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伍江息夫传(一)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黄河歌者金石点评:

如果韩信接受蒯通的建议割据北方会怎么样呢?也许中国的统一会拖延几年。但历史从不要去假设,但蒯通看清时局发展却是令人钦佩的。“察秋毫于微末,知权变于帷幕”,也许只有博览群书的知识分子才有这种天赋。请看《<汉书>研读》第228章:

蒯伍江息夫传(一)

蒯通

蒯通,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人,本名叫做蒯彻,因为与汉武帝同名而改名。

楚汉时期,武臣率军攻略平定赵地,号称为武信君。蒯通前去劝说范阳县令徐公说:“臣我是范阳的一名百姓,名叫蒯通。我私下里听说先生快要死了,所以提前来吊祭。虽然情况是这样,但先生却能因为见到我而得以复生。”范阳令生气地问:“你凭什么说来吊祭?”蒯通回答:“先生您作为范阳县令已经十多了,您杀掉别人的父亲,使很多儿女成为孤儿,斩断别人的手足,在人家脸上黥字,算起来数也数不清。但是慈父孝子都不敢动用兵器手刃先生,只是因为畏惧秦国的法令罢了。现在天下大乱,秦法不再施行,那些慈父孝子想手刃先生的都找到了绝好机会,这就是我来吊祭先生的原因。”

徐公问:“那为什么祝贺我得到先生就能活命呢?”蒯通回答说:“赵武信君不知道蒯通我才能不足,先生可以派我去向他讲明。我见到武信君会劝说他:'将军如果认为一定要战胜后才能掠地,进攻后才能占领城池,臣我私下里认为这种想法错了。如果您真能听取臣我的计谋,可以不进攻却能降城,不开战却能掠地,传檄而定千里,您看怎么样?’他肯定会问:'这是什么手段?’我就回答说:'范阳县令正在积极整顿手下军坚守城池,只过只因害怕畏惧死亡,贪图手中的重富贵,所以都想带头献城投降。先投降君侯但君侯却不给之以利,那么边地的城池都会转相通告说'范阳县令先降而身死’,他们肯定会据守城池坚守,每座城池都会固若金汤,根本攻不下来。我替君侯来考虑,不如命令范阳县令乘坐着朱轮华车,到燕地和赵地的城郊四处转悠,那么边城都会转相通告说'范阳县令先投降而身被封侯’。这就是我所说的传檄而定千里的计策。’”

徐公再拜,备好车马派蒯通去见武信君,蒯通用他那套说辞劝说武臣。武臣用一百车乘、二百骑兵和诸侯印信迎接徐公。燕地和赵地的守军听说后,主动归降的有三十多座城池,就像蒯通所说的那样。

后来汉朝将军韩信俘虏魏王,击败赵地和代地,降服燕地,平定三国后想率军向东进攻齐国。还没有渡过平原津时,听说刘邦派郦食其劝说齐王投降,韩信想要停止进军。

蒯通劝说韩信:“将军既然受诏命进攻齐国,但汉王却又派出说客劝说齐王,他有诏命让将军停止行动吗?为什么要停止进军!况且郦生只是一名辩士,就是伏轼凭借三寸之舌,竟然降服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将军率兵数万,一年多时间攻占赵国五十多座城池,您为将多年,难道反而不如一名竖儒的功劳吗?”

韩信认为蒯通说得很对,就采纳了蒯通的计策,渡过黄河进军。齐王已经听信了郦食其,留下他纵情饮酒,解除了对韩信的防备,韩信趁机袭击齐国历下,很快进攻到临淄。齐王田广认为郦食其欺骗出卖了自己,命人把他扔到油锅中烹煮,然后败走。韩信随后平定齐地,自立为齐国假王。刘邦正被项羽受困在荥阳,他派遣张良封韩信为齐王,以便安抚韩信。项羽也派出武涉劝说韩信,想要与韩信连合。

蒯通知道天下的权衡掌握在韩信手中,想要替韩信出奇策而感动他,就用看相人的身份劝说韩信:“我曾经学过相面之术。我相看君侯的面相,不过封侯,并且危急不安。但相看君侯的背部,则是贵不可言。”

