学暂时停办,经董事会决定,将校名正式改为“中国大学”。
1921年,王正廷出任中国大学校长。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此时的中国大学已有学生千余人,原有校舍过于狭小,寻找合适的新校舍迫在眉睫。就在这时,郑王府引起了中国大学的注意。
清末郑王府
郑王府位于西单以北的大木仓。初代郑亲王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为清朝初年的“铁帽子王”之一。郑王府建于清朝顺治年间,相传此处曾是姚广孝的宅邸。郑王府内的花园“惠园”,曾被誉为北京王府花园之冠。钱泳《履园丛话》载:“惠园在京师宣武门内西单牌楼郑亲王府,引池叠石,饶有幽致,园后有雏凤楼,楼前有池,其后即内宫门楼。后有瀑布,高丈余,其声琅然可听。”相传出自李渔的手笔,惜如今花园已毫无遗迹。据说如今东单公园内的假山,便是当年惠园的旧物。
1918年,末代郑亲王昭煦以两千五百元的价格,将郑亲王祠堂的建筑物卖给了新街口南大街路西的高阳李家。尔后不几年,又以郑王府作为抵押,向西什库天主堂神父包世杰借款,因无力偿还,至1923年发生诉讼,郑王府被京师地方审判庭查封,作价拍卖,估价达十六万两千元。
事实上,昭煦向包世杰的借款仅为五万元,抵押的房产也只是西路花园部分,但由于族人从中作梗,将整座王府抵押出去,私分了钱款,从未过问借款事项的末代郑亲王只能被告上法庭。此事在北京城内闹得沸沸扬扬,也正因此,中国大学获知此事,开始介入调解。
1925年,由中国大学作保,郑亲王昭煦与天主堂达成和解。中国大学向比利时营业公司借款十五万元代昭煦偿还了债务,并聘请昭煦为校董,以补助其生活。而占地近七十七亩的郑王府,则成为中国大学的新校址,原校址作为附属中学继续使用。
中国大学进驻后,王府建筑多被用于教学及宿舍。正殿作为讲演厅,后殿作为大礼堂,改名“逸仙堂”,以纪念孙中山先生,神殿、西配殿等则被用作演习厅等。王府中路、西路南侧被扩出很大的场地作为操场,并在南端新修建了一座大门,作为学校正门使用。
法科学生实习时的情景
图书馆内,学生们正在看书。
至于曾经名冠京师的“惠园”,中国大学接手时已经不复往日风采。因此,1926年5月,中国大学学生30余人成立修理校园募捐会,募得款项数百元,用于修理王府内池台建筑。该校职员也成立了教员募捐会,对跨虹桥、春花阁等花园建筑进行了修缮,使校园风貌焕然一新。园内的丁香颇盛,被学生们选为校花。
1926年,中国大学专本法科十班毕业纪念。
修缮后的中国大学校园风貌焕然一新,图为1931年的校园风景。
尽管中国大学的创办与孙中山先生息息相关,但孙中山一直没能亲眼见到这所学校的样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中国大学定于13日停课一日,并下半旗设奠追悼,随后,学生们还参加了吊唁、公葬活动。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华北各大学南迁或停办,中国大学奉令留驻北平,教育青年,许多失学的河北、东北三省的学生都插入中国大学学习,在校生最多时达3000多人,还掩护了许多抗日地下工作者。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国大学部分院系教授及学生合并到华北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郑王府校舍成为教育部的办公场所,并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大门前还伫立着一对铸铁的灯杆,见证着郑王府和中国大学的往事。
中国大学大门前伫立着一对铸铁的灯杆,这对灯杆至今仍见证着郑王府和中国大学的往事。
来源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图文 高一丁
编辑 杨丽娟
流程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