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迷失于错位(长篇小说:爱情是生命里的一抹朝阳点评:一)||肖琳

爱情的迷失于错位
文/肖琳
在踪影“爱情”写到一半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有感而发地谈及了对情感问题的一些个人想法。但没想到的是,这篇小说情节的走向和结局还是超出了我的一般性预料,特别是看过几篇书评后,更是觉得小说想要表达的主旨要深刻和耐人寻味得多。
姚黄老师的书评中提到,门阀观念和阶层意识,是造成这场悲剧的原因,的确很有道理。婚姻其实是社会阶层与门第在现实社会中最为客观与真实的表现,王子爱上灰姑娘的故事大多也只能是故事。
但是,如果对当事人的爱情心理进行仔细分析的话,这场悲剧的原因,似乎又不完全是门阀观念和阶层意识造成的,其中主人公个人的情感心理认知与爱情表现方式发生的错位与迷失,也许是这场爱情悲剧更深层的原因。
韩瑜与建安这对大学时期的恋人,不仅才气、容貌上旗鼓相当,在人格水准的许多方面也都大体是相同的,他们的感情世界乍看上去高洁而纯粹。而恰恰是这种高洁和纯粹,免役能力反而低下,没等外界怎么样、别人怎么样,自己先受不了了。更何况加之韩瑜母亲的横加干扰?!比如韩瑜的干部家庭背景,并没有给过建安实质性的压力的时候,建安的自尊和清高就不断自己给自己施压。即使是韩瑜自己也不敢正视和面对家庭背景的悬殊问题,不敢对建安直言。这种认知上的错位与迷失,使建安分不清主次,也想不明白后果,宁愿放弃感情、放弃爱人、也不能放弃所谓的心理自尊。他的自尊从某种程度上是自卑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扭曲了的自卑。这种自尊和自卑的混合体,是最容易发生判断上的错误,甚至以为自己的放弃恰恰是一种爱情的奉献。这种以“割舍”作为“奉献”的傻事,常常出现在痴情恋人中,也是终成悲剧的深层始因。至于韩瑜母亲王贞贞的出面干预,我们只能理解为促成这场爱情悲剧的一点点诱因而已。真正造成这场悲剧的应该是当事者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识,以及不能够自我解脱的传统观念——门第观念、阶层意识。
即便是讲阶层,其实,阶层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地位,更体现为一种思想、人格、道德水准和能力水平。从这点上讲,韩瑜和建安应当是同一层级的,如果两人走向工作,走向人生后,未来的人生可以站上什么高度都还是后话,可是建安却连这点底气都没有找到,先行败下阵来,可见是一个更大的认识上的迷失和错位。
有的时候,过分的自尊、聪明和易感,恰恰对爱情具有极大的杀伤力,我甚至在想,假设韩瑜和建安走到了一起,以他们那份不成熟的感情心理,能够迈过爱情与婚姻路上的多少坎坷呢?因此,悲剧只是或迟或早的事儿罢了。
相反,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汪彬斌从反面也在说明这个道理。他的门第其实是小人得志,是表面上的门庭显赫,从骨子里与韩瑜和建安并不在一个层面。可恰恰是他没有建安这种清高与自尊,有的只是公子哥的纨绔习气,因此,他永远感觉良好,只懂自傲不懂自卑,反倒向韩瑜这个不遥不可及的高傲公主贴了上去。他对婚姻爱情的衡量是世俗式的,最终的悲剧性结局也是世俗式的。不是因为爱不爱的问题,而是他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绿帽子”问题(尽管韩瑜只是看望了患了癌症的初恋情人建安)。
在情感问题的认知和处理上,越是聪明、自尊、易感的人,智商往往越低,当事者迷的现象很普遍。因此,最想说的仍然是,多么浪漫美好的爱情,其实,最终是离不开理智的。
踪影的这篇小说我认为最成功之处是把爱情婚姻问题没有停留在卿卿我我浪漫的表层,而是向更深的层面进行了引伸,是耐人寻味的,引人深思的,也是可以引起讨论的。
当然,从小说的表现方式上,在情节的紧凑性和语言的凝练性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些。
                               ——肖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