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教师要参加“临床式”的校内外研修

下文节选自《解锁日本屡获“诺奖”的教育密码》日本现行的师资培养机制由培养、录用、研修(即培训)三个连续的阶段构成,就培养和录用这两个环节而言,日本采取了开放型的师资培养制度,制定了严格的教师资格证制度,并且录用招聘制度也比较完善和严格,录取竞争十分激烈,体现出日本十分重视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完善而严格的培养和录用环节也为其后的研修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和实践基础。不过仅仅是培养和录用环节并不能保证新教师来到工作岗位就能迅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并保持较高的教学水平,这些都需要新教师在第三个环节——研修环节中接受进一步的入职教育。一、日本教师参与研修的“高需求”与工作繁忙导致的“缺时间”根据TALIS2013“第二次教与学的国际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日本教师对于专业发展的需求非常高,如在“提升所教学科的教学能力”方面,OECD参与国家教师们的平均需求仅为9.7%,而日本教师的这一需求高达56.9%、排名第一。另一方面,在阻碍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的因素中回答“专业发展与工作日程冲突”的比例平均为50.6%,而日本教师的这一回答比例却高达86.4%、同样位居参与国第一位的位置。调查结果显示,与其他国家教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长的38小时相比,日本教师每周工作时长的54小时再次独占鳌头。虽然日本教师对于参与专业提升的研修活动的需求很高,但因为日常工作的繁忙无法确保参与研修的充足时间。如何让包含了新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精力自主参与研修是亟待解决的课题。二、教师大批退休导致教龄经验失衡,“传帮带”活动不复存在目前,日本虽然存在国家、都道府县、市町村、学校等作为主体的新教师研修,但从整体来看,这些研修各自为政,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研修体系。并且,在学校层面,由于那些在第2次婴儿潮(1971年~1974年出现的人口激增现象)中大量录用的教师们正在大批退休,本应作为中层领导型的教师逐渐减少,导致学校体系中教师年龄以及教师教龄经验不断失衡。在这种背景下,前辈教师向年轻教师传授教学方法以及面对学生及其家长方面工作方法的自然而然形成的“传帮带”活动已然无法继续维持。因此,需要通过精心策划的高质高效培训,创设面向新教师的培训支援机制。三、现行新教师研修机制凸显弊端日本现行的新教师研修主要分为在新教师所在校开展的校内研修以及在都道府县的教师培训机构开展的校外研修。其中,面向小学、初中教师开展的校内研修,其形式是在当地指定定点学校,向其派遣指导新教师的导师人员,并在定点校由导师面向分散在不同学校的新教师开展培训,这种方式也称为“定点校模式”。然而,依据“定点校模式”的新教师研修,其开展实施却存在如下问题:通常来讲,每位导师面向每位新教师进行每周仅一次的指导,因此这种指导并不是持续的,新教师也无法寻求日常工作状态下的随时咨询。不少学校将新教师的指导全部推给这些下派而来的导师,很难构建学校担负责任并致力于系统培养新教师的体制机制。为推进学校主导下的系统性、持续性新教师培养,不断完善新教师研修,2015年12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出台了《关于提升今后承担学校教育使命的教师们的资质能力(これからの学校教育を担う教員の資質能力の向上について)》审议报告,其中围绕新教师研修改革提出了以下相关措施。措施1:秉持“教师在学校进行培养”的校内研修理念。秉持“教师在学校进行培养”的理念,为提升新教师的资质能力,应推进同事间的相互学习、支持,探讨具体的支援对策以推进教师带着自身课题自主参与研修。其中,以课堂研究(新教师观摩经验丰富教师的课堂,并且接受导师对其自身课堂实践的观摩指导,通过这两种方式共同研究如何提升课堂质量)为代表的校内研修的充实完善尤为关键,需要强化校内研修有组织、有系统、持续性开展的机制的建设。措施2:开展校内小组研修并引入导师制。作为充实校内研修的有效途径,应当设置每一名新教师均能积极参与的多个研修小组,每一小组均由经验丰富的老一辈教师、可引领团队的中层领导型教师、教龄经验较少的年轻教师、新教师、临时兼职教师等平均分布,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研修。在这一过程中,引入导师制,即由老一辈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中层领导型教师作为导师面向年轻教师提供指导与建议,开展课堂研究的同时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学习培养新教师。这种小组内导师制的研修方式不仅可以培养新教师,还能推进培养中层领导型教师。措施3:“工作跟学”模式可进一步推广。除了校内小组研修中的导师制模式,如今有不少地区开展“工作跟学(JobShadowing)”型新教师研修。返聘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或启用学校内具备高水平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年级主任,同时任命新教师为年级副主任,通过这种“工作跟学”的形式,让年级主任教师以导师的身份随时为新教师提供指导与帮助,这种培养新教师的新举措可在今后着力推广。类似这种导师能够随时向包含了新教师在内的年轻教师给予持续指导与帮助的举措,今后还应多多挖掘。