韩信问:“这是什么意思?”蒯通回答:“天下人开始起义时,俊雄豪杰纷纷建立名号,天下人士云集雾起,就像是行云野鹤和江河中的游鱼,随风乘浪而兴,纷纷杂杂,不可计数。在那个时期,大家的目标就是灭亡残暴的秦国。现在楚汉纷争,天下很多无罪的人都肝胆涂地,父子兄弟的骸骨暴露在野外。楚国项羽叔侄起于彭城,转战南北,到达荥阳,乘着时机席卷天下,威震四海。但最后军兵被困于京、索之间,在成皋以西的山岭上不能前进,这样的局面已经整整三年了。汉王率领数十万军兵,在巩县和洛阳一带抗击楚军,凭借山河天险,最多时一天几战,但都没有立下尺寸之功,一直是屡战屡败,最后败走于荥阳,受伤于成皋,被迫逃奔到宛、叶之间,这就是所说的智慧和勇气全都受挫。汉王现在锐气挫于险塞,粮食竭于内府,百姓疲惫怨恨,眼瞅着没有获胜的希望。依照臣我的预料,目前的形势,不是天下的贤人圣者,根本不能制止天下的祸患。现在楚汉两位君主的命运,就悬系在大王手中。大王倾向汉则汉胜,倾向楚则楚胜。臣我愿意剖腹心,输肝胆,效愚计,却担心大王不能听从。大王如果真能听臣我的计策,不如取两方之利,让双方长期共存,这样就可以参与瓜分天下,鼎足而立,那样谁也不敢先动刀兵。凭借大王的贤圣,拥有众多甲兵,占据强齐,迫使燕国和赵国跟随,出兵占领楚汉双方的空虚地带,牵制他们的后方,顺从百姓实现和平的愿望,向西到汉王那儿替百姓请命,那样天下就会像落叶对秋风一样群起响应,哪里会有人敢不听从!随后割占大诸侯国的疆土,册立诸侯。诸侯册立后,天下人服从,从而会把大德归于齐国。大王守稳齐国的土地,占据胶东和泗水之地,用大德远怀诸侯,恭谨谦让,那样天下的君王都会争相到齐国前来朝拜。我听说过上天给予却不去取,就会受到惩罚;时机来到却不知道把握,就会受到伤害。希望大王认真考虑一下。”

韩信说:“我知道先生说的都是肺腑之言,但我现在能见利忘义、见风使舵吗?”

蒯通说:“陈余和张耳在身为普通百姓时,两人结成刎颈之交,后来因为张黡和陈泽的事情争执,两人翻脸成为仇怨。张耳被陈余击败后,马上背叛项王,带着项婴的人头逃窜,最后归附了汉王。汉王借给他军兵,由将军率领东下,在泜水之南杀掉陈余,陈余手足异处,两人的交情被天下人传为笑柄。这两个人之间,曾经是天下最铁的友情,但最后却互相攻杀,这是因为什么呢?在祸患产生时,人们都会为了各自的利益,所以人心最是叵测。现在大王想要行忠信之心效忠汉王,却也不能跳出这那两人之间的关系范畴,只要有很小的争端,翻脸的事情马上就会发生。所以臣我认为,大王认为汉王不会危害自己,也是大错特错了。当年的大夫文种和范蠡保存了将亡的越国,帮助勾践称霸天下,功成名就后文种不免身死,范蠡逃亡江湖,这就是所谓的野兽尽而猎狗烹。单纯从交情和友谊来说,您和汉王的交情,比不上张耳和陈余;从忠信这方面来讲,您比不上跟随勾践几十年的大夫种和范蠡。这两人的下场,大家都看得清楚明白,我希望大王深入考虑。何况臣我听说过,勇略震主的人自身倾危,功盖天下的人得不到赏赐。臣我就来讲一下大王的功略:当初大王率领老弱之兵渡过西河,俘虏魏王,生擒夏说,领兵攻克井陉,诛杀陈余,征服赵国,胁降燕国,平定齐地,向南摧毁楚军雄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向报告汉王,这样的功勋天下无二,这样的谋略也是几世不出。现在大王身有震主之威,挟持不赏之功,归附楚国,项王不信;归附汉王,汉王震恐:大王到底去哪里才能平安呢?大王的势力在人臣之位,却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我私下里感觉大王十分危险。”韩信谢绝说:“先生先停下来吧,我仔细考虑一下。”

