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碧柳河边
我家住在碧柳河边
马守喜
我的老家经棚有一条河,人们习惯叫他碧柳河,也叫必如河,它从镇中心穿过,把经棚分为河西、河东,清澈的河水缓缓向南山湾流去,和西河套的流水汇合,然后汇入西拉沐沦河。
在五六十年代,碧柳河水相当平阔,河西是居民区,我家住的二街就在河边,河东则是大片的蔬菜园田,从河东一队到五队,到处是绿油油的,非常壮观。河滩地的东岸也是蔬菜田地,这条河的水是清澈见底的,小鱼成群,花草相间。五十年代我们在经棚一小上学时,大部分体育课是在这条河中玩耍,在河中游泳、抓鱼,打水仗。冬天,在河上滑冰车,河道是天然的冰场。
每年放暑假时,我们小伙伴们结伴去河东,带着麻绳、镰刀,一路欢歌笑语,到农田边去割青草,回来卖给大车店的车老板子。割完青草回来,我们这些小伙伴们又相约到河里去洗澡,有时一头扎进水里,憋着气游十多米,这叫扎猛子,一些女同学则在河的下游捉小鱼。整个夏季,我们几乎每天中午或下午都要到碧柳河中玩耍,河边上有许多家庭妇女洗衣服,洗干净的衣服往草滩上一放。很快就晒干了,那洗衣服的妇女们,边洗边唠着家常话,东家常,西家短,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过去,经棚河西有很多放马、放牛、放羊的人,大多是到东山根的小桦树坡上去放,每次都要经过碧柳河,牛马羊在这喝足了水,才缓慢地朝山上走去,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景色。
五六十年代,河东的农民每天要挑着新鲜蔬菜,到河西河套边的早市上卖,早市上热闹非凡,家庭主妇们尽情地挑选着各种新鲜蔬菜,无农药,无化肥,纯天然。早市上卖油条,烧饼及大麻花的也参与其中,那是家乡最美的早晨。
碧柳河的西岸,有成排的大杨树,当年有个马市也叫马桥,专门进行马的交易,每天都有几十匹马在这里交易,有些人专门跑马桥,现在叫经纪人,把每匹马观看之后不说话,只在袖口里用手指相互交流价钱,几个人在袖口中交流了价钱之后,再说出价钱,已经达成了共识,因此成功率非常高。
碧柳河平时水缓平展,但下大雨时也有发大水的时候,上游的树木、门板、柴禾随水而下,河水来势凶猛,几乎要淹了几个村子。每到发大水时,大人孩子都赶到河边去观看,真是波涛汹涌,气势恢弘,声音震耳欲聋,河水消退之后,不少人到河里去捞木材、柴禾。
五十年代碧柳河上没有桥,人们大多淌水过河,后来用四棵大杨树搭在河面的窄处,人们就踩着杨树过河,胆小的是爬过去的,到了六十年代开始修桥,修桥时在上游建了一个浮桥,晃晃悠悠的让你胆战心惊,最早修的是木柱桥,后来被大水冲毁,开始修石拱桥至今仍沿用,在下游也修了一座大桥,为双柱孔桥,雄伟壮观,极大地改善了东西往来的交通,而当年的独木桥,木板桥,铁链浮桥早已完成了历史使命,消逝的无影无踪。
近几年回老家经棚,看着碧柳河畔修了河堤公路,两旁绿树成荫,只是再也见不到当年清澈见底,小鱼成群,花草相间的流水,听不到哗哗的流水声,冬天也见不到宽阔平坦的天然冰场,见不到孩子们滑冰车的热闹景象,见不到河东大片菜地,河西的老房子,也随着碧柳河的消失,大部分消失了,这就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吧。
但愿家乡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还碧柳河的本来面目,让碧柳河欢快的跳起来,唱起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