在此过程中,同一学校内,不仅是一名导师可面向多名新教师开展指导,而且也可以形成多名导师与多名新教师共同构成的培训小组。这种团队型的培训研修似乎也可成为面向临时聘用教师或兼职教师的研修方法。通过上述基于“在学校培养教师”理念下的举措,新教师可将从指导教师以及前辈教师那里获得的指导、帮助与建言运用到每一天的学校工作中,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与完善中实现成长。措施4:培养新时代所需的教师能力,响应新型教育课题。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师能力,有必要改革完善教师研修本身的体制与方法,例如应将讲座形式的研修转变为包含了主体型、协作型学习要素的“活力学习型(ActiveLearning)”教师研修,如模拟课堂、体验活动等。在此基础上,开发并普及能够应对新型教育课题的研修项目,进一步保障校内、校外研修的高质高效。将于2020年起在日本小学推行的新一期《学习指导要领修订案》中指出,基于“活力型学习”视角的课堂改革,运用ICT的教学与学习,充实道德教育、外语教育以及特别支援教育均为日本新时期的新型教育课题。在新教师研修中,为更好地应对这些新课题,需基于学科特性,推进学校全体参与校内研修,而不是将其视为单一学科的个别课题。为提升所有新教师的“活力型学习”指导能力,需将推进主体型、协作型学习的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证更新与获取过程中的必修内容。围绕运用ICT的教学方法,研修中应指导新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场面选用相应教材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并且,指导新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等活用信息的能力。在充实道德教育方面,研修中应指导新教师将课堂转变为问题解决型学习模式,引领学生们自主思考并相互讨论。在充实英语教育方面,各地方教委的英语教育督导教师将主导开展中小学新教师相互协作下的共同研修,督导教师也将深入教学现场,为新教师提供指导与建言。在充实特别支援教育方面,将根据校长等管理层人员、特别支援年级班主任、特别支援学校新教师等人员的职责开展可提升专业性的培训。措施5:校内、校外研修互补开展,避免造成新教师的压力负担。当前,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以新教师为代表的年纪轻、教龄经验少的教师比例达到历史新高,有不少人指出新教师们承受了太多的压力负担。根据文部科学省2003年颁布的政策规定,新教师研修中每年的校内培训为300小时、校外研修为25天。新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参加大量的校内外研修,这也导致其“消化不良”。因此,在完善校内研修的同时,校外研修也应缩短实施期限,并且在开展中纳入演习、模拟课堂、户外住宿等“活力型”研修。措施6:持续支援新教师的第2年、第3年研修。近年来,不少都道府县积极探索更为灵活广泛的新教师研修用途,为强化年轻教师的持续培养,并不是将这种研修止步于新教师的第1年研修,而是持续开展入职后的第2年研修、第3年研修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根据文部科学省2014年相关调查,全国有100%的地方城市(109个地方政府)开展法定的新教师研修,有54%的地方政府(59个)开展第2年研修,有40%的地方政府(44个)开展第3年研修。这些面向包含新教师、经验较少教师的研修,均能对教师日后的教学生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共同构建促进教师持续专业成长的牢固基石。四、助推力量——推进新教师研修的后援保障为切实推进开展上述新教师研修相关的举措,需要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学校层面的一些助推措施:第一,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学校应积极推进构建“团队学校”,通过招纳教师以外的专业人员,包括心理、福利等领域的专家以及营养师、图书管理人才、ICT人才、学生社团活动专职人员等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和学校运营,与教师一同协作并分担校务,以此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让教师们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自主积极地参加研修活动。第二,学校应建立评价激励机制,为维持新教师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确保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阶段持续成长,需要推进构建必要机制来确切、妥善地评价教师们的主体型学习,让新教师确切看到并感受到通过研修获得的能力与专业成果,并衔接至学生的学习成果。第三,国家、都道府县、市町村、学校等开展教师研修的主体应与包含了大学、师范研究生院的相关机构形成有效的协作,积极获取基于第三方视角的客观指导与建言。根据教师的职业生涯阶段,把握学校现场的实际需求,完善相关机制,开展行之有效的研修。第四,为了开展更高效的新教师研修,也应关注到那些作为导师的学科带头人、中层领导型教师、学校管理层人员等的能力提升,开展面向这些人群的相应培训。案例展示:日本岐阜县2016年度新教师研修概况。1.新教师研修的整体脉络如图5-1所示。图5-1 新教师研修的整体脉络(略)2.校内研修与校外研修的规划内容(见表5-1)校内研修:新教师主动寻求指导的积极态度才是最重要的。校内研修时长:全年180小时以上,师范研究生院毕业教师为全年90小时以上。