这了几天后,蒯通再次劝说韩信:“能听别人劝说,而不是坐等事情发生,这是谋划事情成败的关键。听到正确的计策却不接受,最后却能长治久安的,这样的事情几无可能。听取正确意见却不失掉正确策略的,就不要用很多的计策去惑乱他;计划周密不会本末颠倒的人,就不要用纷杂的话语去打扰他。如果甘心作为一名普通使役,就会丧失掌握万乘国家的权利;安心奉守微薄薪俸的人,终究不会有卿相之位。所以睿智的人做事当断即断,犹豫不决对做事百害而无一利,专注于细枝末节,就会遗漏天下真正的大事,智者明白事理,却下不决心,一直不敢有所行动,这是百事失败的大祸。所以说:'猛虎在犹豫不决时,不如黄蜂和蝎子去蜇人迅速;骏马在没有确定方向时,不如驽马安然踱步;孟贲狐疑不定时,不如平常人坚决执行;就是有舜禹那样的智慧,却只说不做,还不如聋哑人用手势去比划。’这些话都说明了行动的重要性。所有的事情都是成功难而失败易,时机难以把握却容易失去。时机一去不再来,希望大王再仔细考虑考虑!”

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刘邦,又自认为功劳很大,刘邦不会忍心抢夺他的封国齐地,所以最后还是谢绝了蒯通。蒯通劝说不成,就假装疯癫,做起了巫师。

天下平定后,韩信果然有罪废被为淮阴侯,后来因谋反被诛杀,他临死前长叹说:“悔不用蒯通的话,现在死于一女子之手!”刘邦说,“他说的是齐国辩士蒯通。”刘邦诏令齐国征召蒯通。

蒯通来到后,刘邦想把他烹掉,责问蒯通说:“当年你教导韩信谋反,这是为什么呢?”蒯通说:“狗吠叫都不过各为其主。在那个时候,臣我只了解齐王韩信,并不了解陛下。何况秦国失道,天下人群起追逐,高才的人先得到。天下形势汹汹,都争相去抢陛下所做的事情,只是因为力量不足,怎么能把这些人都诛杀呢!”刘邦这下赦免了蒯通。

到了齐悼惠王刘理时期,曹参担任相国,礼下贤人,请来蒯通为宾客。

当初时,齐王田荣怨恨项羽,谋划起兵反叛,劫持齐国士人参与,不服从的处死。齐国有两名隐士东郭先生和梁石君在都列在名单之中,被强迫服从。田荣战败后,两感觉很耻辱,就一起躲进深山隐居起来。

有名宾客对蒯通说:“先生为曹相国拾遗举过,显贤进能,如果说齐国说话算数,没有超过先生的了。先生了解梁石君和东郭先生,他们都是远远超越世俗的人才,为什么不向曹相国推荐他们呢?”

蒯通说:“好的。臣我的邻里有这么一名妇人,她和邻里的老婆婆们关系很好。这家人在夜间丢失了一块肉,她婆婆认为是妇人偷走了,就把她赶出家门。妇人早晨离开家门,路过她要好的老婆婆门口,把这件事情说清楚就离开了。老婆婆说:'你先慢走,我马上会让你家人前去追你回来的。’老婆婆立即捆起一把草到了丢肉的这家,说道:'昨天晚上,我家的狗叼来一大块肉,好几条狗争抢打斗,结果我有的狗死了,我来借火炖狗肉吃。’丢肉的这家赶紧拔腿去追逐那位妇人。这名老婆婆并不是善于劝说之士,还知道用借火的方式为妇人洗清冤屈!事物都有相互感应,事情有时正好相合。我这就去向曹相国借火。”

蒯通前去面见曹参说:“妇人中有丈夫死了三天就出嫁的,有幽居守寡多年最后没有出门的,先生想要娶一个妇人,应当娶哪个好呢?”曹参回答:“当然娶不嫁的。”蒯通说:“但这正是臣我所遇到的难题。那东郭先生和梁石君都是齐国的俊士,一直隐居不嫁,这是因为相国没有卑节下意来求贤士。希望先生以礼对待他们。”曹相国说:“我敬请受命。”随后曹参把这二人请来待为上宾。

蒯通论述战国时说士们的权变之术,同时自序其说,一共八十一篇,结集后称为《隽永》。

当初,蒯通和齐国人安其生交好,安其生曾经在项羽手下任职,项羽不能使用其计策。后来项羽想要加封蒯通和安其生,两人最后都没有接受。

蒯通劝韩信

黄其军

作于2021年9月24日(古历辛丑年八月十八)

(0)

相关推荐

  • 刘邦和项羽争霸,为何都没有搞定齐国?

    项羽攻陷成皋后,急扑刘邦的根据地--关中. 刘邦闻听,立即派兵驻守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截击项羽,阻住了楚军西进路线. 八月,仲秋.刘邦元气恢复,率兵渡过黄河南下,驻军小修武城(今河南省获嘉县东城). ...

  • 刘邦与项羽的博弈—楚汉争霸(五):策反韩信失败,楚汉荥阳对峙

    导语: 公元前205年,曾经一起反对暴秦统治的两个楚国人,瞬时间兵戎相见,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死决斗.西楚霸王项羽追着汉王刘邦一路来到了荥阳,在荥阳一线上,刘邦屡战屡败,随时危在旦夕,可又总能东山再 ...

  • 韩信任齐王时,曾有两人劝他谋反,一人后来被刘邦捉拿

    公元前203年,韩信平定齐国,汉王刘邦封其为齐王,此时,韩信已灭魏.徇赵.胁燕.定齐,一时风头无两,威震天下.此时,楚汉战争也已到了决战的时刻,天下军事势力只剩下了三方,刘邦.项羽和从属于刘邦,却独自 ...

  • 纪信甘为替身赴死,韩信不愿鼎足三分,为何?

    作者:许云辉 (纪信) 公元前206年12月,骊山脚下,从鸿门宴不辞而别的刘邦突然独骑纵马出现,四名手持盾剑的将领徒步飞奔紧随.外貌与身形酷似刘邦的纪信断后,"与樊哙.夏侯婴.靳强" ...

  • 他靠一张嘴为刘邦拿下了70多座城池,最后却被煮成肉汤

    要说起历史上下场最悲惨的"谋士",恐怕刘邦的谋士"郦食其"算一个了.说起郦食其,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他是刘邦手下的得力谋士之一,自幼喜好读书,富有智谋,却因家境 ...

  • 韩信想当的“假齐王”,是个什么含金量?

    回首韩信的一生,是奋斗不息的一生,亦是传奇出彩的一生. 但是在韩信这层光鲜传奇的色彩底下,有几个看到,他曾经有过的飘荡不定的蹉跎岁月,他曾经忍受的嘲笑耻辱,还有那他四处颠簸走投无路的困窘. 韩信攻占齐 ...

  • 蒯伍江息夫传(二)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蒯伍江息夫传(三)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 ...

  • 蒯伍江息夫传(四)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quo ...

  • 蒯伍江息夫传(五)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quo ...

  • 漢書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傳第十五

    古风藏书 漢書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傳第十五 蒯通,范陽人也,[一]本與武帝同諱.[二]楚漢初起,武臣略定趙地,號武信君.通說范陽令徐公曰:「臣,范陽百姓蒯通也,竊閔公之將死,故弔之.雖然,賀公得通而生 ...

  • “渣滓洞特务”帮江姐秘密传信几十封,临刑前一句话保住了性命!

    90 小 花 文 学 社:小 晴 欢迎转载分享     1981年初秋的时候,一个身材矮小,面黄肌瘦的老人正在成都中医学院的校门口张望. 只见他身穿浅蓝色的中山装,戴着一顶褪色的军帽,脚上却穿着一双黄 ...

  • “渣滓洞特务”替江姐秘密传信几十封,临刑前一句话保住了性命!

    今天 1981年初秋的时候,一个身材矮小,面黄肌瘦的老人正在成都中医学院的校门口张望. 只见他身穿浅蓝色的中山装,戴着一顶褪色的军帽,脚上却穿着一双黄色的胶鞋,神情十分焦虑地拿着一个布包,左顾右盼,像 ...

  • 六·一 那年的回忆 作者:于连江(诗夫) 【现代诗】

    六·一  那年的回忆 文丨于连江(诗夫) 补丁摞补丁的童年匆匆离去 深深浅浅的情思留给回忆 小时候的伙伴真多呀 不管刮风下雨,都形影不离 时光如梭,只留下发黄的日记 绿茵场上,我们天真又惬意 各式各样 ...

  • 伍江:城市有机更新与精细化管理

    伍江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 伍江副理事长一方面从学理上诠释了有机更新的本质.特征.重点及全过程. 另一方面从城市管理的角度,从规划设计技术.信息整合与集成.工程技术.长效管理机 ...