各学校需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各自的研修计划,基本上都需要保证每周6小时左右的研修时间。既可以开展仅由校内校长、教导主任、指导教师进行的新教师研修,也可以开展由定点校指导员、校内指导教师、校长以及教导主任等构成的导师团队共同实施的团队型研修。研修内容包括学习指导以及一般指导。学习指导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观摩示范课堂,让新教师观摩并学习指导教师的实际授课;二是指导新教师课堂,指导教师观摩新教师的实际授课并给予现场建议;三是课堂研究,在观摩示范课堂与新教师现场授课的基础上,新教师获得相关指导并与指导教师探讨今后的完善方向。一般指导则是围绕学生指导、PTA活动(家长教师联合会)、班级经营等,获得提升相关素养能力的指导。贯彻整个新教师研修活动的三个基本理念分别是:一,让新教师自主寻求指导。参加新教师研修的教师们回想起自身成长经历时均表示“遇到困难和迷茫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询问前辈、获得帮助”,虽然这一点并未被列入研修计划,但可以说,这种自主寻求指导的积极姿态恰恰是最为关键的。二,不要独自迷茫。即新教师们在遇到困惑的时候不要独自迷茫,应该主动寻求商谈。三,将研修中的所感所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新教师们需要详细记录研修活动内容、所获得的指导与建议、目标应用于实践的最初计划等,并运用自我评价表格进行自我审查与反思,认真思考如今已掌握的能力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等,从而真正将研修衔接至教学实践中。校外研修:全年共计20天。表5-1 校内研修与校外研修的规划内容实施主体研修内容研修天数综合教育中心作为社会人所需具备的最为基本的素养、礼仪;教师所应承担的职责义务;信息教育等当代课题研修3天乘鞍青少年交流之家通过分学科研修或是分小组的团体研修方式,在培养新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年级运营能力的同时,提升团队协作创新能力4天3晚教育事务所课堂研修(5天):提升学科领域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示范课堂、研究课堂中的教师学生状态开展说明指导研修;协作校共同研修(4天):协作附近学校共同开展研修,与协作校的新教师组成小组,由定点校指导教师提供建言并参观见习示范课堂,小组共同探讨提升教学实践能力9天市町村教委指导教师理解当地情况,树立教师协作当地社区的意识理念,通过开展在企业以及公共场所内的体验型研修活动,培养新教师丰富的地域情感;开展救命讲习、守护儿童生命的研修活动4天3.校外研修之“提升教师使命感、拓展教师知识领域”此项研修以岐阜县综合教育中心为主会场,并在不同地区设置分会场,以电视会议的形式开展研修。研修的日程与内容如表5-2所示。表5-2 研修的日程与内容日期时间内容讲师第1次5月10日9:30~9:40开幕式:新教师研修的宗旨与注意事项讲座负责人9:40~10:30报告:面向新教师的期待教育研修科10:40~11:30报告:关于教师职责教师科教育主管11:40~12:00课程:如何对应学校饮食中的食物过敏体育健康科科长助理13:00~13:50课程与演习:如何理解学生学校安全科科长助理14:00~15:50课程与演习:作为社会人的礼仪讲师16:00研修总结:填写总结反思卡片各会场负责人第2次6月21日9:30~9:40开幕式:关于本次研修讲座负责人9:40~11:00课程与演习:心理、情绪管理讲师11:10~12:00课程与演习:关于管理个人信息教育研修科科长助理13:00~14:20课程与演习:如何协作家庭讲座负责人与各会场负责人14:30~15:50课程与交流:关于住宿研修;交流自身课题讲座负责人与各会场负责人16:00研修总结:填写总结反思卡片各会场负责人第3次7月21日9:30~9:40开幕式:关于本次研修讲座负责人9:40~10:50课程与演习:学校内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学校安全科科长助理11:00~12:00报告:教师的职业规划义务教育总管13:00~13:50报告:作为持续学习型教师教育研修科14:00~14:50课程与演习:关于数年持续参加研修的意义讲座负责人15:00~15:50实践交流:任教第一年的成果;第二年的努力方向与自身课题讲座负责人16:00研修总结:填写总结反思卡片各会场负责人新教师自我评价表格如表5-3所示。表5-3 新教师自我评价表格评价项目第1年上    下第2年上    下第3年上    下学科指导1.充分进行教材研究后走进课堂2.明确课堂目标后走进课堂3.努力将授课流程哈要点明确易懂地体现在板书中4.重视基于个体的教学,给予学生活跃的环境并进行妥善评价5.课堂中有效穿插学生们共同学习的机会6.理解学习指导要领的相关目标与内容并进行授课7.积极运用ICT,致力于钻研有效的教学方法班级运营1.亲切对待每一名学生,获得学生的信赖2.在晨会以及放学之前,关注并支持学生们度过更好的学校生活3.探究开展更有成效的道德课堂与特别活动时间4.指导学生们坚决杜绝校园欺凌与歧视,守护学生生命安全5.与家长互通信息,理解家长需求6.关注学生动态,帮助学生构建学生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7.理解并积极推进特别支援教育事务处理1.理解学校事务并积极处理2.围绕学科指导与班级运营,与校内其他同事商讨共同处理3.减少加班,关注自身健康4.理解校务分担的种类和内容,稳妥发挥自身职责5.履行自身作为社会人的义务,做事讲究礼仪规范6.与其他同事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协作行动7.在校内,愿意与后辈一同进步注:评价分为4级:1.并不那么认为;2.貌似不是;3.似乎是的;4.就是那样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